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人物谈“好戏标准”
袁鸿(资深戏剧制作人):创作态度与剧场精神必不可少
像《洋麻将》这样的戏就是好戏,好剧本,好演员,好导演,好团队。它三十年前出现在美国,一口气演了四百多场,从小剧场到大剧场,后来还得了普利策奖,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柯培恩这个编剧水准一直很高,两个人的戏,人物却非常丰满和立体。《茶馆》也是一样,七十多个人物,个个深入人心。所以,好话剧必须是从剧本到团队整体用心的创作,焦菊隐老先生建立起人艺的演剧标准,创作态度严谨,贴近生活。而你看现在那些不好的话剧,首要特点就是以剧名作噱头,耸人听闻,一味迎合流行。难道《洋麻将》这个戏就非得叫《我们打的不是牌,是寂寞》么?!那些不好的话剧平庸、廉价、粗制滥造,短时间内,一群人还没学会好好说话就上台表演了,这是非常可笑的。
量化成具体的指标倒不好说,但时间和场次是硬指标,好话剧一定是经过时间锤炼和观众检验的。《茶馆》在五六十年间演了五百多场,由人艺的三代演员完成;《洋麻将》在全世界演了五千多场,用几十种不同的语言来演,光是中国版就有中文和粤语的两种版本。其实票房并不重要,明星演唱会的票房都不差,但话剧应该和娱乐区别开来,话剧是一门表演的艺术。林连昆、于是之这些老艺术家,他们一辈子在琢磨表演艺术。所以,好话剧一定有好的创作态度和剧场精神,这是必不可少的。
李家讴(青年戏剧制作人):不是在舞台上说话就能叫作“话剧”
话剧是一门舞台艺术,聚集了多种专业的技术,表演、导演、舞美、灯光音响等等。为什么能称之为专业技术,就因为它不是把家具店的家具堆在舞台上,不是上嘴皮和下嘴皮随便一碰就能出来的声儿,不是用两个手电筒就把舞台弄亮,不是翻俩跟头骂两句人就算演戏……舞台上的每一个专业都是有标准的,一个行当就得有它的行规,作品可以不优秀,但一定要在行规之上,不是在舞台上说话就能叫作“话剧”。
于莎莎(青年话剧演员):讲好故事不说教
好戏还是要有好故事,有人物形象,每个人物有各自的命运。故事要源于生活,要真实,不去说教。比如《上下走》的故事就很生动,它关注了小人物,而且做到了以小见大。演完这个戏,它会让我去想很多东西,去关心周围的人。
(责任编辑:炊烟)
网址:行业人物谈“好戏标准”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76844
相关内容
物业管理服务评价标准黄子韬谈择偶标准 要能了解我的家庭、演艺事业
竞争对手识别的标准分为()。A、行业标准B、市场标准C、产业标准D、产品标准E、自己的判断
建筑行业人物访谈
于震谈“好演员标准”: 演员和明星是两个行当,必须区分开来
中国光大银行7项企业标准获2024年度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奢侈品行业代言人选拔的五大标准
明星企业的标准是什么?这些标准如何推动企业成为行业佼佼者?
就谈文体明星,流星行星恒星的标准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