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政务公众号4月榜单发布,核安全宣传如何有趣又有料?——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2025-05-22 07:28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社会治理、凝聚共识等作用,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客户端日前发布4月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榜单。

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各地积极开展核与辐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一是把握时机,借势打造特色品牌。山东打造全国首个核安全主题公园,多部门联合举办“核谐齐鲁 辐安山东”科普宣传品牌发布暨山东荣成核安全主题公园启用仪式,“场景化科普+沉浸式体验”模式增强公众对核安全话题的关注。山东环境政务新媒体联动多家媒体同步开展活动直播,观看人数超200万次;浙江在当天发布消息,宣布“核平卫士”核安全科普公众号和视频号正式上线。二是创新形式,丰富视频科普内容。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推出《核与辐射》系列科普视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开核与辐射的“神秘面纱”;辽宁制作《“辽‘核’行,安全行”》 宣传片,陕西推送科普播客《“绿色之声‘核’你一起去”》,传播效果良好。三是答题互动,号召公众参与。江西、四川、江苏推出核安全相关知识竞赛,四川创新推出“云参观”国家级核与辐射科普基地活动,有力推动核安全公众宣传工作。

微信:以公众关注为导向 整合相关内容

本月,“美丽重庆”发布的文章《警惕!沙尘天气再次来袭》《沙尘又要“杀拢”重庆了,预计持续到……》,分别取得阅读量10w+、5w+。文章先点明沙尘天气来袭这一事件,进而详细阐述沙尘对重庆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最后延伸至公众防护上,增强信息的实用性。两篇文章标题以醒目的感叹句式和网络流行语“杀拢” 强调沙尘来袭事件,迅速抓住受众眼球。此外,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的文章标题直接关联健康防护提示,让公众意识到环境质量与自身健康紧密相连,从而主动关注环境信息。这两地公号通过内容整合、标题设计等方式吸引公众关注,提高环境质量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另外两篇阅读量达5w+的推文均来自“北京生态环境”,其中《“两山”回响 | 手把手教学,一个手机拍出绝美星轨》一文,巧妙地以部长展示的星轨图作为切口,邀请摄影大咖为读者解锁星轨拍摄技巧。透过摄影师的视角展示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轨迹,侧面反映出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成果;另一篇文章《“基坑气膜”是个啥?大风过后让人刮目相看》,则聚焦于“基坑气膜”这一相对专业又陌生的词汇,以科技赋能环境治理。

微博:明星带动话题出圈 点燃公众关注热

@北京生态环境 积极参与新浪平台#李现打鸟获生态环境部认可# 话题互动,联动@生态环境部 ,发起#晒出美丽北京#、#京城春日花事簿#等话题,聚焦北京生态之美与春日自然盛景。话题凭借生动的春日影像,吸引众多网友关注讨论,微博阅读量达66万次。@美丽重庆也积极喊话明星下一站来重庆“拍鸟”,博文阅读量近20万次。

网址:生态环境政务公众号4月榜单发布,核安全宣传如何有趣又有料?——中国环境网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57795

相关内容

宣城启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宣传报道工作
盾安环境(002011)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治建设的国际实践:日本核污染水案例
成长环境对人生的影响有多大?青少年儿童的学习成长环境该如何选择?
环保政策丨生态环境部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发布答记者问
保护我国核环境安全的功臣——启明星二号,谁也不会给!
中国传媒产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元宇宙这一虚拟数字生态中,媒体积极布局新赛道,传媒生态系统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
试论网络传播环境下新闻发言人与记者关系.doc
网络环境下危机事件的公众形象修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