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0的刀郎演唱会门票,其实让扎堆看演出的中产觉得很是肉疼
今年的演唱会火得有些出乎意料,一位单身超过三十年的哥们,平时感情生活像快餐一样匆忙随意,居然一转眼就成了演唱会的铁杆粉丝。那三场充满童年回忆的演唱会,他全都没错过。
刚一开票,便迅速抢购,手速堪比闪电,结果拿到的却全是末位票。现在连看台票都要480元一张,黄牛倒卖的刀郎厦门专场票,最便宜的也得3080元,想买票的人如果手拉手,能绕厦门走三圈。
于是,大家拿着足够吃两碗泡面的钱挤作一团,仿佛抢到了《2012》里最后一张船票,兴奋得无法自抑。
哥们说现场几乎没见到什么人,整个过程都是通过LED大屏幕观看的,效果比不上在闲鱼上花一块九买个会员,倒是感觉挺暖和的。
我原以为这只是个别情况,直到在朋友圈里发现了更多隐藏在办公室里的秘密:产品部的大哥,47岁,王心凌的铁杆粉丝,简直是铁了心的那种,能跳十几种应援舞;HR的姐姐,三个儿子,却依然迷恋小虎队,坚决不接受任何关于陈志朋的负面言论;最让人惊讶的是一位新同事,刚从北邮硕士毕业的代码天才,每天午休时都会听韩磊,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活五百年》。
瞬间,去看演唱会成了人们的共识,几乎所有一线城市的体育馆周围,只要一旦出现大规模的交通堵塞,即便离得十几公里远,也能猜到是哪个明星在这里开演唱会。
过去,一些地方的商业机构还需要“求”明星来自己地头开演唱会,通过卖票来赚取收益。而如今,能歌善舞的人实在太多,尤其是那些怀旧明星们纷纷重返舞台,形成了一股集体“巡演潮”。不仅审批速度赶不上需求,部分城市的承载能力也已接近极限。但令人不解的是,演唱会“场场爆满”,即便是一些你从未听说过的明星,依旧能够吸引大批观众。
有人总结出这样一种经验:一座城市若能奏响成功之曲,便能迎来黄金万两,创造数亿票房和旅游奇迹。
今年的演唱会究竟有多火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年的演唱会不仅国内一线歌手人气爆棚,连众多海外巨星也纷纷进驻中国市场,掀起了一股“外来和尚”的热潮。
9月底,坎耶·维斯特(侃爷)的世界巡演在海口五源河体育场拉开帷幕,首场演出吸引了近四万名观众,门票收入接近5000万元!最令人震惊的是,来自海南岛外的观众比例超过了95%,这场演唱会几乎让整个海口的旅游业得到了极大的提振,3.73亿元的收入几乎全是为侃爷的嘻哈哲学而来。
火星哥、牛姐等欧美歌手的演唱会门票几乎是瞬间售罄,连美国的John Legend、Charlie Puth和Jessie J等也纷纷加入了这一演唱会巡演的大军。这股演唱会经济不仅仅是在赚取利润,更是唤起了人们心中的童真。你以为他们是为了听歌吗?其实,这些人带着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追寻。
上次吃饭时,偶然听到隔壁桌的闲聊。一位从事夜场工作的阿姨长叹了一口气,她说现在商K都没什么人光顾了,大哥们都去包场看演唱会了。她提到,现在她正在培训员工包饺子,先从调馅入手,计划年后转行做别的生意。
“大哥们总不能不吃饭吧,消费并不是降级,而是发生了转移。”
以张学友为例,他的演唱会门票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消费或抓捕逃犯的功能,几乎变成了一种文化收藏品。你去观看演唱会,不仅仅是为了欣赏歌曲,更像是参与了一场穿越时空的集体仪式。
几乎听不见周围的人声,即便你不是歌神的粉丝,经历一场演唱会后,前后排的大哥大姐们也能让你学会几首歌。
实际上,怀旧情怀并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粉丝,来自各个年代的观众纷纷聚集在一起。年轻人们在观看父母所怀念的歌手时,仿佛参与了一场跨越时代的文化交流盛宴。
台下或许有些人曾在年轻时,为张学友的《吻别》泪流满面,而如今,他们怀抱着襁褓中的婴儿,伴随着这首歌的旋律,仿佛一同在追寻那段已逝的青春。
怀旧演唱会的热潮,与其说是童年歌手的回归,不如说是某种社会情感的复兴。曾经的歌声不再仅仅是回忆的符号,它们已成为情感共鸣的载体,并推动了庞大的消费市场。或许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对“经典”的一遍遍回顾,它实际上正在变成一种情感被打包后的消费,而每一张门票,仿佛都是通向过去时光隧道的钥匙。
怀旧演唱会,怎么变成了情感的狂欢盛宴?
今年的演唱会市场仿佛掀开了一座充满怀旧情怀的宝藏矿山,众多明星纷纷从历史的尘封中走出,再次回归舞台。刀郎、张学友、黎明,甚至twins等歌手都在这股回归潮中焕发了全新的活力,票房也因此迎来了空前的火爆局面。
根据道略数据产业研究院的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的场次已达到1182场,较2023年增长了近一倍;根据灯塔数据的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演出市场的票房收入已突破2023年全年总票房。大麦网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杭州的演唱会场次是去年同期的4至5倍,几乎每个月都有演出,且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
2024年,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再次成为全民K歌的热门曲目。歌迷们纷纷排起长队,手握手机,焦急地刷新购票页面,仿佛经历了一次集体的心跳停顿。
尤其是那些错过早鸟票的00后妈妈们,除了在懊恼自己反应迟缓时,还常常安慰自己:“别逼我在最开心的时候去翻闲鱼!”
甚至在演出现场,刀郎的朋友也感到困惑:“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成都虽然罕见降雪,但这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大雪,或许足以让刀郎在现场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冰火两重天。
曾经我以为刀郎应该早就过气了,没想到反倒是我所在的行业被市场淘汰了,而他却依然票房火爆,简直出乎意料。
除了那些已过五十的经典歌手,连曾经风靡一时的女子团体Twins也在年初宣布复出,她们的演唱会如同潮水般接踵而至,场馆的门票供不应求。
在twins的演出现场,常常可以见到四十多岁的男士们在台下激动地呐喊,仿佛他们的青春在时光流逝中得到了某种祭奠。
有人认为,怀旧演唱会的火爆源于这些歌手所象征的时代,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与情感。
一位在北京观看黎明演唱会的年轻观众感慨道:“我爸妈年轻时常听黎明的歌,我之前根本没接触过他的音乐,没想到一到现场听他唱,居然能跟着一起唱!这感觉比现在的流行歌曲还要有时光穿越感。”
显然,怀旧演唱会已经超越了不同年龄层,成为了一座代际沟通的桥梁。甚至一些00后也表示,他们在喝奶时,常常听到妈妈哼唱的儿歌,其中就有“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这句。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示范,很难不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这些超级明星的回归之外,许多曾一度淡出公众视野的歌手也在今年悄然发力。例如,张信哲和李宗盛联合举办的演唱会,尽管近年来他们很少出现在大众眼前,但每当他们站上舞台时,便能迅速唤回众多老粉丝的关注。
张信哲那深沉的低音依旧能够唤起那个时代的共鸣。台下的观众多为中年人,手中紧握着已经褪色的海报和演唱会纪念品,眼神中透露出几许忧伤,仿佛这些歌手与他们的青春记忆紧紧相连,难以割舍。
更有趣的是,许多曾经活跃在娱乐圈的歌手,如今以怀旧代言人的身份重返公众视野。最近,谢霆锋和郑秀文就与几大品牌展开了跨界合作,邀请他们的粉丝们参与线上云演唱会。这些活动虽然没有在传统的大型场馆举行,但通过直播的形式,成功将音乐与粉丝之间的情感紧密相连,巧妙融合了怀旧元素与现代社交平台,使每个人都能轻松参与这场跨越时空的独特演出。
总的来说,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效运转的上升螺旋,不论是歌手们复出赚取回报,还是社会情感的集体回忆得到爆发,总有不少人愿意为这份记忆付出代价。
我曾参加过几场演出,几乎每一场“怀旧演唱会”现场,都会播放由明星公司制作的无数往昔影像,那些带着年代感的画面在一位位歌手的演绎下仿佛重生,让人在短短数小时内重新回到属于自己那个时代。
2024年,究竟是谁在回顾那场怀旧演唱会?
怀旧演唱会的热度背后,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集体情感宣泄,而台下的观众则是一个跨越时空、情感交织的群体。或许你无法想象,这些演唱会的观众并非全是四五十岁的老粉,也有许多年轻人,甚至从未听过原版歌曲。他们的动机各不相同,但共同之处只有一个:怀念,以及那段被岁月轻轻抚平的情感。
有网友大雨提到:“其实我对学友哥的歌并不太熟悉,小时候我妈常常放《吻别》,我曾无数次说过不想听,没想到今天却不知怎么的就听了。”
他并非唯一一个无辜的观众。在这场怀旧的盛宴里,许多年轻人其实并未对这些老歌产生过真正的情感联系,但他们仍愿意为昂贵的票价买单。
他们参加这些演唱会,并非单纯为了欣赏音乐,而是为了体验那种由父母和亲友代代相传的情感。在他们看来,这些演唱会更像是一次情感的“短途旅行”,或者说,是一次与父母共同参与的跨代际之旅。
部分售票平台的数据显示,怀旧演唱会的家庭型团票,通常由子女代为购买,所占比例非常高。有些明星的演唱会,例如“四大天王”的场次,家庭票的比例甚至超过了40%。
与大雨的冷漠态度不同,32岁的杨雪满怀激情地走进了张信哲的演唱会现场。作为一个忠实的歌迷,她从十七岁起便开始追随张信哲的音乐旅程,参加过无数场他的演唱会,并珍藏了所有发行的专辑和周边产品。
每次听他的歌,我都会有种感觉,仿佛那些情歌是专门为我写的。
尽管已步入而立之年,每当听到他的歌声,杨雪依然仿佛回到了那个青春年少、无忧无虑的时光。与大雨的轻松随性不同,杨雪对待偶像的情感充满了仪式感。她去参加演唱会,仿佛是在通过这一方式来确认自己与偶像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纽带。
这种情感早已超越了歌声的范畴,深深融入她的生活方式,成为她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如果曾多次亲临现场,你或许会发现,怀旧演唱会的观众群体极为多样,他们的入场动机各不相同:有些人是为了带父母回味往昔,有些人则希望与偶像重温曾经的青春时光,还有一些年轻人纯粹是为了体验一种“复古生活方式”,类似于去“雪茄吧”或黑胶唱片俱乐部。
无论人们最初的目的如何,台下的每一位观众都或多或少地被这些经典老歌触动,那些跨越时空的旋律最终将他们带回了那个既遥远又熟悉的岁月。
“我好像听过这个歌。”
“这词有点熟。”
“原来是他唱的。”
在这场跨越代际的集体狂欢中,过去与现在的界限逐渐消融,留下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共鸣。
是怀旧情结,还是情感的沉淀?
归根结底,怀旧演唱会就像观看一部修复过的经典老电影一样,听几首曾经熟悉的老歌,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人对情感的一种理性投资。
怀旧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情感上的补偿机制,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典,人们得以寻找那份逐渐失去的归属感,甚至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参与其中的人们,或许更多是在寻求一种在当代社会中已不复存在的“稳定感”。
如今的怀旧演唱会,已不仅仅是情感的抒发,它更成为了一种社交资本。越来越多的人参加演唱会,不仅仅是为了怀旧,更是为了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与偶像的亲密关系,甚至借此分享共同的记忆,证明自己与时代的紧密联系。
然而,这股怀旧风潮背后显然早已被高度商业化。虽然明星复出无疑受到情感的驱动,但其中更少不了资本的推动。票价飞涨、场地不断扩展、复古元素的过度渲染,这些因素使得怀旧演唱会逐渐演变为一种精心打造的情感商品。
它已不再仅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而是由市场主导的商业秀。张学友曾在一次采访中无意间提到,《吻别》让许多后来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追随的行列。当人们回望过去,怀旧的市场和其票价也充满了都市的隐喻。
怀旧演唱会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同时也恰如其分地填补了市场中的空白;另一方面,它又不可避免地被资本化。
它的兴起,与创作音乐的匮乏息息相关。在新歌无法填补空白的情况下,往昔的经典成为了情感的寄托与消费的焦点。这些演唱会让中年人重温青春岁月,也折射出现代社会对那段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时代的深深怀念。
不久前,我参加了张学友的演唱会,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条动态:“我买了张学友的票,但并不是单纯为了看他,而是想要重温和妈妈一起听他歌的那段美好时光。时光飞逝,十年已过,人生的起伏无常,但至少在这两小时的演唱会里,我希望妈妈能再次年轻。”#智启新篇计划#
网址:3080的刀郎演唱会门票,其实让扎堆看演出的中产觉得很是肉疼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12426
相关内容
3080的刀郎演唱会门票,让扎堆看演出的中产觉得肉疼3080元刀郎演唱会门票让中产觉得肉疼 怀旧演唱会成情感投资
帮父母抢刀郎演唱会门票,这一幕太真实了……
4万一张票,刀郎演唱会门票怎么这么贵?
2024刀郎厦门演唱会门票订购方式及门票价格公布(附:购票APP)
购票热潮下的亲情密码,刀郎演唱会门票何以成尽孝新宠?
年轻人疯狂拉人帮爸妈抢刀郎演唱会门票,刀郎在父母辈那到底有多火?
云朵和刀郎关系疑似恶化,演唱会门票滞销
刀郎演唱会门票成“尽孝硬通货”?中老年人追星热情何以如此高涨?
刀郎成都演唱会门票价格曝光,网友他这是在做慈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