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走红 金牌节目的独门秘笈
原标题:金牌节目的独门秘笈
“字幕组”是《爸爸去哪儿》爆红的一大功臣。.
核心提示
3.12亿!日前,在湖南卫视招标会上,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刷新了中国电视广告史上最高冠名费用纪录,是第一季冠名费2800万的11倍,新一季总广告量达到了近10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冠名费也达到了2.5亿。这两档节目都将推出电影版,再一次显示了处于快速上升期的王牌综艺节目的“吸金力”。
自《中国好声音》火爆全国荧屏之后,电视节目“制播分离”又一次成为国内影视业界的热门话题。这一档创造了中国综艺史上不少纪录的节目,完全由灿星这个纯粹的节目制作公司而非电视台制作。不少专家认为,灿星创造了一种与电视台合作的新模式,使得“制播分离”实现了一次飞跃。自这个节目大获成功之后,由总导演金磊带领的“好声音”幕后制作团队成为业界的“收视保证”。
同样浮上水面、引起广泛关注的,还有洪涛率领的《我是歌手》团队、谢涤葵领衔的《爸爸去哪儿》团队等等。对于综艺节目来说,以前人们最关心的是明星阵容,但是现在,明星的泛滥已经不再可能创造收视神话,人们更寄望于这些幕后团队。从这几档节目下一季冠名费均超过2亿就能看出,广告商对他们的信心,观众对他们的期待。
这些各显神通团队究竟拥有什么样的“独门秘笈”?他们的节目是否代表了国内综艺电视节目制作的新趋势?南方日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故事一
“字幕组”变明星受追捧
几天前,在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看片会上,出现了一个长发飘飘、气质清纯的女孩子,看上去像一个普通、安静、又有几分“女神”感的大学生。当主持人介绍,她就是《爸爸去哪儿》当中大受好评的“神字幕”的负责人时,在场的几十家媒体一阵惊呼,情不自禁地为她鼓起掌来。
这个生于1989年的年轻人叫晏超,她带领4个90后实习生,把他们生活中那种温馨、幽默、活泼的文字搬到荧幕上,让“字幕组”成为《爸爸去哪儿》一夜爆红的一大功臣,为节目持续加分。观众交口赞誉,媒体也一直好奇,这些“笑果”十足的字幕是怎么做出来的?看片会当天,晏超这个幕后英雄一现身就成了媒体争相“求签名”、“求合影”、“求电话”的明星。
面对“有没有别的节目来挖你?”“实习生转正没有?”等等提问,晏超有点不好意思。她说,自己完全没有想到,一个普通的幕后工作人员能够“走”到台前,受到这么多关注。
事实上,后期制作是《爸爸去哪儿》极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单从剪辑来看,要把1千个小时的素材剪到90分钟,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拍完第一集时,剪辑师起码把初剪来来回回看了100遍。而字幕组的工作,从初剪开始跟进,随着剪辑的进度一遍遍修正,每一期都要做好几天。后期人员常常会通宵达旦,也有人生病,但是打了吊针第二天又回来接着做。对于源源不断的盛赞,晏超平静地说:“不管外面怎么说,我知道哪些地方还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
如果说晏超的走红,还只是一个小范围内的特例,那么近年来金牌制作团队受到业内甚至观众的追捧则是国内电视荧屏上一个突出现象,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灿星宣传总监陆伟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他分析称,过去各家卫视基本上没有金牌团队或者优秀团队的概念,彼此的竞争处于一个“跑马圈地”的无序状态。任何一个新概念,一种新模式乃至一个创新的举措,都会“圈”走一批观众,引来同行的跟风。“比如说‘超女’选秀刚出现时,一下子到处都是选秀;《非诚勿扰》火了,相亲节目遍地开花。”
发展到了现在,全国卫视一、二、三线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开,座次也基本排定。在这种情况下,同属一个梯队的卫视市场份额相差不多,光靠平台固有的吸引力已经不够,需要用优质节目来争抢有限的广告资源。
据业内人士透露,相对而言,有品质和口碑的团队制作的节目,在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比如说做过《中国好声音》的团队再推出其他新节目的话,广告商和观众都会产生一种信任感。例如,灿星帮央视制作的《中国好歌曲》、《出彩中国人》,都引起了不少广告商的兴趣。再比如湖南卫视的导演洪涛通过跨年晚会、《舞动奇迹》、《我是歌手》等一系列节目的成功,已经树立了一块金字招牌,《我是歌手》第二季立马成为香饽饽。
故事二
综艺节目的新闻理想
《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团队正是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原班人马,团队当中的精英大都来自SMG(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各个频道集:总导演金磊和两个副总导演来自音乐频道,还有一个副总导演曾就职于文艺频道,宣传总监陆伟和现在灿星的老总田明则是做新闻出身。2006年开始,这个团队先后制作了《加油!好男儿》、《加油!东方天使》、《中国达人秀》等娱乐节目,直到田明创立灿星并担任CEO,这个团队才从整体上脱离了东方卫视。
“倒不是说离开之后会有更大的空间,而是你会很放松、很方便地去制作一档节目。因为电视是一个高度讲求合作的项目,你很难找到那么多人,大家的基本价值观、节目理念、包括希望传达的东西能够那么契合。”回忆起当初离开SMG的经历,陆伟最强调的是“统一的价值观”。
这个团队核心价值观是在2010年做《中国达人秀》的时候形成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自国外引进的真人秀模式。此前做节目时,主持人和选手之间的问答,唱什么歌、跳什么舞,都是事先排练过无数次的。但这一次,灿星团队开始尝试“失控”的滋味:团队的任务只是搭建一个平台,把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给评委和选手,让交流与冲突都自然发生,然后记录、剪辑、播出。
于是,舞台上出现了没有手、用脚弹钢琴的刘伟,“鸭脖子”夫妻,还有“孔雀哥”等不同寻常的普通人。由于选手的经历和背景完全无法预设,所以第一个被节目震惊的是制作者自己。“当那些原本不会成为电视表演嘉宾的人来到现场,完成意想不到的表演时,你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陆伟如是说。
“有情怀”,这是不少业内人士对灿星团队的共同评价,认为他们制作的娱乐节目具有一种少见的文艺气息和人文关怀,这与核心创作人员其实是新闻团队密不可分。“让观众在看完节目后,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和支持,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一点已经超出了综艺娱乐节目的范畴。2010年以来,我们做所有综艺节目都秉持同一个价值观,就是要去展现普通人身上能够触及灵魂的闪光点。”
灿星CEO田明曾经在一个论坛上把整个团队的思路梳理了一遍。他认为,灿星是通过一档接一档的综艺节目,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他们的新闻理想。“新闻是什么?新闻就是一种观察世界之后,用自己的方式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然后去告诉你的方式。这是我们希望让观众看到的,是我们认为应当让他们知晓的东西,是我们目前对于这个时代的观察,对于这个社会的观察,包括每个普通人身上情感和价值观的观察,用我们的思路和想法展示给我们的观众。”
故事三
把制作环节变成热门话题
相对于灿星固定的人员构成,很多别的节目制作团队就没有这么幸运。比如湖南卫视《变形计》的团队就一直处于“换血”状态。唯一没变过的是总导演梁书源,他为这个节目坚守7年。而《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也是因为在《变形计》当中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纪实节目执导经验,因而被委以重任,一举成名。
比起《爸爸去哪儿》,《变形计》外地取景的条件艰苦得多。“所以我们团队不能有年纪大的人,我们得不停地新老更替,把年轻人换进来。正因为连我们拍摄人员都受不了那种苦,才能让节目的镜头呈现出一种极端化的情境。我们这个团队也是离婚率最高的。”梁书源半开玩笑地说。
找人是最令《变形计》团队头疼的事。这个“人”指的是节目当中和农家孩子互换的顽劣城市少年,他们或者有网瘾,或有娇气蛮横,甚至有暴力倾向。除了调皮,团队对节目人选有20个具体的要求,筹备期时整个团队近100个人,全部都在外面物色对象,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去找,运气好一个星期就能找到,运气不好要3个月。聊起做节目的初衷,梁书源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弟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爸爸去哪儿》和《变形计》拍摄手法相似,气质却截然不同。作为今年收视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档亲子综艺节目,节目的各个环节都成了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拍摄地点是怎么选择的。据谢涤葵团队透露,首先是离机场不能超过2个半小时,然后是民风淳朴、地貌有特点、开发有限等。
最后一期节目,他们选择了东北雪乡。因为天气非常严寒,摄像机的液晶屏陆续出现故障。摄制组甚至在机器上贴了暖宝宝,但是效果也不好。由于环境艰苦,制作团队从近百人扩大到130人。这么多人睡在哪里?据工作人员透露,他们睡在各种地方。有的睡在爸爸们旁边的屋子里,以便记录晚上的花絮。在节目中,爸爸们艰难穿越积雪没过大腿的雪地领取早餐,去得最晚的张亮对一直守候的摄像大哥说:“我再晚点来,你们不得(冻)截肢了?”
雪乡摄氏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也挡不住上千名狂热围观的观众。5个孩子们没见过这种阵仗,被爸爸们和保安簇拥着躲到车里,4岁的王诗龄惊奇地说:“好像大明星啊!”但是,对于导演组来说,太多的素材都要浪费,这是很让人心痛的事情。而这种情况在接下来第二季的拍摄中很可能还会经常出现。
“如果说动用当地的安保力量,他们也有亲戚朋友啊,怎么做才能够完全保密呢?”导演组对此深感苦恼,“或许拍摄地离机场不到2个半小时的限制要打破了。”(陈祥蕉)
网址:《爸爸去哪儿》走红 金牌节目的独门秘笈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41887
相关内容
爸爸我们去哪儿中国?节目行程揭秘!明星爸爸去哪儿都好使 节目满足观众探秘心理
爸爸去哪儿:走红的父爱教育
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 爸爸去哪儿简介 爸爸去哪儿播出时间
《爸爸去哪儿》节目介绍
《爸爸去哪儿》节目市场定位分析
盘点韩国综艺节目 完爆《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的含金量持续上升,爸爸去哪儿的含金量持续上升
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特色分析PPT说课材料
揭《爸爸去哪儿》五大家庭吸金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