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对真人秀节目的过度解读与批判现象探微
近期,多档综艺节目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节目之所以能吸引大量观众,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其中某些嘉宾的举动激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应,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表示,观看节目时“血压飙升”。那么,对于一档真人秀节目,观众是否应该如此“较真”呢?以婚姻纪实观察节目《再见爱人》为例,该节目自播出第四季以来,便持续引发讨论热潮。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播出期内,嘉宾杨子、留几手(本名刘爽)、麦琳等人相继成为网友们集中批评的对象。尤其是最新几期节目中,素人嘉宾麦琳更是成为了网络舆论的众矢之的。
真人秀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某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真人秀镜头能够精准捕捉每位嘉宾的细微表现,而节目后期的剪辑制作更是能够进一步归纳和放大这些细节。然而,这种“放大镜”效应并不总是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再见爱人》这档节目中,素人嘉宾麦琳的每一个举动都似乎被观众紧紧盯住,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争议。从她在节目中的一举一动,到与丈夫李行亮的相处状态,似乎都成为了观众关注的焦点。观众们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有人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人身攻击。
麦琳或许未曾料想到,参加这档情感真人秀节目会让她遭受如此彻底的审视和抨击。在24小时被摄像机包围的真人秀中,每位嘉宾都仿佛置身于一场莫测的游戏之中。无论是否有心理准备,或者是否有应对镜头的经验,都难以预料观众会关注哪些细节,更无法控制这些细节所带来的影响范围。
在以往,许多真人秀嘉宾都会在镜头前“小心翼翼”地遮掩自己的不足,但麦琳却表现出一种难得的“真人”感。她毫不掩饰地展现了自己的真实状态,例如在镜头前如实展现“早起困难”的痛苦表情,呈现疲惫的素颜状态,以及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在服务区购买熏鸡等日常细节。然而,这种真实感却给她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素人嘉宾往往很难经受住真人秀“放大镜”的考验,所有缺点和不足都会被无死角地暴露在观众面前。即便是那些长期习惯于在公众面前曝光的明星,也难免会在真人秀中遭遇“滑铁卢”。例如,在今年《花儿与少年》第六季中,一位知名艺人就因旅途中的一些细节和表达被网友指责为“自私”和“情商低”;而此前参与其他生活综艺的一些艺人,也常因录制节目时的某些行为被网友质疑真实素质和人品。
嘉宾在真人秀中被24小时不间断的摄像机镜头所围绕,这种“真实记录”的特性虽然吸引了大量观众,但必须明确,这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真实。与高可信度的纪录片相比,真人秀的呈现方式往往带有选择性和倾向性。
观众所看到的真人秀内容,并非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复现,而是节目组精心策划和呈现的结果。在话题度极高的真人秀节目中,我们常常会观察到“关注点漂移”的现象。最初,网友们可能集中火力吐槽某个嘉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注意力可能会被另一个令人“迷惑”的嘉宾所吸引,而原本备受争议的嘉宾似乎“消失”了,甚至在某些时刻显得颇为“讨喜”。这种变化并非因为嘉宾本身的行为发生了改变,而是因为镜头的聚焦和素材的选取发生了变化。
真人秀的素材选择和剪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成为引导观众观看重点、甚至制造潜在话题的“指挥棒”。对于某些追求热度的节目制作方来说,网络关注的“流量度”可能会反过来影响后期剪辑的思路和方向,导致过分追求戏剧化和狗血剧情的素材呈现。
真人秀节目虽带有娱乐性质,但不必过于苛刻地“逐帧分析”嘉宾的微表情和语言,从而给出主观色彩浓厚的评价。对个体言行细节的过度审视和放大,往往会扭曲讨论的客观性。缺乏依据且无关原则的批判与指责,不仅对当事人造成恶意伤害,也不利于营造健康、多元的互联网讨论环境。
回顾《再见爱人》这档真人秀的诞生,其受到网友好评的原因之一便是打破了常规的“撒糖”模式,首次以真人秀的形式坦诚地展现了“婚姻真相”。该节目引发观众思考:熟悉的爱人如何渐行渐远?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应如何正视自己与对方,从而作出无愧于心的抉择?
优质的真人秀节目,其价值往往超越了单纯的“吸睛热度”,追求的是一种“人文温度”。真人秀如同一面镜子,我们通过观察节目和嘉宾,旨在寻找自我、家庭、感情方面的认知,以期成为一个“更好的我”,而非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个“令人讨厌的对象”。
网址:观众对真人秀节目的过度解读与批判现象探微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89172
相关内容
真人秀节目中的嘉宾行为审视:观众需理性对待吗?媒体奇观视阈下娱乐类真人秀节目解读
麦琳:真人秀舞台上的“炮灰”现象与公众审视的反思!
柳岩真人秀揭秘:真相何在?观众迷恋的幻象与真实自我探寻
《金星秀》批判的明星都是谁?深度揭秘与反思
为何观众对明星批判频频?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探析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受众策略
金星秀批判的明星:娱乐圈的真实镜像
明星家人齐现真人秀 亲情节目为观众提供一面镜子?
批判心理学:过去、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