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庄稼地也能“水上漂”?古人“向水借田”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5-05-21 08:36

“小满小满,江河渐满”,水是农业的命脉,沁润了土壤,滋养了作物。但在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千百年前的古人却另辟蹊径,将“田地”搬到了水面之上,创造出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耕作方式——这便是中国特有的葑田。它如同悬浮于水面的绿毯,既化解了“水乡无地可耕”的困局,又展现出古人“向水借田”的生存智慧。这种水上农田究竟如何形成?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

泛之以游菰:葑田的起源‌

葑田,又名“架田”,是中国古代独特的耕作方式。它的诞生与水乡环境密不可分。在河网密布的江南地区,土地稀缺且易涝,而茭白、荷花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多年生长后会在水面形成厚实的植物层。古人发现,将这些植物根系与淤泥混合而成的漂浮板块(称为“葑”)加以固定,便可直接播种作物。

华南农业博物馆中的葑田场景(倪根金摄)

华南农业博物馆中的葑田场景(倪根金摄)

最早的葑田记载可追溯至魏晋时期。晋代郭璞在《江赋》中以“标之以翠蘙,泛之以游菰。播匪艺之芒种,挺自然之嘉蔬”等生动笔触,描绘了由葑泥铺就的木筏(游菰)漂浮水面,其上芒种、嘉蔬(均为水稻古称)与菱荷、水蓏等水生植物随波摇曳的生态图景。其中“鳞被菱荷,攒布水蓏”写尽植物群落之繁茂,“随风猗萎”则道出葑田随水位浮沉的特性。中唐诗人秦系在《题镜湖野老所居》中留下“路细葑田移”的绍兴镜湖实景记录,印证葑田在浙东地区的实际应用。盛唐杜甫《秋兴八首》之七中“波漂菰米沉云黑”的苍茫意境,恰是对大面积葑田景观的诗意写照。晚唐元稹《和乐天十八韵》中“茭葑绿文茵”的描写,则展现了葑田如同绿色地毯般铺展水面的独特景观。这种依托植物根系自然固结形成的“天赐浮田”,无需人工开垦即可随水位升降调节高度,巧妙解决了江南水乡土地稀缺问题,堪称中国古代滨水先民因地制宜的生态智慧结晶。

附架而种:葑田的演进‌

天然葑田虽便利,但依赖植物自然生长,面积有限且易被水流冲散。宋代起,古人开始改进技术,发明了“人工葑田”。用竹木编成筏架,填充淤泥与水草,形成可移动的浮岛农田。北宋苏颂的《图经本草》中首次记录了葑田的构造:“二浙下泽处,菰草最多,其根相结而生,久则并土浮于水上,彼人谓之菰葑。刈去其中,便可耕治,俗名葑田。”南宋陈旉《农书》则更加详细解读了这一构造:“若深水薮泽,则有葑田,以木缚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其木架田丘,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淹溺。”元代《王祯农书》有言:“架田,架犹筏也。”可见葑田的取名是就其种植所用的泥土来自葑泥而言,而架田的取名则就其结构系木筏而言,进一步凸显了“人工葑田”技术的成熟,这种将作物移植到木筏上进行种植的方式,既不必灌水又不怕水淹。

《王祯农书》架田图

《王祯农书》架田图

充满诗情画意的宋代,这项水上农业技术还引发了诸多文人的雅趣。南宋诗人范成大“小舟撑取葑田归”的诗意画面,在北方官员眼中却成奇闻异事。《苕溪渔隐丛话》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趣闻:苏州某北方籍县令在任时,有人报案称夜间田地被人偷去数亩,县令勃然大怒,认为是报案者是在戏耍自己,立马将其抓了起来。直到有人告诉他葑田可漂浮移动的真相,方才化解了这个误会。无独有偶,南宋大诗人陆游入蜀时,更是在湖北江段遇见了让他叹为观止的一幕:当他所乘坐的小船进入长江主航道后,偶遇一座巨型水上漂浮社区——这座木筏长150多米、宽30多米,居住着三四十户人家。筏上不仅有房屋、妻儿家眷和鸡犬牲畜,还配备了舂米工具,甚至规划出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更设有供奉神灵的祠堂。撑船人透露,这还算小型筏田,更大的会在筏面铺设土层种植蔬菜,或开设酒馆,但因体积过大无法通过三峡险滩,只能在长江中下游航行。

诗人笔下的“水上村落”是否真实存在,今天已无法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时的葑田已然摆脱自然限制,可规模化建造。葑田的出现,大大缓解了当时日渐突出的人地矛盾,但是无序发展也一度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用水造成了负面影响。著名的杭州西湖有宋一代就饱受葑田困扰,从北宋的苏轼到南宋的周淙,都曾整治过西湖葑田泛滥的现象,侧面可看出当时葑田的“野火燎原”之势。

随着时间在历史长河中的流逝,如今不少人对葑田已经感到陌生,不过它正以一种新的姿态守护着我们。

作者:宋元明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科技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审核:杜新豪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青年研究员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生态环境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责编:邢郑、孙娜)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小满:庄稼地也能“水上漂”?古人“向水借田”的智慧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35015

相关内容

丹青妙笔展现治水智慧(古悦新喜)
古人的智慧:二十八星宿对应十二地支图
明星田曦薇的风水运势解读:如何借助星象与气场提升人生
秦东魁,风水大师的智慧与洞察
国学大师蒙曼:只因解说“锄禾日当午”跌下神坛,真实水平如何?
百家讲坛《向诸葛亮借智慧》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智慧水务“显身手”
庄子与惠子“濠梁之辩”寓言的哲理思想与智慧启示,你知道吗?
世界上鲁达太少、林冲太多,看《水浒》跟武松学做人生智慧第一人
岁时乐事 | 小满: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