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類綜藝節目引入公益元素 明星不做爸爸變老師

发布时间:2025-05-23 18:04

原標題:爸爸變老師,親子節目引入公益元素

前有“限童令”提高制作門檻,后有《爸爸去哪兒4》的“CP風波”,在過去一年中,火爆多時的親子真人秀迎來了不小的考驗,屢屢被推至風口浪尖。不過,在重重壓力之下,各大電視台和制作公司仍對這一題材抱有極大期許,試圖通過一定的“改造”讓其重獲新生。

支教主題改造“爸爸”

自2013年以來,“爸爸熱”席卷熒屏,各類親子真人秀如雨后春筍般登場。但今年2月頒布“限童令”以來,這些主打未成年人的節目開始降溫,有的停止制作,有的轉戰網絡,而近期《爸爸去哪兒4》“實習爸爸與素人孩子”設計引發的尺度討論,更讓這類節目的生存空間顯得有些逼仄。

但在種種風波之下,市場對這一類型似乎仍然抱有不小的希望。日前,深圳衛視在滬上舉行的2017年推介會上宣布,將繼續制作“明星+素人”模式的真人秀《閃亮的爸爸》第二季。從現場推介視頻看,或許是為了扭轉外界對親子真人秀過度娛樂化的印象,這檔原意讓明星給素人孩子當“實習爸爸”的節目,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吳鎮宇、張曉龍、白舉綱等明星將走進偏遠山區,給留守兒童當“支教老師”。在場的明星嘉賓在分享加盟心得時,也更多地談論“支教”而非“當爸爸”,比如白舉綱透露,自己在成名前就是師范大學的學生,還曾報名山區支教,支教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

或許是得益於這樣的轉變,記者注意到,《閃亮的爸爸2》是目前唯一確定將於明年上星播出的明星親子節目。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此前也點評稱,有了這種轉型,“明星不僅是做‘爸爸’,還要去當班主任,在我看來這是一部情感化的走心之作。”

公益元素把握界限

事實上,將公益、留守兒童等元素引入親子類節目,《閃亮的爸爸2》並不是第一個。但正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所說,很多公益節目做得比較粗糙,“就像為一桌娛樂大餐配了一盤公益花生米。”

因此,如何將公益真正融入真人秀,成了從業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一位節目制作公司的人士告訴記者,無論是從規避政策風險,還是突出媒體社會責任的角度考慮,未來公益元素與真人秀的結合都會越來越深,“但這種結合不應該只是點綴,而是和節目設計環環相扣。比如讓明星去看望留守兒童,要通過一次次的鋪墊來讓他們互相認可,而不是簡單地讓他們去慰問。”

而《閃亮的爸爸》的總導演秦敏毅在受訪時也透露,這就要求制作者“功夫在詩外”,“前期需要做巨大的工作,比如今年我們做支教和留守兒童,前期在全國的十幾個省份調研了大約100個村庄、100所小學,和幾千個孩子聊天,去了解他們的內心的需求。”同時,在整體情節設計上,要引入親生父母,讓他們成為主要人物之一,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關注困境兒童,疏通留守兒童與父母間的情感,拉近心的距離。”

當然,對於這種改變,也有業內人士提醒,在用電視語言呈現公益元素時,也要注意把握界限,不能將“公益”簡單地與“催淚”畫上等號。何炅在點評某檔為留守兒童送去祝福的節目時就表示,要減少“煽情”,“我們可以做點減法,不需要讓觀眾覺得他們是要去被感動,也許搞笑的事情背后也有感動點。”(記者 曾索狄)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网址:親子類綜藝節目引入公益元素 明星不做爸爸變老師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80445

相关内容

綜藝節目與真人秀節目的關系探析
“引進節目+知名藝人=爆款綜藝”的模式結束了
演技類綜藝節目呈現新亮點
綜藝節目高質量發展迎來機遇和挑戰
光明日報:綜藝節目明星滿屏現象應改變
明星真人秀節目的類型、訴求與表征
多檔觀察類綜藝成新寵 明星點評素人真人秀再升級
綜藝節目悄然轉型 “明星吃喝玩樂真人秀”節目銳減
《明星的誕生》:網絡綜藝的正確打開方式?
網絡自制綜藝節目開啟全民制作新模式【2】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