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
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
□袁恒雷
舒晋瑜撰写的《深度对话鲁奖作家》,将一众名家从仰望视角请下来,让他们坐到广大读者面前。舒晋瑜化身众位读者的优秀代表,替大家询问诸多有关创作的共同问题。当众位名家打开心扉后,畅谈甚欢,从而借助获奖作品谈出了一系列鲜为人知的创作心路历程。这些背后的故事丰富多彩,或幽默风趣,或辛酸凄楚,或跌宕坎坷,或酣畅淋漓,不一而足,不仅大大增强了本书的丰富性,更对了解与研究这些作家作品有着诸多的裨益。
比如池莉。按照池莉自己的分享来看,她生活中其他的事情都不顺遂,可是写作是个例外——“自学医开始发表作品,至今无一字退稿,无一篇压稿,永远都在被约稿被催稿,几乎所有中短篇都是头题发表并纷纷获得转载,长篇小说发行量可以达到二十万册以上,六十多项文学奖都给了我不小的惊喜,一部小说《生活秀》的虚构无意中创造了一个全国性的‘鸭颈’食品产业,让许多人致富或者有饭吃,这是获多少奖都比不上的欢喜欣慰。像我这样一个性格孤僻、不善社交的人,我觉得冥冥之中却有神佑。”池莉的写作发表经历大概是所有作家心向往之的,不过她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成就,绝不是所谓“神佑”或者说幸运简单能够概括的,还是要从她扎实勤奋的付出中找原因,她十余年来拒绝种种电视节目、各种文学笔会,而改成旅行、种菜等个体活动,让自己有充分的时间独处、思考,形成一定意义上的“隐居”状态。这固然算是其性格使然,但她这种创作历程显然对她是非常合适的,并且形成了积极的效果。
与池莉写作经历相仿的还有刘庆邦,被文坛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已经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也是写一篇发一篇,从无废稿。王安忆赞赏他的天性里有与短篇小说投合的东西,还将其作品拿到自己的创意写作课堂或论文中作为案例进行条分缕析。刘庆邦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佳绩,仍然源于其用心的创作态度。刘庆邦的创作心路历程是依照他人生的旅程铺陈开来的,特别体现在写作动机上。他早年在农村广播站写广播稿,是为了摆脱农村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后他调到煤矿开始写小说,是为了拿给女朋友看,显示自己的写作才能,以赢得爱情。等他调到北京作协当专业作家,很大程度上的确是为了获得文学奖,为了挣稿费补贴家用。到如今,他的写作需求更多地体现在了心理上,是为了自我修行,完善自己。恰如他自己所说:“一篇小说,发表时快乐一回,收到稿费快乐一回,得了奖又大大地快乐一回。”这种单纯的快乐也是许多写作者颇有共鸣的,能够秉持这样的快乐心态,其实已经足够,无需隐晦,光明正大。假如掺杂更多其他的想法,则很可能会平添苦恼,带不来任何益处。
诸如此类的心路历程在本书中还有许多,当诸多名家和舒晋瑜的互动产生积极效应时,他们的确可以打开心扉,从而说出诸多创作背后的故事,而有些故事常常还是首次披露,因而显得颇具价值。
同时我们也发现,舒晋瑜的文学访谈录不仅采访了近些年来非常活跃的作家们,还对一些早年获奖、近些年鲜有露面的作家进行了访谈。如此一来,舒晋瑜所采访的作家,数目上与质量上都是很可观的。由于这些作家分别在诗歌、散文、散文诗、文学评论、报告文学、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上有重要建树,因而结合起来看,让舒晋瑜的文学访谈录甚至带有别样的文学简史的效果。众多作家在与舒晋瑜的畅谈中话题越打越开,不仅仅拘泥于文本,还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阅读写作经历全面地阐释出来,因而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便带有了作家评传的效果。阅读这些访谈录,就像是在听作家们讲学,讲他们的创作心得,讲他们的成长故事,也讲他们对文学的见解。比起在众多文学报刊上作者自己写的创作谈,舒晋瑜的访谈录更是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作品背后的故事,作家心里的所思所感,以及作家、读者与作品所共同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网址:名家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71637
相关内容
余辛的文学人生:创作背后的故事与心路历程余华《活着》:背后的心酸历程与创作背景揭秘
揭开《天涯赤子心》的创作背后:编剧与演员们的心路历程 (天涯赤孑)
揭开文学创作的奥秘:四位女性作家的写作心路历程
一起来看流星雨背后的故事:从剧本到荧幕的心路历程与创作灵感
创业时的心路历程
“不负热爱”岁末雅集:呈现16部影片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
星光背后的心路历程:揭开当红明星的成名秘辛与奋斗故事
朱一龙分享创作《负负得正》的心路历程…
笔下的世界:著名作家创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