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青红绘英雄“脸”色 守艺人四代“谱”写秦风陇韵

发布时间:2025-05-23 19:38

原标题:诗意天水·非遗之美——

    技艺传承的文化图谱(下)

天水文旅嘉年华·夏之序章

何喜田

盛夏流火,万象峥嵘。当五月的骄阳点亮羲皇故里,藉河之畔的荷花在蝉鸣中次第绽放,将满城绚烂晕染成画……

2025年3月-5月,天水举办“天水文化旅游嘉年华——2025年春季文旅宣传推广活动”。活动期间,西北戏曲盛宴火热开锣,秦腔激昂、地方戏婉转,更有戏迷争霸赛巅峰对决、秦腔巡游穿越古城街巷。而在这方千年文脉浸润的土地上,非遗瑰宝同样绽放着夺目光彩——天水现存7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73项,构筑起立体鲜活的文化图谱。

在华夏戏曲艺术的璀璨星河中,秦腔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磅礴豪迈的气势,展现着西北大地的雄浑与粗犷。而秦腔脸谱,更是这门艺术王冠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作为“甘肃南路秦腔”的杰出代表,承载着西北人民的厚重性格与当地独特的文化基因,以古朴豪放的风格、千变万化的谱式、别具一格的技艺,在戏曲艺术的舞台上独树一帜,妙趣横生,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神秘而又迷人的面纱。

鸿盛社脸谱

妙趣横生

天水鸿盛社,是被戏曲界誉为“甘肃南路秦腔”的代表戏班之一,尤以独具特色的秦腔脸谱闻名。

鸿盛社秦腔脸谱凝结了西北人民厚重的性格印迹和当地丰富的文化烙印。在几代艺人的传承、积累与创新下,鸿盛社脸谱逐渐形成了古朴大方、粗犷豪放的风格,笔法细腻而不失大气,色彩绚丽而不显芜杂,造型独特而尽显雕镂之美。大开大合的表演,让秦腔脸谱所重现的人物性格更为鲜明,给人一种阳刚之美。

粉墨青红,纵横于面。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概括,让鸿盛社脸谱的图案装饰性非常突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鸿盛社脸谱逐渐形成了泰山眉脸、象形脸、整脸、碎脸、圈圈子脸、小花脸等众多特有的谱式。其中,一些谱式还能千变万化,做到“一人多谱”“一谱多式”。让人称奇的是,脸谱中大量使用粘脸技术,即先用棉花做成各种样式的胡须和眉毛,以及寿桃、油灯等物件,等演员勾好脸,然后将它们粘在相应的部位,凸显出一种立体的效果,如《郡仙阵》中的老寿显、《过沙江》里的龙王等。此外,鸿盛社脸谱中还有许多独特的变脸技巧,如吹粉、上腻子、抹油脸、心画脸等,都可将原有脸谱在瞬间改变。

由于鸿盛社演出范围主要在天水和陇南两地,演员、观众大多数是当地人,所以鸿盛社脸谱艺术也就烙上当地的民风、民俗和人文印迹。在造型上,常选择某种物象作为象征人物的特殊标志,寄寓一种朴素的愿望,比如用八卦图来表现三国戏曲人物的脸谱。在用色上,鸿盛社秦腔脸谱对比强烈,繁而不杂,艳而不俗,富有民间色彩和文化意味。如红色代表吉庆、忠义、耿直,用于关羽、黄飞虎、姜维等净角人物;白色代表专横,用于曹操、严嵩、贾似道等净角人物。

米新洪是誉满西北的秦腔花脸艺术家。他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花脸舞台人物形象,他的花脸脸谱继承、借鉴、吸收鸿盛社传统,改线勾为块涂,使人物脸谱丰满而富有变化,创造了天水秦腔脸谱的新风貌。如《五台会兄》中的杨延昭脸谱,他参照川剧,在黑色上增以粗白线条和黄色的色调,额上加一红色圆圈,让戏曲人物既洁净、凝重,又富有禅意。再如张飞、李逵的脸谱,改细线条为大块颜色,既简练、美观,又庄重、大方。还有包公的脸谱,在黑色勾画中加入红色,棉球轻擦后,便黑中透红,红中见黑,更加彰显了人物威严的神态。

王贵林是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的第四代传人。1993年,他和天水鸿盛社第三代传人李映东的外孙女喜结良缘。李映东,秦州区人,成长在鸿盛社梨园世家。由他传承和创新的鸿盛社秦腔脸谱达数百幅,其中赵公明、三教主、方腊、项羽等百余幅脸谱,粗犷大方、用色讲究、谱式分明,极具地方特色。李映东将自己的脸谱绘画之技传授于王贵林,王贵林深刻体味并努力把握鸿盛社脸谱的勾画精髓。在他看来,脸谱主要是表达人物性情,用笔须大气而不粗糙,才能传神;用色须纯正而不艳俗,才能鲜明。

2006年10月,天水鸿盛社脸谱研究中心成立。2008年,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入列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了让鸿盛社秦腔脸谱为人们所熟知,王贵林还制作了纸制、泥塑工艺脸谱,如蟹壳脸谱、葫芦脸谱、扇面脸谱等,这些脸谱精致美观,立体感强,装饰性强。

经过传承和创新,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它就像一枚戏曲艺术的“活化石”,为研究秦腔脸谱艺术的演变提供了充沛的原始资料,也成为天水历史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之一。

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历经岁月的沉淀与几代艺人的不懈努力,从舞台走向大众视野,从地方特色艺术逐渐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它不仅是西北文化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

如今,在非遗保护的浪潮下,它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未来,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界限,让更多人领略到“秦风陇韵”的深厚底蕴,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续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

(天水晚报)

网址:粉墨青红绘英雄“脸”色 守艺人四代“谱”写秦风陇韵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81557

相关内容

甘肃秦腔“耿家脸谱”陷入正宗之争 申遗被否定
书画作品展风采 翰墨丹青绘神韵
丹心入墨绘铸时代画卷 ——访青年画家、美术教育家田志刚
“丹青绘廉韵 翰墨颂清风”国画展在荔湾湖海山仙馆开幕
陇县:小人物扮演文明大角色
墨韵花鸟,梦境绮丽——傅继英花鸟画的艺术魅力
咫尺绘天地 墨韵藏千秋
《英雄》中的美学
【艺术世界】冯志光|兼工带写,水墨色彩均精神
王冕《梅谱》——绘尽天下梅魂,绽放艺术芳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