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生态到艺术生态:中国当代艺术的七个切片
内容简介 · · · · · ·
这本书讨论的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自然观和生态意识的七个主题。以1980年代作为断代,乃是因为 1980 年代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转型期,中国艺术实践经历着一次现代主义思想的涤荡,以“85新潮美术”作为开启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标志,突破了之前沿袭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模式的美术窠臼,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鲜血液。美术学院的建设也开始进入正轨,纷纷加强系科的专业设置,吸纳各种艺术思想资源并予以相应的学术开放姿态,一批新的画室开始成立,在学院体制中去探讨新时期艺术的转型。
七个主题是一个一个微观窥视镜下的“切片”,它们都如同蝴蝶效应,看似跟自然生态的失衡没有直接对应关系,但消费异化和技术异化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结果,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书中前四个“切片”以个案的方式集中分析消费、恋物、性别意识和本能欲望几个主题: 物质过剩的炫耀性消费带来的消...
(展开全部)
这本书讨论的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自然观和生态意识的七个主题。以1980年代作为断代,乃是因为 1980 年代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转型期,中国艺术实践经历着一次现代主义思想的涤荡,以“85新潮美术”作为开启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标志,突破了之前沿袭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模式的美术窠臼,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鲜血液。美术学院的建设也开始进入正轨,纷纷加强系科的专业设置,吸纳各种艺术思想资源并予以相应的学术开放姿态,一批新的画室开始成立,在学院体制中去探讨新时期艺术的转型。
七个主题是一个一个微观窥视镜下的“切片”,它们都如同蝴蝶效应,看似跟自然生态的失衡没有直接对应关系,但消费异化和技术异化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结果,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书中前四个“切片”以个案的方式集中分析消费、恋物、性别意识和本能欲望几个主题: 物质过剩的炫耀性消费带来的消费异化;物资匮乏时期带来的恋物般囤积,由此折射出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微观叙事;父权制主流文化权力话语下的女性与自然所引发的生态女性主义的讨论;被文化规训的自然本能在艺术图像中的表现。而这最后一个“切片”——关于艺术图像中对人的自然本能的持久不衰的表现,过去还鲜有人去深入探讨,或一笔带过,或避而不谈,作者在这一章中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作者简介 · · · · · ·
邱敏,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研究方向,当代视觉艺术理论与批评。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批评家年会会员,曾出版书籍《人与建筑的解构》《20世纪以来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主题》,参与编著《大学美术》。
目录 · · · · · ·
目录
一、 绪论1
从山水画到风景画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生态意识的碰撞9
生态危机的根本是文化危机12
消费异化与技术异化是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16
· · · · · · (更多)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我要写书评从自然生态到艺术生态:中国当代艺术的七个切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网址:从自然生态到艺术生态:中国当代艺术的七个切片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81572
相关内容
从本土出发思考生命状态,“迁徙——中国当代艺术展”开展一个艺术生的自述:艺术生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艺术动态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赏析.doc
中红网:中国当代珠宝设计师杜初展访谈录:从艺术到生活
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中) 未来媒体艺术 艺术档案
72岁唐国强:从演艺巨星到艺术家的鲜活人生
中国艺术家进入2.0时代 评论档案 艺术档案
虚拟技术正在改变演艺行业生态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 2016》提名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