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滤镜,不止是对审美的考验

发布时间:2025-05-22 14:29

剧集滤镜,不止是对审美的考验 原创 GuDuo骨朵编辑部 骨朵网络影视

文 │疯兔子

日前有“滤镜景点”问题发布道歉公告的小红书,近期则有因为滤镜被频频吐槽的电视剧调色。

《延禧攻略》时期关于剧集质感的讨论就十分热烈,当年“莫兰迪色”引发的讨论和审美流变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而在这之后三年的剧集滤镜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颜色各异的滤镜占领屏幕,尤其是在古装剧中,低饱和度+不同颜色的调色配比成为流行趋势。

然而当或明艳、或“有质感”的颜色在不同的画面中被反复使用,甚至成为一种标准和模板后,观众难免审美疲劳。对于过度磨皮、景深过于模糊导致看不清背景和细节,还有蓝绿色调贯穿全剧、画面整体过暗或者过于阴冷,造成看久了会觉得“看得费劲”等等观感,渐渐引发了观众的争议和吐槽,甚至有调色和质感还会直接被观众吐槽“假”。

剧集的滤镜吸引力,正在走下坡路?

滤镜,

从“主动调色”到“一键套用”

2011年电视剧《宫锁心玉》爆红,于正式“阿宝色”由此火遍大江南北,此后多年,于正在自己特有的“阿宝色”风格中屡有建树。直到2015年由正午阳光制作的古装权谋剧《琅琊榜》以口碑刷新播放量,暗色调质感的画面和黄金构图方式受到关注的同时,以鲜亮甜美为特点的“阿宝色”逐渐走下流行舞台。

《琅琊榜》后,不少古装权谋剧集开始走质感化的风格滤镜,比如《大军师司马懿》《天盛长歌》以及《九州》系列剧集。从这个阶段起,国产剧集的画面质感好坏,逐渐成为观众判定一部剧集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2018年夏天一部《延禧攻略》走红,让于正再次用“莫兰迪”色调证明了自己的审美,也让市场看到剧集滤镜除了能营造质感之外,还可以用不同的色调形成独特的剧集风格。然而《延禧攻略》虽成功,却也是基于时代背景和题材选择的成功,剧集滤镜虽要走出质感和独特风格,但也要在“契合”二字里展拳脚。比如近期释出新预告片的武侠剧《雪中悍刀行》中,过于浓烈的“绿色调”就引发了一定争议,究竟整体效果如何,有待正片上线后再观察。

另外,暖色调剧集方面,2019年上线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就是不同于前面几部“暗色调”剧集,选择用暖色调来营造大唐的辉煌繁荣。相比滤镜和调色,《长安十二时辰》更重视高级考究的画面元素配色,比如人物衣服和景物、建筑、摆件、灯光相称,营造油画式色调。而在《长安十二时辰》之前,用配色和光影打造极有特色“大唐氛围盛宴”的是陈凯歌的电影《妖猫传》。而比照电影画面质感诞生的剧集《长安十二时辰》更是映照着在一段时间内,观众对于电视剧画面“电影质感”的需求及追捧。

如《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视觉美术盛宴当然是观众所期望看到的,但是当下流行审美是滤镜风大吹的背景下,也有不少剧集打着“画面质感”的title,借助滤镜来投机取巧,却被观众一眼看穿在灯光和布景等工作上的不足。电视剧本应该有自己的审美表达,一方面是考究剧集的时代背景和题材、色调的契合度,更往上一层,便是能具备引领潮流、超越潮流的高审美了。

只是不满意滤镜?

从备受追捧到引起反感,不够精致或者被滥用的剧集滤镜如今已经影响到了观众的观剧体验。

“我们不是反对滤镜,但我们反对滥用滤镜。”一位观众告诉骨朵,她常常感觉现在大多数“古装巨制”都会给人一种十分压抑的感觉,不管当下的剧情是欢乐向的还是温馨向的内容,画面永远都是黑灰色,“看得难受”。

比如在18年底播出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导演张开宙自创以点蜡烛照明的打光方式追求画面真实自然效果的呈现。作为观众,虽然理解导演的良苦用心,但偏暗的画面在网上也曾被被讨论过“费眼”。

然而剧集追求电影式画面质感确实也是由观众需求催生。在阿宝色占领古装剧画面、糖果色成为现代剧画面半壁江山的时代,“质感”确实是时代需求。但从旧色调到新滤镜,剧集画面色彩盘转了一轮之后,再次回到了同样的诟病点——“失真”,时至今日,备受吐槽的影视剧调色法则大概体现在两种极端上:“降低饱和度+绿、灰等调色”,以古装剧为主;现代剧里,“调高饱和度+暖调、艳调的调色”也是被吐槽的重灾区,而这些调色其实本身不带有原罪,而是一味看重滤镜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真实画风。

在滤镜之外,剧集常被诟病的因素还有剧中拉低颜值的古装头套、不够精致的妆发和粗糙的布景,一部剧集想提高质感,滤镜以辅助的形式尚能锦上添花,但若要以此投机取巧,怕是会适得其反。“虽然一定程度上后期滤镜和调色是可以代替前期灯光工作的,但是滤镜过重则会磨掉人物脸部的纹理和细节,从而让人物失去质感。相反,一个水平高的灯光师即使只用一盏灯也能强化人物脸部的立体感,提高画面质感。”一位专业人士告诉骨朵。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被称赞有质感的剧集确实是在多方面均有“下功夫”,比如被预告片中“绿色滤镜”劝退的观众,依然会承认《雪中悍刀行》“服化道看起来感觉还是不错的。”现如今,画面质感被划为观众考量剧集质量是否高的因素之一,但更多时候,观众同样在意服装、道具、打光、妆造、运镜综合呈现的效果。

时不可逆,但须合理

小红书滤镜景点事件之后,小红书称将推出“踩坑榜”,以话题制话题解决了舆论危机。但在滤镜时代,无论是网红景点、网红直播、还是明星路透、朋友圈图片等置于公共平台上的图片和视频都少不了磨皮美颜+滤镜,一部剧的宣传过程中,往往会在不同时期出现精修路透、精修宣传图、精修物料等宣传内容,而在剧中,更有柔光效果、磨皮美颜过度的现象存在。

从观众关注质感,到剧集“质感预告”先行,实际效果却令人失望的“营销方式”屡屡出现,年代剧《筑梦情缘》就曾因剧集画面效果不及海报呈现质感引起部分观众留言称“被骗”,同样,《一见倾心》也有不少观众在看过预告片后反映“质感不如路透”“与路透带来的想象形成反差”。

但事实是,剧集确实需要滤镜。

在高清摄影机的拍摄下,细腻到演员脸上的纹理和痘印都能看到时,同样影响观感,“不过这个问题还在于演员,一定要管理好皮肤状态,如果一脸疲态的话,观众看着同样出戏。”某网友表示。但在滤镜方面,像电影画质看齐的同时也当注意打光工作,毕竟护眼模式光影+暗色调画面在影院观看会很舒适,但若放到强光的环境或者在无护眼模式的屏幕中观看时,暗色调画面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会影响观感。

从剧集“慢节奏”引发吐槽,到“快节奏”成为制作和营销亮点,同理,从剧情陷入套路化窠臼,到营销进入“反套路”时代,无论是“质感论”,还是“带感人设论”等,这些为剧集营销铺设亮点词条的手段都是基于观众的反馈和需求才渐渐形成的。然而,剧集营销毕竟还只能止步于“引流”阶段,至于能否承接观众期待,留存住观众,还是要看故事内容是否真正做到了夯实有趣。

虽然当下关于影视剧滤镜的声讨逐渐激烈,且部分观众会因为接受不了剧集的滤镜而触发对剧集的反感态度,剧集滤镜的使用只要适度、保留真实感和与故事的适配性,依然能够成为俘获观众和前期宣传的亮点所在。

原标题:《剧集滤镜,不止是对审美的考验》

阅读原文

网址:剧集滤镜,不止是对审美的考验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62917

相关内容

滤镜之下,真相浮出:揭秘明星背后的真实与社会的审美迷思
滤镜后的檀健次:是谁捣乱了这个盛世美颜?
辣评檀健次李兰迪新剧滤镜:创意妥妥的,体验颠颠的
刘亦菲美颜崩溃的启示:当顶流撕掉滤镜,内娱审美如何走向?
滤镜电视剧角色介绍,《滤镜》角色对应人物介绍
脱离滤镜的麦琳长这样?芒果台的滤镜还是太牛了
生图现形记:反美颜滤镜浪潮下的娱乐圈真实之战
美颜滤镜下的真实:赵丽颖与杜华争议照引发的思考
房琪“塌房”,不过是完美滤镜的破碎
AI滤镜破圈不断,“美图秀秀们”坐不住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