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位顶尖青年科技领袖齐聚鲁迅故里!TR35榜单即将在此揭晓

发布时间:2025-05-24 12:55

一个人在 35 岁之前能做到什么?或许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花落法国科学家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美国科学家 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们 “开发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这种基因组编辑方法正是 CRISPR Cas9。2012 年,两位女科学家在调查链球菌细菌的免疫系统时,发现了后来被称为 “基因魔剪” 的 CRISPR Cas9,这把 “剪刀” 可以定点编辑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 DNA,且易于使用。

这两位女科学家是 “基因魔剪” 最早的发现者,但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读者或许知道,一位年轻的华人科学家同样在 “基因魔剪” 的发展和应用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 张锋。

张锋在老鼠和人类细胞中应用了 CRISPR Cas9 基因编辑技术,这项试验让他跻身于世界顶尖生物学家,闯进 2016 年的诺奖预测名单。他所创办的公司 Editas Medicine,目前正在开展全球首个基因编辑的人体临床试验 Brilliance,这一试验使用基于 CRISPR Cas9 技术的药物治疗曾经无药可治的罕见遗传疾病 —— 莱伯先天性黑蒙症(LCA),今年 3 月完成了首例患者给药。

早在 2017 年时,35 岁的张锋就晋升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图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前主编兼出版人 Jason Pontin 对话张锋

和张锋一样在博士期间就崭露头角的还有另外一位华人科学家 —— 鲍哲南。

鲍哲南一直致力于材料化学的研究,特别是高分子导电材料的研究。她曾在一次演讲中回忆道,25 岁时,她科学生涯的第一个梦想是让电视屏幕变得可折叠,“我们可以放在口袋里,也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用。但是在 25 年前,我们还没有手机。当时如果要做成折叠的这些电子器件,我们没有任何可用的材料。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设计新的材料,去发现怎样能够把折叠屏幕做成柔性的。”

经过 8 年的研究,在 2003 年,鲍哲南团队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可以折叠的屏幕。2004 年,34 岁的她接受斯坦福大学的邀请到化学工程系执教,并最终成为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是第一个在斯坦福当院长的华人女性。

如今鲍哲南的研究早已不止于可折叠屏幕。她希望用人造柔性皮肤为残障人士重建真实的 “触摸感”,甚至彻底改变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

做科研,非得数十年的研究才能熬出头吗?或许青壮年时期的精力和创造力同样重要。

在尤其需要创造力和旺盛精力的文体界,年轻所带来的品质甚至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资本。

在 NBA 历史上,一共有 40 人曾经拿到过 MVP,这些球星大部分都是在 30 岁之前拿到的。在 30 岁之后,球星除了自身状态下滑之外,还要面对崛起的年轻球员的竞争,历史上只有两位球星在 35 岁后还能拿到 MVP,分别是乔丹和卡尔马龙。而且,他们拿到职业生涯第一个 MVP 的时间也早于 35 岁。

图 | 乔丹和卡尔马龙(来源:NBA)

35 岁,黄渤跑了 8 年龙套终于拿到第一个影帝,李安开始筹拍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莫言发表轰动文坛的《红高粱》时 31 岁,胡波的首部电影作品《大象席地而坐》斩获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和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拍摄时他只有 29 岁。

一个更为人熟知的故事是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大学毕业后,马化腾作为工程师进入传呼行业绝对的垄断巨头 —— 润讯,这是一份 “半体制内” 的稳定工作。见证了网易依靠免费电子邮箱而崛起,他脑海中冒出一个想法:既然互联网可以用来发邮件,为什么不能用来做更简短、更实时的交流?当时还在润讯工作的马化腾向公司提出了 “类 QQ 软件” 的方案,然而没有受到公司的重视。

于是在 1998 年,27 岁的马化腾选择辞职,与他的同学张志东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这是互联网崛起的前夜,或许在当时没有人会意识到 QQ 会在几年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年轻人的代名词。2004 年,腾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公开上市,那一年马化腾只有 33 岁。

“大器晚成” 不一定是一种定律。年龄的增长意味着经验的积累,但是,青壮年时期往往是创造力和精力最为旺盛的人生阶段。

不管是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还是商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努力。自 1899 年创刊以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一直都是科技创新的倡导者和见证者,致力于关注技术突破与创新。关注年轻人的力量,这是自《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成立起就秉持的初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1999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创办了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Innovators Under 35)榜单,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捧已广为人知的明星,而是要让更多值得被看见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创业家,被更多人认识、理解、支持,进而得以聚集更多的能量,改变这个世界的未来。

2003 年,33 岁的鲍哲南凭借世界第一款可折叠屏幕入选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2013 年,张锋的名字也位列这份榜单之上,那一年他只有 31 岁。

在这份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中,曾经的获奖者还包括谷歌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Facebook 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 、前苹果首席设计官 Jonathan Ive、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以及 Paypal 和 Slide 的创始人 Max Levchin,从这些如今如雷贯耳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窥见年轻人所蕴藏的巨大能量。

图 |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往届获奖者

2016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正式落地中国,次年,“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榜单也落地中国。四年成长、三届榜单,我们持续关注和发掘中国科技发展中不断崛起的新兴力量。从实验室里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到各前沿领域的科技创业者们所取得的里程碑式进展,青年科技人才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宏大的时代视角下,有一批年轻人仍然秉承着 “十年磨一剑” 的专业精神,默默地将科学问题抽丝剥茧式地揭露,在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生物科技、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尖端领域发光发热,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孕育着下一个可能重塑世界的契机。

他们中,有在人类科学边界不断求索的先锋者,有洞悉技术变化方向的远见者,有灵感不断涌现的发明家,还有积极推动高端技术落地的创业家,更有科技向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者。

这一群年轻的人,正在用科技的力量创造更好的世界。当我们走近他们,似乎就能看到充满希望的未来。

历经三届淬炼,2020 年 12 月 10 - 11 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将在鲁迅故乡——绍兴开启。

鲁迅身为一名文学家与社会活动家,其认知体系是建立在对当时传入中国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盖科学者,以其知识,历探自然见象之深微,久而得效,改革遂及于社会,继复流衍,来溅远东,浸及震旦,而洪流所向,则尚浩荡而未有止也。”在 20 世纪初技术、文化、观念、社会全方位变革和重建的背景下,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的这一段论述,将科学进步和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

百年之后,鲁迅故乡绍兴如今不仅是名士之乡,更是科技创新之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峰会举办的绍兴市上虞区,这里曾培育出地理学家竺可桢、天文学家景益鹏、无机化学家徐如人、上海医学院创办者高镜朗、物理化学家徐光宪等知名科学家,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人才财富。

今年,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首次在绍兴市上虞区落地,将围绕“引领未来科技之光”、“科技创新的百年传承”、“生命科学的爆发裂变”、“科创家的变革之路”、“交叉跨界多重奏”、“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界”以及“科技向善”七大会议主题展开。

在会议现场,我们也将重磅发布全球权威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2020 年中国区榜单。

“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而我们愿做那股风,助力有望改变世界的中国新兴科技力量,扶摇直上。

网址:35位顶尖青年科技领袖齐聚鲁迅故里!TR35榜单即将在此揭晓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92401

相关内容

触碰科技边界,近80位科技领袖与青年人才一周后星耀上海
百余位音乐人齐聚红原大草原,雅克大奖即将揭晓!
见证未来科技领袖诞生GOGC2024青少年科创+与黑客松颁奖同日启幕
寻找“未来科技领袖”,照亮青少年科创之路
人形机器人革命:2025 GTC大会顶尖技术领袖的深度对话
上海启动“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
阅文IP盛典星光熠熠!李沁、王鹤棣等明星与百位网文大神将齐聚新加坡,见证年度榜单揭晓
“未来科技领袖”青少年“科创+”专场论坛倒计时1周
青少年“科创+”专场论坛暨“未来科技领袖”科创展演议程抢先看
禾赛科技李一帆荣登2022《财富》中国商界精英榜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