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杨振宁的人生轨迹给我们的启示
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杨振宁的名字赫然在列。杨振宁是两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中的一位,堪称国宝级人才。
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1957年,获爱因斯坦物理奖,同年10月,因宇称不守恒理论与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在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杨—米尔斯场论、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及杨—巴克斯特方程为最重要的学术贡献。共有十多项学术成果达到诺奖级别,是20世纪泰斗级理论物理学家。
谈及获诺奖的意义,杨振宁动情地说:“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觉得不如外国人这个心理。”
1971年,杨振宁访问中国,而李政道却选择了台湾。
此后,杨振宁每年都要访问中国。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正式放弃美国国籍转入中国国籍。其归化的意义远远超过时下正被热炒的谷爱凌。
杨振宁为中国杰出人才的培养倾尽心力,为破解“钱学森之问”贡献甚巨。
杨振宁在期颐之年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可谓实至名归!
杨振宁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科学巨擘。
读初中时,杨振宁即显示出数理天赋,作为数学家父亲的杨武之却为儿子布置了一项特别任务——习诵《孟子》,还专门延师为儿子讲授《孟子》。杨振宁天赋过人,居然能背诵《孟子》全书。
多年后,杨振宁回忆说:在他中学读书的时候,父亲要求他背诵《孟子》,他心存抵触,但父命难为,只能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完全背诵了下来,装进了自己记忆中。30岁后,他为人处世全靠《孟子》。
1945年,在杨振宁出国前夕,其父不忘将《论语》《孙子兵法》等典籍装入行李箱。
2003年12月24日,杨振宁将家从纽约石溪搬到了北京清华大学。而在11月,他就写好了《归根》诗,并将自己在清华园内的住所命名为“归根居”。
我们来看这首诗——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这首五言古风笔力雄健,音韵铿锵,高屋建瓴,驾简驭繁,融理于文,概括了自己的一生,抒发了叶落归根、老有所为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其中“三旋律”指量子化、对称性和相位因子,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三大课题,也是诗人研究和教学的基本内容。
颁奖典礼上,杨振宁的弟子揭示了杨振宁归化的原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还展示了杨振宁带给观众的八个字:宁拙毋巧,宁朴毋华。从中亦可窥见传统文化对杨振宁的濡染。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心灵家园,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之根,这就是杨振宁带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网址: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杨振宁的人生轨迹给我们的启示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58519
相关内容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杨振宁的人生轨迹给我们的启示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杨振宁,你根本不了解他的伟大
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公布:杨振宁、苏炳添等在列
杨振宁:我的父母是怎样培养我的?
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词及事迹→买购网
陈祥榕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伟大、率真与误解:他们眼中的杨振宁
事实证明,嫁给大54岁杨振宁的“糊涂人”翁帆,才是真正的赢家
香港艺人陈贝儿成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主持人问杨振宁您去世之后,翁帆怎么办?听听杨振宁是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