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出版:张元济、邹韬奋双“星”交集

发布时间:2025-05-22 15:32
                                                                               《邹韬奋与中国现代出版转型》刘火雄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版/32.00元

     笔者近日研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店史资料时,阅读了刘火雄所著《邹韬奋与中国现代出版转型》一书,颇有所得。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一样,生活书店曾是民国时期知名的出版机构。因主编《生活》周刊、《大众生活》、主持生活书店等而声名鹊起的邹韬奋,则与张元济、陆费逵、叶圣陶等出版人类似,在民国出版史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8年4月16日,张学良携随从光顾了长沙生活书店,声明要购买邹韬奋等人的作品。经店方负责人一一介绍后,他们买去邹韬奋所著《萍踪寄语》(初集)一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册等。1939年5月,冯玉祥也在重庆生活书店购买了邹韬奋所著《萍踪忆语》以及《抗日战士读本》《大众读物》等书。曾担任过中国史学会会长等职的金冲及回忆道,他十几岁时,读了邹韬奋所著《经历》《抗战以来》《患难余生记》《与反民主的抗争》等作品后,感到“读他的书,彷佛能触摸他那颗烈火般的心”,“韬奋是我心目中肃然起敬的优秀知识分子”。可见,韬奋著作影响之大。

  《邹韬奋与中国现代出版转型》一书,以邹韬奋及生活书店同人群体的编辑出版活动为中心,从身份转型、内容转型、思想转型等维度,探究了邹韬奋与现代书报刊出版的互动和网络关系。该书作者在写作中,广阅档案文献,熟读《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等一手报刊资料,对邹韬奋的职业出版人身份、国民性关怀和话语谱系、抗日救亡议程、生活书店合作经济制度等做了系统考察,大大拓展了邹韬奋乃至生活书店店史的研究。

  作者在书中探究了邹韬奋与张元济的交集,并详细对比分析了两人的出版思想异同,此论别出心裁。在商务印书馆,张元济花费很多精力引进西学著作、介绍新知,注重古籍整理、传承中华文化经典;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主持生活书店时,则更多的是依托新闻报道,建构起一道旨在满足大众日常需求的新兴文化景观。正如与邹韬奋共事多年的胡愈之所言:“韬奋不是一个大思想家,也不能算是一个不朽的作家。就文章方面,学术方面,韬奋的成就是有限度的,但是谁都得承认,他的言论影响非常广大普遍。他所创办的《生活》周刊与《大众生活》,销售到十五万至二十万”,“在国内国外,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韬奋的爱读者”。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日益蚕食中国的局势,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国共合作、全民共同抵御外侮。张元济和邹韬奋着力通过图书、报刊媒介,宣扬抗日救亡主张,两人都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邹韬奋曾把自传《经历》一书托人转交张元济,张元济则以自己编撰的《中华民族的人格》为赠。邹韬奋收到样书后,致函张元济以表谢意和钦佩之情:“韬十年前主办《生活》周刊时,即蒙先生爱护有加,赐书勉励。长者扶掖之隆情厚谊,十年来未尝须臾或忘也。”“拜读大著《中华民族的人格》,实获我心,韬等所始终坚持生死不渝者正为先生谆谆训诲者也。此书在国难危迫如今日,尤弥足珍贵。韬得闲当作一文介绍于国人,广播先生之爱国精神,努力服膺先生之懿训,为国奋斗,亦即以报答厚爱于万一也。”

  时至今日,论者常有“张元济不可追”的感慨,而提及中国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奠基者,也很难绕过邹韬奋。《邹韬奋与中国现代出版转型》一书,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邹韬奋先生,并为做好当今的出版工作提供养料。

网址:现代出版:张元济、邹韬奋双“星”交集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63632

相关内容

邹韬奋遗嘱原始版在沪展出 徐伯昕后人捐赠珍贵档案
春风荐书 | 走近“中国现代出版第一人”张元济,品读一代知识分子的坚守
邹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谦一行来山东三星集团调研
黄子韬的魅力:颜值与经济的深度交融
邹姓名人、文化人、诗人、作家、明星
黄子韬一天涨粉500万:社交媒体现象与粉丝经济的狂潮
邹氏父子与黄庭坚的交游考述——从宋代两块书法碑说起
继承家产200亿后,黄子韬徐艺洋官宣结婚:商业版图与甜蜜爱情的双重盛宴
黄子韬一天狂涨500万粉丝:社交媒体的火爆与粉丝经济的力量
闫妮、邹元清:她和她,多一双看世界的眼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