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应援中的文化:从《2025人气啦啦队女神票选》看台湾粉丝文化

发布时间:2025-05-18 23:28

在台湾体育产业与粉丝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由「FansWorld粉丝窝」主办的《2025人气啦啦队女神票选》于日前落下帷幕。

这场持续45天的全民应援狂欢,以3328万张选票、单平台日均访问量破百万的成绩,不仅刷新了台湾地区同类票选活动的纪录,更折射出啦啦队文化从赛场附属品到大众文化符号的蜕变。

当韩籍外援李雅英以452万票登顶,本土选手栗子(李佳俐)爆冷跻身前三,这场看似单纯的人气比拼,实则成为观察台湾社会文化认同、跨国文化互动的绝佳切片。

冠军李雅英的胜出,标志着韩国啦啦队文化在台湾的深度渗透。

自2024年以「富邦悍将」与「新北国王」双料啦啦队员身份来台,这位毕业于韩国明知大学体育舞蹈系的95后女孩,便以「反差萌」形象打破传统啦啦队的甜美框架:赛场上的高难度空翻动作、精准卡点的K-pop编舞,与场下用「台式闽南语」录制的应援视频形成强烈记忆点。

其Instagram账号在18个月内积累127万粉丝,每条贴文平均获得8.3万次互动,数据远超本土一线网红。

票选过程中,李雅英展现出成熟的粉丝运营策略:联合台湾老字号茶饮品牌推出「应援特调」,每售出一杯即捐赠偏乡小学体育器材;在Twitch开设「啦啦队训练vlog」,公开腹肌训练、表情管理等「职业秘密」,单集最高观看量达42万次。

这种「偶像化运营+社会公益」的模式,成功将体育应援转化为跨圈层文化事件。

正如体育营销专家张祐齐所言:「李雅英的人气不仅是个人魅力的胜利,更是韩国娱乐工业体系与台湾粉丝经济土壤结合的产物。」

亚军李珠珢与季军栗子的崛起,凸显「富邦啦啦队」作为行业标杆的统治力。

作为2024年刚加入的「超新星」,李珠珢自带韩国职棒乐天女孩的光环,其「冰美式辣妹」风格与台湾观众对「冷艳系女神」的审美空缺精准契合。

在高雄场的「中韩双语应援」中,她即兴改编周杰伦《本草纲目》的啦啦队舞蹈,视频在YouTube创下150万次点击,成为破圈传播的关键事件。

相较之下,栗子的黑马突围更具指标意义。这位仅有两年资历的本土选手,凭借「邻家妹妹」人设与扎实的舞蹈功底,在社群发起「校园应援计划」——三个月内走访全台37所高校,以「一对一动作教学」累积真实人气。

其票选期间推出的「2278888」谐音应援码(「爱妳七遍八遍」),引发粉丝自发性的数字藏品创作,3000份限量电子海报在10分钟内售罄。这种「去明星化」的亲近策略,恰好击中Z世代对「真实互动」的深层需求。

曾被视为「夺冠最大热门」的李多慧止步第五名,成为本届票选最大冷门。

这位拥有230万IG粉丝、单条业配报价破百万的「韩流啦啦队鼻祖」,2024年定居台湾后持续深耕本地化内容:参演本土综艺《综艺玩很大》展现喜剧天赋,在金钟奖红毯以「改良式旗袍」造型致敬台湾文化,甚至考取「华语导游证书」计划环岛直播。

然而数据显示,其票选中期遭遇「流量瓶颈」——当李雅英的「双栖发展」、栗子的「本土叙事」分流年轻粉丝,李多慧的「顶流光环」反而成为双刃剑,部分资深粉丝认为「过度娱乐化背离啦啦队的体育精神」。

这种现象折射出台湾粉丝文化的代际分化:30岁以上群体更倾向为「国际化符号」投票,而15-25岁用户则偏好「可参与感」强的本土选手。数据显示,栗子的粉丝中「学生党」占比达68%,其应援会开发的「校园打卡集点」系统,成功将线下活动转化为线上票数,这种「在地化动员」模式效力远超传统网红的流量收割。

榜单6-8名的分布,勾勒出台湾啦啦队行业的多元发展图景:中信兄弟的峮峮(吴函峮)凭借12年资历稳居第六,其「啦啦队教科书」般的专业度成为「忠诚型粉丝」的首选。

同样来自韩国的边荷律(Haerye)以「反差萌韩语教学」吸引语言学习社群,证明垂直领域深耕的可能性;新加入乐天桃猿的笑笑(谢忻),则通过「运动+时尚」跨界合作,在ZARA联名系列中展现「啦啦队时尚化」的新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票选首次设立「潜力新人奖」,来自台啤永豐雲豹的原住民选手阿美(林羿禎)以「部落图腾编舞」获得112万票,成为文化多样性的代表。这种「去单一审美」的趋势,与台湾社会近年来对多元文化认同的追求形成共振。

《2025人气啦啦队女神票选》的火爆,背后是台湾啦啦队产业的全面升级。

据《2025台湾体育文化产业白皮书》显示,啦啦队相关商业活动年产值已达47亿元新台币,较2019年增长180%。

品牌赞助从传统运动品牌扩展至美妆、手游、金融等领域,李雅英的冠军加冕仪式上,金主爸爸们的logo覆盖舞台30%视觉面积,展现出强大的商业吸附力。

然而繁荣背后暗藏挑战:过度依赖外籍成员可能挤压本土人才成长空间,本次票选前八名中四名来自韩国,引发「文化主体性」的讨论;部分粉丝为刷票发起的「集资应援」,涉及金额超2000万元新台币,暴露出台海两岸在粉丝经济监管上的空白。

正如文化评论者陈芳明所言:「当啦啦队从赛场加油团进化为文化产业的一环,如何在商业价值与文化认同间找到平衡,将决定这个行业的未来走向。」

当李雅英在颁奖典礼上用流利的闽南语说出「感谢台湾的厝边头尾」,当栗子在获奖感言中提及「从夜市试镜到万人投票」的追梦历程,这场持续45天的票选早已超越简单的人气比拼。

它既是韩国流行文化与台湾本土叙事的融合实验,也是粉丝经济从「仰望偶像」到「共创价值」的进化标志。

在3328万张选票构成的数字图景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啦啦队女神的人气排名,更是一个社会在全球化与在地化碰撞中,重新定义「偶像」与「认同」的集体实践。

这场热力应援的余温仍在发酵,而台湾啦啦队文化的下一个篇章,或许就藏在李雅英的下一支编舞、栗子的下一次校园巡演,以及无数粉丝点击「投票」按钮时闪烁的屏幕微光中——那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脉动,热烈、多元,且充满无限可能。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台湾啦啦队#

网址:热力应援中的文化:从《2025人气啦啦队女神票选》看台湾粉丝文化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270873

相关内容

韩国明星李多慧:从啦啦队员到台湾省棒球场上的耀眼明星
从童星到啦啦队女神:秀秀子的惊人转变与网络热潮
NBA的性感啦啦队和中场秀文化,竟然是这么来的
湾湾啦啦队顶流,雅英脱掉外套准备应援时,引起哇声一片
【热点时评】粉丝文化:多元视角下的文化现象
应援棒的起源与发展:粉丝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啦啦队女神李多慧cos剑星女主角 与粉丝亲密接触
林襄明星赛卖力应援险走光!啦啦队女孩精彩表演引发网友热议
秦霄贤粉丝线下应援来啦
偶像与粉丝:追星文化中的应援色彩解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