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传记

而梁实秋广为人知的文学成就,是最早开始系统翻译一系列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奥赛罗》《哈姆雷特》《暴风雨》,因此,他成为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除此之外,《呼啸山庄》、《沉思录》等,也是梁实秋将它们翻译成中文的。
梁实秋的发妻叫做程季淑,身出名门,她有一个同学叫黄淑贞,和梁家相识。黄淑贞觉得程季淑与梁实秋相当般配,便主动到梁家帮忙提亲。
梁实秋的父亲当时思想颇为开明,认为家长不要包办,要给孩子自由恋爱的机会。
但还是让妻子和女儿前往程家先行看了一次,母女二人回来后表示十分满意,梁父就把程季淑的八字写在红纸条上。
梁实秋周末回家,无意间读到了红纸条,仔细一想,这应该是家里给他做的媒,但他却并不抵触,反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过了几天,黄淑贞约了两人第一次见面,程季淑有些矜持,话不太多
梁实秋也很识趣,聊了半小时就收住了话题,约着下次可以在中央公园见面。
程季淑欣然允诺,同意了再次约会,后来,他们俩经常约在公园见面,最后在公园里定下了终身。
梁实秋从清华毕业后,获得留学美国的奖学金,于是他在临别前和程季淑约定三年后结婚。
他送给她一块手表,程季淑回赠一条亲手绣的手绢。于是,梁实秋就带着对程季淑的思念前往了美国。
他在美国的学业进行十分顺利,开始接触文学作品的翻译。就这样过去了三年,正当梁实秋享受着校园生活时,程季淑从国内寄来了一封信,说家里正给她介绍对象,再不回来,她可能要嫁给别人了。
梁实秋一看到信,也不顾自己的奖学金是五年制的,就赶紧收拾行李提前回国。
虽然梁实秋最终为了爱情,放弃了硕士学位,但这五年的课程,他在三年里早已全部学完。
回国后两人结了婚,过起了幸福的婚后生活,程季淑认真在家相夫教子,也十分鼓励梁实秋作研究。
在妻子的鼓励下,梁实秋正式开始了对莎翁作品的研究,尽管后期因为战乱两人曾分居七年之久,但夫妻俩的感情仍旧固如金汤,十分恩爱。
1972年,退休的夫妇俩前往美国,投奔女儿,可没想到,意外在2年之后突然发生。
那天,夫妇俩前往市场进行日常购物,没想到市场门口的梯子突然倒下,当场砸中了程季淑,程季淑就这样不幸离世。
这件事深深击伤了梁实秋的心,他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一直到他们俩结婚五十周年时,梁实秋还特意创作了《槐园梦忆》一书,表达他“长相思,泪难干”的悼念之情。
程季淑骤然离世使得梁实秋一直沉浸在悲伤中,半年后,他受邀回到台湾参加活动,偶然遇见了小他28岁的韩菁清。
韩菁清生于上海,父亲是商业巨贾,她小时候就在上海的儿童歌唱比赛中一举夺魁,少年还荣登“歌星皇后”宝座,成为上海最夺目的新星。
1949年之后,她随父亲前往香港居住,韩菁清在演艺方面颇有才华,她曾自编、自演、自唱、自己制片《我的爱人就是你》,获得了金马奖的优秀演员奖。
梁实秋和韩菁清相遇之后,两人简单聊了几句,梁实秋发现韩菁清虽然年纪轻轻,却十分好学,文学素养也很高,几次交流之后,梁实秋发现自己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
但韩菁清却不能接受他,不仅多次写信回绝,还试图想给他介绍别的女子,转移他的爱意。没想到她刚说出“我想为你做红娘”时,梁实秋就回答道:“我爱红娘”。
韩菁清还是没能敞开心怀接受梁实秋的爱,梁实秋给她寄情书,她劝梁实秋“悬崖勒马还来得及”,还在自己的梳妆台镜上写下“世间没有爱情”。
可梁实秋还是不间断自己的爱情攻势,最终,融化了韩菁清心里阻隔的堡垒,于是,两个人再结连理,成为夫妻。
婚后,韩菁清悉心照料梁实秋的身体,每晚都下厨为梁实秋煲汤。两个人偶尔吵架,梁实秋就站在门外,唱起那首他们平时常唱的歌——《总有一天等到你》。
两个人虽然年纪差距了28岁,却在心灵上十分契合,梁实秋病逝后,韩菁清仍旧情深如往昔,一直为亡夫守寡,长逾八十个月。
晚年梁实秋曾说过,他一生中有四个遗憾:
一、有太多的书没有读;二、与许多鸿儒没有深交,转眼那些人已成为古人;三、亏欠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情谊;四、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他也有同感。
梁实秋的写的《时间即生命》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
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
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
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
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
因为时间即生命。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
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网址:梁实秋传记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73970
相关内容
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沈从文与梁实秋
梁实秋妻子
梁实秋故居
梁实秋(1902
梁实秋与沈从文
梁实秋的婚姻
梁实秋与中西文化
山东大学——梁实秋
梁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