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了一档综艺节目,还是为了捧红“它”

发布时间:2025-05-20 21:41

投身新国货,是未来十年少有的正确的事情之一。

文 / 巴九灵

01.一个在杭州的上海人和一个在上海的杭州人

2021年1月10号,上海。

在虹桥火车站的一家快餐店,一个在杭州的上海人和一个在上海的杭州人,很凑巧地吃了一顿饭。

他们聊起10天前的一场跨年活动,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届金物奖举办颁奖典礼,一场14个小时的跨年直播秀,还有一场别开生面的脱口秀。这场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主角并不是明星、流量,而是——新国货。


这场活动正是由在杭州的上海人所在的公司举办的,是了,就是我们,巴九灵。

自五年前率先提出“新匠人新国货”,四年前成立新国货社群,三年前发布第一份《新国货白皮书》,两年前拍摄了第一部新国货纪录片,去年,则举办了第一场以评选新国货为主题的金物奖评奖活动。每一年,我们都在尝试用新的方式投身新国货。

而这位在上海的杭州人,名叫高超,供职于SMG(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想创新的边缘部门”。她恰好也想做一个关于“新国货”主题的节目。虽说国货类综艺,已有《国家宝藏》《故宫上新了》等珠玉在前,但她总觉得,似乎还少了点什么。

两个人一碰撞,找到了答案:少了“消费者”。

对于上海人和杭州人来说,感受到“消费者”在国货类综艺上的缺席,或许是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在这一轮的新国货运动中,上海和杭州是反应最激烈的两座城市。上海是品牌最多的城市,杭州是电商最发达的城市,在这两座城市中,聚集了最喜欢为新国货买单的人,还有对这些新国货消费者心态钻研最深的从业者。


两人一拍即合:我们要做一档能够呈现出新国货与消费者关系的综艺节目。

彼时春寒料峭,他们却已然感觉到了一种破土而出的力量,就像是柔嫩的笋尖已经在黑暗中悄悄地生长,蠢蠢欲动地抵着心口。


02.三个问题

说来也很奇妙,除了第一次在虹桥火车站,那一次喧闹、兴奋、匆忙的会面,之后的时间节点反而变得模糊了。

不知道是第几次推翻方案、第几轮重新构思后,我们最终决定将这档综艺节目做成一个“国潮快闪店”。

既然是一家店,那么必须要有“店长”,要有“商品”,有“推销员”,还要有“顾客”。

我们当然(也没有别的选择)第一个就找到了吴老师,而他也迅速进入角色,提出了三个问题:

内容是年轻人喜欢看的吗?(会有顾客来店里吗?)

能不能帮到新国货品牌?(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吗?)

项目怎么盈利?(这店真的能开下去吗?)

于是,接下来我们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选品,看看这家“店”要进什么货。

我们最先联系的是理象国、钟薛高、U牌、德力西电气这些多次合作且已经具有相当程度品牌力的新国货,而他们无一例外地回复了我们“yes”。它们是这轮新国货运动中第一批脱颖而出的品牌,但是,消费品不像互联网产品,可以直接填补消费者心中的空白,每一个消费品细分行业都已经做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需要更多的创新与耐心才能真正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来,一档在卫视平台播出、年轻消费者爱看的新国货节目是他们非常需要的。


而我们选品的过程中,也不期而遇地捕获了一些“黑马”,他们正在掀起新的潮流。例如刚刚在天猫双十一预售拿下品类销冠的冰泉牙膏,独具创意地将“口香糖”和“牙膏”进行结合创造了“口香牙膏”这一品类,推出了蜜桃味、樱花味甚至奶茶味的牙膏,既有洁齿美白清新口气等传统功效,又符合年轻人“愉悦自己”的需求。

当然,捕获这些新的潮流,则要依靠这家快闪店的“潮流分享官”了。他们就像是这家店的“推销员”,但推销的却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例如第一期节目的主题是“年轻人的朋克养生”,于是,以王菊、朱星杰、马雪阳、苏眉月为代表的80、90和00后就会分享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消费需求。

至于“顾客”买不买账,则要看坐在他们对面的“国货叨叨团”。叨叨团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性别、年龄不同,甚至来自不同的国家。新国货可以服务于小众、不同圈层的用户,但是真正要能够承担得起“国货”二字的价值,它们当然需要具备强大的品牌力,让全世界都能认可其所代表的中国潮流。

我们期待,通过这样一个“国潮快闪店”的场景模拟,可以让大众知道这些优秀的国货,所以,在节目播出的同时(11—12月),我们还会在上海、杭州、北京、成都开出同款的“国潮快闪店”,线上与线下同步,联动更真实和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03.投身新国货,是未来十年少有的正确的事情之一

我们并不算是一个大公司,甚至只能算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创业公司,如何集中资源去做一个从没做过的新项目,不仅是从下到上的层层说服那么简单,还有如何去兼顾和平衡内容本身与商业的问题。中间的决心与犹豫,都在这3个月里狠狠地考验了项目里的每一个人。

项目组里的很多老人,想到了2018年,其实那时候我们就有过和卫视合作一档国货类综艺的想法,甚至已经和某卫视谈好了节目形式,也组好了团队,并打磨了一阵节目内容,但是最终却流产于启动成本与体制的冲突。

当时我们觉得自己失恋了,这太像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我们描述了新国货的美好未来,我们一起相信未来必然会来,但是穷小伙没钱,富家女不愿下嫁,终究一拍两散。


那份企划的文件,一直存在我们的邮箱里,从没有寻找过它,但是我们知道它在。有时候我们常常在想,为什么已经努力做了这么多事,改变却很少发生?明明只要领导点个头、投资方给点钱再组一个精英团队,就有机会改变。

去年,我们采访一个90后创业者,她曾经做了一个英文自媒体“大象屋”。这个名字取意于英文俗语“大象在屋子里”,比喻那些显而易见却被人视而不见的问题。

其实很多问题,大家并不是看不见,只是并没真正想过要去改变它们。生活其实早就潜移默化地让我们明白,任何的改变,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作为一个内容公司,我们曾经记录和讲述了无数关于“新匠人”的创业故事,他们想要改变国货,于是辞去工作、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反复试验几千次、被投资人拒绝几万次……这些都不是姿态,而是代价。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都需要付出几倍的代价。

每一个真正下决心去改变的人都知道,最关键的是要有足够的决心,并且自己愿意去承担失败的风险。

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甚至也不是一个创业故事,而是一个历史故事——或被记得,或被遗忘。

历史在成为历史之前,只是各种变化汇集指向的未来。投身新国货,是未来十年少有的正确的事情之一。

网址:我们做了一档综艺节目,还是为了捧红“它”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20961

相关内容

综艺节目上杨紫又火了一把,网友:做了我们想做的事!
从“捧人”到“抢人”,综艺节目怎么了?
综艺节目与明星究竟谁捧红了谁
一周综艺|这些节目,今年为何不做了?
明星参加综艺的同时还能做公益?哪一档节目,太拉好感了吧!
我们成长过程中那些消逝的综艺节目之《康熙来了》
《我们来了》第二季:作为一档难得的节目想要突围还差点火候
一些综艺节目值得我们去但是也有坏的
以《康熙来了》为首,这几档已经停播的综艺节目,哪个让你怀念?
节目有了综艺咖就一定好看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