这支街舞如何让金面具“变脸”?《古蜀天边行》对话千年文明丨封面独家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 梁家旗 纪陈杰 海报设计 姚海涛
5月18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上午十点,伴随着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激荡人心的川腔演绎,戏歌《天边行》的浑厚与沧桑,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上空回荡。户外广场上,由四川省川剧院精心创排的变脸街舞《古蜀天边行》,正在进行快闪表演。融入金面具、青铜人像、鸟类文物等古蜀文化元素的服装与脸谱,激情四射的现代街舞,目不暇接的变脸技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现场惊叹声、点赞声、掌声不断。
不久前,封面新闻还携手《古蜀天边行》主创团队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并于18日推出《这支街舞让金面具变脸》特别报道。无独有偶,首演前一天(17日),封面新闻记者再次与《古蜀天边行》主创团队一起走进三星堆博物馆,当千年古蜀文明邂逅现代艺术魅力,当传统戏曲跨界时尚街舞,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就此展开。
传统戏曲与街舞相遇
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古蜀天边行》三星堆博物馆首演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博物馆如何与时代共振。《古蜀天边行》的诞生,就源于川剧人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及与博物馆跨界创新的深刻思考。
“做传统艺术,应该有我们的表达。”《古蜀天边行》总导演、四川省川剧院推广运营总监白中华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该节目以川剧变脸绝技为技术依托、川剧脸谱为视觉灵魂、戏曲艺术为文化内核,将神秘瑰丽的古蜀文明与热血张扬的街舞艺术深度融合,通过“青铜幻影·街舞变脸”“花旦灵韵·古蜀柔波”“天边行·文明溯光”三幕叙事,构建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古蜀天边行》演员与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树
“作为传统戏曲院团,四川省川剧院拥有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他们既掌握了传承300多年的戏曲程式功法,又有一流的表演手段,且涵盖舞蹈、演唱等多个艺术维度,同时又对街舞这种当下流行的时尚舞蹈感兴趣,我们期待通过探索传统戏曲与街舞的融合,实现传统艺术的华丽转身。”
于是,2025年3月起,四川省川剧院联合变脸艺术家余丹、WOD(World Of Dance)世界街舞大赛中国赛区季军、四川省街舞大赛冠军阙瑞深入探讨、精心策划并全力实施《古蜀天边行》这一项目。“当传统戏曲与街舞在同一赛道相遇,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是激情四溢的交融,还是优雅与热血的对话?《古蜀天边行》里有答案。”白中华说。
三星堆熊猫首次成脸谱
为古蜀文明添加戏曲韵味
《古蜀天边行》主创团队亮相金沙遗址博物馆
作为《古蜀天边行》的变脸设计、执导,余丹在创作中对脸谱和服饰进行了大胆创新。他以川剧脸谱的开脸风格、搭色习惯为基础,与三星堆、金沙等出土文物融合创作,为神秘的古蜀文明添加了一份戏曲的韵味。为了突出面具变换的神奇效果,脸谱还特别运用大块色差,通过极致的色彩变化来增强视觉冲击力。“脸谱以冷暖色转换为主,图案简单明了,每一笔都为‘变脸’服务,紧扣色彩转换主题。”
此外,考虑到街舞舞者韵律动力快、动作幅度大的特点,传统变脸脸谱的使用方式难以满足表演需求。余丹特地将脸谱的嘴巴位置剪开,以解决舞者的透气问题。然而,这一改动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脸谱质地为绸缎布料,用力时容易撕裂。团队经过多次实验,最终采用胶粘、绳子打结并缝合的方式,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古蜀天边行》的变脸表演呈现出全新的视觉效果。
《古蜀天边行》服饰颜色突破常规变脸服饰
在服饰设计上,《古蜀天边行》同样别具匠心。“服装色彩也突破了传统变脸服装以黑、红、白为主的色调,采用褐色系,与古蜀文明的神秘氛围相契合,仿佛将观众带入古老神秘的祭祀场所。”余丹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所有服装均为原创设计,从图案到色彩都经过精心考量。“像大家看到的帽子,我们行业术语叫盔头,保留了传统川剧变脸的形状,但在设计上融入三星堆青铜面具、神鸟造型等元素,赋予服装独特的文化韵味。”
余丹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为传统艺术行业带来新的启迪。“《古蜀天边行》还首次出现了三星堆熊猫脸谱,中国国宝四川熊猫(白色)出现于此,让观众感知到此节目有无限可能,拉满期待值。”他认为,街舞与川剧变脸的成功融合,证明了跨界艺术手段的可行性,为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更多不可能碰撞的艺术元素实现交融,创造出全新的视觉效果。
简单重复最有力量
高强度与松弛感并存
《古蜀天边行》时长5分42秒,Hiphop Jazz Waacking Poppin等多种风格的街舞与川剧变脸、花旦、碎步、云手等程式表演相结合,在力量感与传统韵味的融合中展开刚柔并济的肢体叙事。街舞编导阙瑞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川剧每一幕戏都致力于描绘鲜活的人物形象,而街舞同样注重凸显舞者个人的独特色彩,这一共同点成为编舞的重要切入点。”
三星堆博物馆游客围观《古蜀天边行》“快闪”活动
于是,他深入挖掘川剧文化与街舞文化的共性,以此为基础进行动作设计和情节编排,并根据不同篇章的主题和氛围,选取相应的戏剧元素融入舞蹈动作,通过动作语汇展现文化传承。
第一章“青铜幻影·街舞变脸”以整齐划一的齐舞与即兴battle交替呈现,再加上变脸律动的狂热,展现古蜀文明的神秘力量与现代街舞的炸裂激情;第二篇章“花旦灵韵·古蜀柔波”回归戏曲本源。舞者盔头配以羽翎,面覆粉色脸谱,川剧花旦的碎步、兰花指结合街舞Hiphop 、Jazz 的精准卡点,Waacking的甩手动作模拟水袖翻飞,细腻的肢体语言传递古蜀文化中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
第三篇章则融入根据杜甫诗《天边行》改编、四川省川剧院、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演唱的川剧戏歌《天边行》,苍凉、悠远、遒劲的唱腔中,独舞与群舞交织,模拟古蜀先民仰望星空、探索未知的场景,展现了川人从古至今砥砺前行的精神历程,唤起观众对蜀文化的深层共鸣。
多年的职业编舞经验,使阙瑞在舞蹈的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秉持“简单重复最有力量”的编舞理念,他在音乐的高潮部分精心设计了简洁有力且重复的动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他还密切关注当下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创作出既能被观众轻松理解又易于接受的作品,巧妙地将高强度与松弛感融入节奏变化之中。
每个篇章20多版音乐
川剧打击乐与电子核、爵士乐混搭
除了舞蹈的精彩,《古蜀天边行》的音乐同样别具一格——川剧高腔、帮腔及传统打击乐与尺八、电子核、爵士乐的巧妙混搭,营造出跨越千年的声场张力。
“音乐是舞蹈作品的基石,如果音乐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舞蹈便难以呈现理想状态。”阙瑞指出,川剧的锣鼓等音乐元素所传递的激烈与紧张节奏,与街舞音乐所强调的高密度、高输出和爆发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了实现音乐与舞蹈的完美融合,编曲吴奇航老师为每个篇章都精心制作了20多个版本的音乐,以确保每个篇章都能找到最契合的音乐表达。”
《古蜀天边行》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乌木林
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点赞《古蜀天边行》的音乐是戏曲艺术守正创新的体现。作为该节目出品人、艺术总监,陈他认为其是一部融合古蜀文明、传统戏曲、潮流街舞和古诗词的创意佳作,实现了古今对话及不同艺术元素的深度交融,其创新实践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它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考古、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不仅展现了川剧的传承与创新,更为传统戏曲开辟了崭新的表达范式,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力。”
接下来,《古蜀天边行》还将赴多地进行持续性展演,以期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和文化体验。陈智林相信,《古蜀天边行》将成为本土与全球的桥梁,为古蜀文明、戏曲艺术走向世界舞台、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作出积极的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这支街舞如何让金面具“变脸”?《古蜀天边行》对话千年文明丨封面独家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266376
相关内容
遇见黄州,无处不“东坡”丨封面策划②易烊千玺最新杂志封面
四川卫视跨年“出圈”,三星堆如何变身“摇滚天团”丨揭秘
封面专访丨“综N代”《这就是街舞4》再出圈 总导演陆伟:要创新,不要“路径依赖”
再现古蜀传奇:三星堆明星文物是如何重放异彩的?|文物修复
面对面丨20岁,六登春晚,看20岁的王源如何面对“长大”后的自己?
《复古矜贵,巴黎街头的时尚传奇:宋威龙八月刊双封面解码》
让舞蹈与大众更亲近,《蒙面舞王》做到了丨专访“蒙面”系列总导演王晨辰
《这就是街舞》 让街舞融入主流文化
探访国家级非遗丨湘东傩面具:古老而原始的神秘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