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饭圈”争议及治理(2)

发布时间:2025-05-20 02:55

娱乐业:回归自身,拒绝过度娱乐化。受日本造星文化和韩国应援文化的双重影响,现在的造星规则让娱乐业出现“收割经济”倾向,即明星不再依靠实力和作品出现在大众面前,而是依靠粉丝进行资本游戏,整个娱乐产业走向异化。这种“造星经济”在2005年的《超级女生》中就已经出现,近些年在《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创造营2020》《青春有你》等选秀节目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其可以直接造就流量偶像)。资本利用、制定、筛选规则来推动形成粉丝群体,让大家以“自居”的心理结构参与造星过程,并进行狂欢。由此,粉丝自然而然地聚集成圈层,进行集体行动。为了自己的“爱豆”能够出圈,粉丝换上应援头像,随时处于应援状态,每个时段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还有组织成员专门制定详细攻略。为了“爱豆”购买会员成为最初级的行为,有些粉丝甚至每日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更多的是财力。在这样的规则下,受益的不仅是平台,更多的是品牌赞助方。

总之,“饭圈”群体的存在,对当下互联网治理、文化治理乃至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当前盛行的造星模式直接导致了娱乐业的异化,以主观的所谓喜欢来代替明星的实力,是一切乱象的本源。未来,“饭圈”治理需要各方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把规矩立起来,把红线树起来,把言行规范起来。

(作者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告与传媒经济系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伟娟对此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人工智能时代新媒体广告发展趋势:概念、载具、受众与新形态研究”(项目编号:MXG20200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胡岑岑:《从“追星族”到“饭圈”——我国粉丝组织的“变”与“不变”》,《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2期。

②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5期。

③[美]亨利·詹金斯著、郑熙青译:《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④田丰:《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反思与对策——以抗击疫情的“饭圈女孩”为例》,《青年探索》,2020年第2期。

⑤《人民网三评“饭圈”之一:频惹众怒,整治刻不容缓》,人民网,2020年7月16日。

⑥肖春凤:《饭圈1.0到2.0:论媒介技术演进与粉丝文化的关系变迁》,《文化与传播》,2019年第6期。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上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下一篇:【新闻传播】融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发展优化研究

网址:核心期刊论文:“饭圈”争议及治理(2)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296753

相关内容

饭圈文化的表现、危害及治理之道
体育“饭圈”化的权力生产及治理策略.docx
《统一论坛杂志》2014年03期思政类核心期刊
被整治的“饭圈”
体育“饭圈”化的权力生产及治理策略
体育饭圈引发争议,明星是否需要担责?饭圈乱象如何治理?
饭圈文化中失范行为的表征与治理
饭圈文化特征及影响分析 饭圈文...@正心正念的动态
治理“饭圈”文化靠什么?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舆情赞同:治理饭圈乱象需要法治祛邪扶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