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效应、粉丝买单,明星跨行和职业导演打擂台,要钱还是要品质
时光荏苒,中国电影界的风云变幻,曾经一脉相传的导演传承被明星演员跨足取而代之。这一变革并非简单的演员跃升,而是以惊人的票房成绩,将科班出身的大导演迅速拋在身后。贾玲以《你好,李焕英》成为全球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吴京凭借《战狼》系列打破中国内地市场票房记录。这一现象既标志着中国电影导演逐渐“去专业化”,又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号:明星跨界当导演,是为了追逐票房。然而,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浮现在我们面前:是要追求票房还是追求品质呢?
01
邓超,一位备受瞩目的演员兼导演,在电影创作的路上曾一度充满波折。他的自导自演之路始于2011年的《分手大师》,虽然口碑并不显赫,但凭借着观众对他的热情,电影依然收获了可观的票房。然而,随后的作品如《恶棍天使》口碑低迷,票房却高企,让人对邓超的导演才华产生质疑。经过多次尝试,他的作品《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再次面临票房的压力,最终不得不选择重新上映。邓超的导演之路似乎陷入了僵局,观众对他的评价也逐渐偏向“烂片”之名。
与之不同的是,徐峥在导演之路上展现出了明显的自我修炼和进步。早在成为导演之前,徐峥就开始学习导演和监制的工作,并在2010年推出的《泰囧》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他将导演视为一门“生意”,通过对观众喜好的深入调查,精心策划每一个环节,最终成功打造出票房过10亿的佳作。不同于邓超的市场取向,徐峥更注重作品的整体质量,不断努力在商业片中追求更高的艺术高度。
02
明星导演的成功并非绝对,成功之后要如何保持品质和创新成为了一项严峻的考验。贾玲以《你好,李焕英》成为全球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但她的后劲却显得不足。在这个资源整合的时代,观众对于明星导演的期望也更为苛刻。明星们或许能够迅速在导演领域取得成功,但是否能够在创作上持续有所突破,是否能够超越自己,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与此同时,像周星驰和姜文这样的导演也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并非只是一时的辉煌,而是通过不断修炼、深化对导演工作的理解,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笑中带泪的经典之作。然而,这样的导演实属少见,更多的明星导演在成功之后未能保持创作的高度,陷入了创作僵局。
03
导演这份工作既光鲜亮丽又充满辛苦,而想要真正做好这份工作,不仅需要放下明星的光环,更需要专心致志地去研究和创作。周星驰和姜文是成功的例子,他们从小人物的生活中汲取经验,通过深刻的思考和不断努力,打磨出了让观众笑中带泪的佳作。然而,这样的导演并非多见,很多明星导演缺乏足够的天赋和毅力,未能真正做到超越自己,留下令人铭记的代表作。
04
张艺谋是一个例外,他以勤奋著称,几十年如一日地推出作品。尽管近年来受到一些质疑,但他的作品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明星导演涌现,他们自带的“明星效应”让制片方倾向于投资于他们,导致职业导演逐渐处于劣势。然而,这样的趋势可能不利于创作,因为明星导演即便失败,仍可以回到演员身份填补亏空。观众在追求利益的时代更加注重真实和用心,明星导演们是否能够明白这一点,值得深思。
网址:话题效应、粉丝买单,明星跨行和职业导演打擂台,要钱还是要品质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04132
相关内容
话题效应、粉丝买单,明星跨行和职业导演打擂台,要钱还是要品质明星跨界当导演:要钱还是要品质
打榜应援:资本圈钱粉丝买单
非职业导演的明星效应
微博“粉丝”可以用钱买 明星和企业是主要买家
明星偶像应该为粉丝行为买单吗?
明星代言粉丝买单?化妆品行业“饭圈文化”盛行
和全球演员同行“打擂台”
偶像需要为粉丝行为买单偶像需要为粉丝行为买单(二辩攻防+交锋点预设+结辩)
明星效应不等于产品质量:明星代言翻车,谁为消费者损失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