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体育“饭圈化”,追星须有分寸感
谨防体育“饭圈化”,追星须有分寸感
2021年09月15日 07:21 来源:红网
近日,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亚军樊振东发布微博,就自己在广州机场遭遇的混乱粉丝送机场面发出倡议,希望粉丝们能够遵守秩序和机场防疫规定,理智追星,更关注自己在赛场上的表现,而给赛场外的自己一些私人空间。(9月14日 《环球时报》)
除了樊振东,新鲜的奥运冠军杨倩和杨皓然也遭遇了大型“追星”现场。在奥运会夺冠后,不断遇到路人前来合影,从礼仪小姐到小卖部老板都是两人的粉丝。其实,随着近年来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明星走向公众视野,也有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把体育运动员而非娱乐明星当作自己的偶像。为了观看自己喜爱的运动员,许多粉丝跑遍世界各地支持他们的比赛,在他们的生日寄贺卡和礼物,而体育运动员也顺而走向“娱乐化”,不仅活跃在运动赛场上,还参加综艺节目、参演影视作品等。
诚然,比起许多娱乐明星,用实力说话的体育运动员作为偶像能够带给公众更多的正能量、传递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体育运动员也可以因为在娱乐圈的“副业”得到更多的流量和金钱,从而在物质层面保障了自身的生活、训练和比赛,体育“明星化”似乎是一个公众和运动员双赢的美事。
但是,正如《周易》所写:“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任何事情如果过了度就会失去原本的积极意义,体育“明星化”亦然。当公众一味地用追求商业明星的方式崇拜体育明星,这些为国家做贡献的体育人才便可能遭到“捧杀”。正常的生活训练被打乱、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过多的公众关注也将会给其带来精神压力,种种问题成为他们体育事业更上一层的威胁。而如果体育运动员过多地投入娱乐市场,渴望得到更多利益,那么,他们倾注于体育事业的精力势必会减少,体育成绩难以提高,运动生涯也便走向终点。那么因为他们杰出的体育成就而产生崇拜的公众也会减少,体育明星最终黯然退场。
其实,追求体育明星本没有过错,崇拜正能量的偶像更是能给生活以指引和希望。但是当粉丝的热爱失去分寸感,从适度的追求演变为病态的占有,从危害明星私生活,到威胁社会公共秩序,甚至挑战法律,那么追星便失去了原本的积极意义,用“热爱”为这些非理性行为辩解也毫无说服力。
当前,国家重拳出击整治娱乐圈,破除“饭圈”文化,可谓意在去除“追星”之污名。但是,娱乐圈之外的体育圈,“饭圈化”现象也在悄然滋生,因其所导致的问题也不能够忽视。体育运动员不是娱乐艺人,追星体育圈,需要把握分寸、控制限度,不要让不良的“饭圈”文化扰乱体坛之清静。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谨防体育“饭圈化”,追星须有分寸感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29004
相关内容
体育追星“饭圈化”现象解析理性追星,莫让“饭圈文化”污染体育界
锐评:别让体育追星“饭圈化”
体育饭圈化现象分析报告
“饭圈”入侵体育圈 必须亮红牌
【社论】下架追星App,直击饭圈“七寸”
整治竞技体育“饭圈化”,必须斩断利益链条
媒体谈防范体育饭圈化:不能仅靠运动员抗争,更要加强治理
正确追星 做有分寸感的粉丝
体育饭圈化的社会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