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明星的个人行为不只是“私德”
广电总局出手,发出了“劣迹艺人”的黑名单。很多人为这些明星鸣不平,直呼“他们也是人,演员只是个临时身份,要看作品不看人品”。
这是一个很“坑”的看法,一个出门买个菜都能上头条的明星,注定就和一个砸了邻居家,也只能惊动居委会的普通人影响力无法抗衡。不单是处在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少年们,连一些成年人都会把明星奉上“神坛”。
我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位40岁的资深美女,偶尔会找个没人的海滩裸泳,起因就是她20多岁的时候看过一则报道,称大美女大明星邓丽君和林青霞都喜欢裸泳,因为“向往自由的生活”。20多年来她一直以这种癖好为骄傲,好像每游一次,就离偶像更近了一步。
大凡人们都有一种思想代入,好像一个事业成功的人,私生活也一定非常完美。看看世界上如此庞大的追星一族,就知道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是少数。犹记得初中时看《泰坦尼克号》时,大街上多少男女,倚着栏杆使出吃奶的力气吐着痰,比谁吐得多,吐得远。在明星的带动下,大家似乎忘了这个行为有损公德,还觉得十分有意思。
如果吐痰只算个小危害,那么瞒着老师偷偷去录像厅看古惑仔系列,就成了聚众打架的由头。多少人的初中时代连学校都有很多小的帮派,时不时出来比划两下,这个过程中有人比划进了医院,也有同学比划到了监狱。多年以后回想起,觉得当时的行为多么幼稚可笑,可是那时动作片就好像鸡血,激发了很多人身上的荷尔蒙。
公众人物行为的好坏,都可以在社会上激起“蝴蝶效应”。亲戚家的小女孩,因为喜欢周杰伦,而每天坚持学钢琴,希望将来做音乐,和偶像一样帅。而身边也有男生喜欢赵又廷,每天穿着干净的白衬衫,把办公桌面清理得整整齐齐。他看过娱乐新闻,赵又廷“私底下很爱干净”。
把明星、名人当偶像,当道德榜样,只因我们内心缺了信仰的参照物。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接受着万人敬仰,并以此谋生并发达,就要时时刻刻扮演者自己的“角色”,别成为负面典型。
中华美德的继承转化,用梁启超的话来讲,就是“重点还是私德”。公德的养成还是私德良好的惯性释然,对于一个普通人也要加强个人基本道德的培养,更何况是一呼百应的公众人物。(孔丽)
网址:娱评:明星的个人行为不只是“私德”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12557
相关内容
娱评:明星的个人行为不只是“私德”评价明星行为举止应分清公德与私德
中青报:评价明星行为举止应分清公德与私德
明星行为要分公德私德?北京日报:明星与普通人标准不同
明星私人行程接机算私生行为吗 明星私人行程接机是不是不能接
评价公众人物宜分清公德与私德
李明德马天宇三人行剧组:娱乐评论的惊人反转!
香港艺人反应不一 刘德华私事无须外人评论
主播点评:泄露明星病历人员被行拘,病人隐私岂是炫耀资本?
娱乐圈拥有私人飞机的明星,陈道明刘德华刘涛,个个都深藏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