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没多久就能当评委,导师门槛何时开始被“降级”?
娱乐圈近些年来的选秀节目繁多,从选秀走出来的小花鲜肉们几乎占据了当下娱乐圈的大部分热度。自去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打造了蔡徐坤、杨超越等流量明星后,今年选秀节目更是异常火爆,《青春有你》《以团之名》《创造营2019》接连来袭,让观众应接不暇。
在送走了《创造营2019》后,《明日之子》第三季无缝接档,不过让大众关注的并不是这一季的《明日之子》弥补了今年没有女生选秀节目的空白,而是去年通过《创造101》刚火的孟美岐居然坐上了评委席的位置。特别是参赛选手名单中有着出道近11年的BY2,更让孟美岐评委资质遭受质疑。
被质疑评委资质不够格的不只孟美岐一个,还有通过《偶像练习生》C位出道的蔡徐坤。前不久,芒果台新综艺《巅峰之夜》发布宣传海报,蔡徐坤受任成为该节目的导师。仅出道一年,都没有自己的代表作,如何能胜任导师一职?这不免让人想起《偶像练习生》中两位舞蹈导师程潇与周洁琼,之前基本没什么名气,可一出场就是导师级别。综艺选秀的一系列神操作,不禁让大众发出深深的疑问:导师门槛如今都那么低了吗?
早前选秀节目导师门槛很高,以音乐类选秀为例,能够担任评委的一般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对内地音乐有一定贡献或成就的歌手、资深音乐人、制作人,比如早期《超级女声》里的毒舌评委柯以敏,音乐奇才黑楠,人气制作人包小柏等等,另一种是参与并见证华语乐坛发展的专业从业人员,比如发掘了朴树、叶蓓等众多歌手的麦田音乐制作公司创始人、曾任华纳唱片中国区常务副总经理和音乐总监宋柯,从《超级女声》《中国新生代》一路点评到《歌手》的乐评人山河,以及早期音乐节目《中国歌曲排行榜》的制作人郑洋等等。在观众看来,他们有实力以专业的眼光挑选出最适合舞台的选手。
然而随着娱乐产业的发展,综艺节目开始增多,同类型节目竞争此起彼伏,为了尽可能吸引观众眼球,综艺节目导师不再局限于专业性评委,而开始聘请大咖明星坐镇。
明星评委的加持,不仅在节目前期就吸引到广泛关注度,成为节目收视的保证,他们也因舞台阅历丰富能带动比赛现场的氛围,让节目更具可看性。此外,从商业角度出发,由于明星阵容亮眼,制作方也不用发愁广告商问题。而这当中,将评委的明星效应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当属《中国好声音》,那英、刘欢、庾澄庆、汪峰、周杰伦等哪个不是华语乐坛响当当的人物,并且这些人凭借多年的舞台经验、自带综艺属性的点评互动,使节目同时兼顾专业性与娱乐性,观众看得开心广告商也投得也乐意。
一家电视台启用大牌评委,其他卫视也都开始跟风效仿。而与此同时,其存在的弊端也慢慢显现出来。一些节目因为明星风头太足导致节目画风有点走偏,原本作为主角的选手关注度反而被削弱,《中国达人秀》就是如此,节目的初衷是选出有特殊技能的人才,而这些普通人本身并没有太多舞台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像郭德纲这种本身能说会道的评委,势头就会立马盖过选手。而目前此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随着综艺节目的火热,有资历的明星评委成为卫视与平台争相邀请的稀缺资源,渐渐地选秀节目开启了比拼明星的时代,你这边有陈奕迅,我这边就请黎明,选手存在感进一步被减弱。除此之外,如徐静蕾等一些缺乏评委经验的大牌,点评抓不住重点也让场面显得很尴尬,这也不免让人怀疑,评委存在的价值是否是为了利用其“名气”,而不是获取“专业点评”。
专业大咖供不应求,
“跨界评委”纷纷上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综艺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以前是只有卫视在做综艺,后来平台也加入了战局,为了争取更多收视点击率,卫视与平台开始哄抢有资历的明星评委,因此专业性强又有人气的评委开始变得供不应求。这时“跨界评委”开始登场,综艺节目也不再局限导师的专业、资历了,无论你是人气偶像、当红演员,还是网络红人、知名作家,只要你足够火,都可以担任起导师的角色。
刚开始“跨界评委”并没有偏离轨道太远,至少还能贴合一点节目性质。比如黄晓明担任《中国梦之声》的导师,虽然他的主要身份是演员,但是他在2007年出过自己个人专辑《It's Ming》,其中专辑主打歌曲《什么都可以》还分别获得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榜“内地十大先锋金曲奖”以及9+2音乐先锋榜“内地十大先锋金曲奖”两个奖项,勉强也算半个音乐圈的人。“跨界评委”第一次引起轰动是章子怡担任《中国最强音》的评委,当时很多人出质疑,“音乐选秀节目为何会请章子怡当导师?”。章子怡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实力过硬的优秀演员,但在音乐上她并无任何成绩,专业性上基本提不出任何建议,最多只能站在一个普通听众的角度进行点评,章子怡的加入除了引流也找不出别的原因了。
但也是在那之后,各大综艺开始纷纷效仿,“跨界评委”成为了综艺常客,范冰冰去了《超凡魔术师》,张国立去了《相声有心声》,宋丹丹也跑去《明日之子》凑热闹。渐渐选秀综艺开始偏离轨道,选手不再是讨论的重心,有话题度的导师成为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制作人、星推官、发起人,
快消时代的综艺花样百出
快消时代的来临,让选秀节目更是像一场场盛大的大party,特别是“流量明星”当道这几年,导师仿佛是这场party的主人翁,我们能在这些盛宴上看到许多熟悉的明星,并且都是有一定粉丝量和话题度的。而为了弥补这些话题明星业务能力的不足,使他们看上去没有那么违和,节目组也是煞费苦心,将传统意义上的“评委”或“导师”换成了制作人、发起人、星推官等头衔,比如《创造营2019》给迪丽热巴安排了发起人的角色,《明日之子》中杨幂冠上了星推官的称号,以及《以团之名》中的特聘老师黄晓明等等。只要人气在线,业务能力即使被质疑,对节目也没有太大影响。
如今选秀节目一档接一档,看得人眼花缭乱,“流量明星”的坐镇无疑成为收视率点击率的保证,但同时他们的出场费很高,要知道选秀节目在选人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很大一部分资金,因此控制成本是制作方首要面临的问题。其次,“流量明星”的存在基本属于撑场,为了权威性还得需要一两个专业性强的评委坐镇,因此价位适中、专业强的选秀新人成为节目导师的最佳备选。此外,刚比赛出来的新人虽然资历尚浅,但人气还在,依靠现有的人气至少还能让他们再刷一波存在感,《明日之子》中的孟美岐,以及《青春有你》中的艾福杰尼都是如此。节目导师只要有那么一两个专业能扛得起来的即可,其余的无论你是个段子手还是冷场王只要有话题能吸引到观众,都可以成为选秀节目的坐上“导师”。
其实,导师门槛逐渐降低,归根结底还是这个快消时代导致的结果,同类型节目蜂拥而至,内容成倍数增长,选择性太多让观众更愿意倾向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但即便如此,市场对节目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高,如何在兼具娱乐性的同时还能保持专业高度,这是当下许多节目需要思考的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出道没多久就能当评委,导师门槛何时开始被“降级”?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40729
相关内容
爱豆去演戏,演员转型做导演!影视行业的门槛为何一降再降?选秀明星学历门槛降低引热议
中学生“村花”上位 选秀明星学历门槛降低
【三猎考古】浅谈名人堂含金量:日渐降低的门槛
综艺评委席上的“非专业”现象:无代表作,却能高高在上的当评委
中学生“村花”上位 选秀明星学历门槛降低引热议
选秀低龄化,学历门槛降低,你pick的偶像们经历了什么?
黄舒骏谈评委专业素质:不是大腕就能当
一部代表作都没有,却高高在上当评委,小丑闹剧何时才能停止?
新团体出道被指入行门槛低业内:素养、功底需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