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雷人,模式老套 电视访谈节目娱乐过度少温情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短视频 >> 短视频讲坛 >> 问题雷人,模式老套 电视访谈节目娱乐过度少温情
问题雷人,模式老套 电视访谈节目娱乐过度少温情
2009年11月 作者:王磊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文竹
简介: “叫谁都是‘艺术大师’,问谁都是‘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嘉宾是谁不重要,所有嘉宾的‘人生’其实都是主持人的‘艺术投影’”。曾被不少观众追捧的几位电视访谈主持人,最近却被列入“艺人”范围,还被指 ...
内容:
“叫谁都是‘艺术大师’,问谁都是‘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嘉宾是谁不重要,所有嘉宾的‘人生’其实都是主持人的‘艺术投影’”。曾被不少观众追捧的几位电视访谈主持人,最近却被列入“艺人”范围,还被指“搞笑”、“虚伪”。
浸泡在过饱和娱乐中太久,电视访谈曾经拥有的文化、财富、人生等种种标榜都融化消解。搞笑、虚伪更是稀释了原本就已贫乏的营养,电视访谈中的一些内容,甚至暴露出娱乐过度背后的人情冷漠。
嘉宾多“娱乐”,雷人问答笑到缺“养”
《鲁豫有约》将于2010年开始,从湖南卫视转会至安徽卫视的消息,冷清地挂在娱乐新闻不显眼的位置。经过几天的刷新,已经彻底“沉了”。相比2005年前后的风光,这档有着凤凰卫视血统的访谈节目,如今被人提起最多的却是“鲁豫语录”有多雷人。面对种种改变,鲁豫说,有时需要坚持,有时需要聪明的退让。她没有提到的“改变”,却是很多观众最大的期待。
提问水平下降,案头准备不充分……喜欢鲁豫的观众看节目时,挑出的“刺”越来越多。鲁豫在访谈中采访李亚鹏时,曾问出“你们是不是有了小宝贝”的问题,而那时李嫣的存在已经人尽皆知;她不等李亚鹏开口,又追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包括李亚鹏在内的全场,此时集体无语。鲁豫忽然说:“大家看屏幕,鹏菲生了个女孩,起名李嫣!”作为鲁豫语录中流传甚广的桥段,这段访谈问答几乎只有问没有答。戏剧式的起承转合,全由主持人一人凭叙述完成。与其说是是访谈,更像是一段相声,而且还是单口相声。
问答错位或许还算幽默,整体风格的偏移,带来的则不是笑声而是质疑。《鲁豫有约》对《丑女无敌》、《一起看流星雨》剧组的“揭秘”访谈,让鲁豫对面沙发的含金量大打折扣。曾经非一线话题人物勿入的“约会”,成了“山寨剧”派对。有“审美洁癖”的观众摇头叹息,看出原委的人则淡淡一句,有约“炒作”的是播出平台自己投资拍摄的独播剧。
同样备受争议的还有李咏的《咏乐会》。刚推出时的李咏式英语“I today happy大大的”,就曾雷倒一片观众。那时的争议焦点还是节目风格和样式。经过一年三四十期的磨合,专业人士用统计数据说话,指出超过50%的嘉宾来自娱乐圈,质疑《咏乐汇》请来究竟是“成功”人士还是“成名”人士。而观众干脆将《咏乐会》戏称为李咏版《艺术人生》,节目最初希望带给观众的“经营人生的智慧”,已经在开播一年之后被人彻底遗忘。
让位娱乐精神和娱乐话题,已经是电视访谈的集体症候。文化、财富、人生,标榜中唯独没有的娱乐,成了大家的共同选择。娱乐本身不是坏事,却不能笑得没心没肺。被雷多了,笑多了,观众会缺氧;只有“雷声”和笑声的电视访谈,缺的却是文化营养。
八卦成疫苗,娱乐免疫力过滤温情
一档电视访谈节目持续几年,想要始终保持嘉宾水准,以及问答水平的确不容易。“这是啥节目啊,为什么总要叫人哭。”朱军曾自己表演小品,调侃他主持的《艺术人生》,对“提问——倾听——流泪”模式小小地恶搞了一下。一周播出4期的《鲁豫有约》,也不可能期期都是“大腕”“人物”。“嘉宾轮流转,问题老不换”是“朱军们”的最大问题。每次遇到年过三十的,就有主持人问小时候是不是挨过打,然后说那个年代不挨几下打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些屡试不爽的问题,有时却因为不经筛选,颠覆整个访谈的氛围。
曾有主持人在节目尾声和年长嘉宾握手:“祝您活到120岁。”正当老人连声道谢时,主持人却说:“我开玩笑的!”不知道当时面对这样的“玩笑”,年长嘉宾做何感想。在一档地方台的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位快50岁的女性嘉宾,没要孩子是不是最大的遗憾。也许她期待听到嘉宾说“不是”,以彰显节目给嘉宾预设的性格豁达。但是对于一个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言,这个问题却草率得有些残忍。嘉宾无言以对,低声说了几声“没事没事”。相比案头工作粗疏造成的黑色幽默,令人无语的问题的另一面,是娱乐心态爆棚下的冷漠。
造成冷漠的成因,正是过度娱乐本身。如果将八卦娱乐比作病毒,那大多数观众已经不再需要疫苗,曾经的感动、投入、兴奋,都已经转化成抗体。几乎每个电视台每个频道都有的“八卦访谈”,已经让娱乐病毒“过饱和”。以至于当我们的神经将要感动的前一秒,就会不自觉地竖起滤网,将表演、煽情,以及雷人的问题都过滤一遍。而被挡在滤网之外的,也有曾经的感动、投入、兴奋,以及如今已经被成为“怀旧”的温情。
(编辑:文竹)
热点 . . .
最新 . . .
· “土”味短视频为什么火? · 短视频创作,广播主播怎么融? · 总台开设《驻站观察》,观察谁,咋观察? · 打造优质短视频文案的五个建议 · 短视频创新表达的4种方式 · “短视频热”成就“思政时刻” · 短视频创作中的诚与真 · “短视频+直播”应注意改进的几个问题 · 辩证地看待“万物皆可短视频”现象 · 无底线摆拍短视频该严治了 · 短视频整体故事内容相近,属于侵权吗? · 用好短视频载体,激发红色文化活力
推荐 . . .
相关 . . .
· 短视频新闻的特点、问题及提升策略 · 采访中记者的注意力、站姿、穿着及其它 · 浅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 “微”我所用:交通广播节目微信运用的探 · 短视频时代,是个什么时代? · 用独特视角展现信仰的力量--纪录片《誓言 · 《青盲》遍地酷刑引争议 导演坚持“严刑 · 梦想·故事·惊喜——《中国梦想秀》的成 · 电视媒体“Vlog+新闻”的创新应用与问题 · 对电视传播中的“爱丑之欲”的文化反思网址:问题雷人,模式老套 电视访谈节目娱乐过度少温情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43039
相关内容
问题雷人一味搞笑 电视访谈娱乐过度难见温情电视访谈:娱乐过度难见温情
电视访谈节目“康熙来了”叙事模式分析.doc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呼唤“三度”
《超级访问》与《康熙来了》电视访谈性节目的对比分析
娱乐性电视谈话节目.ppt
电视访谈节目你知道多少?
好看的访谈节目(有深度的访谈类节目)
电视访谈节目策划案.docx
资料:电视节目《超级访问》节目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