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vs偶像——市场蛋糕越做越大
在新的网络和媒体环境下,粉丝团体的阵地逐渐从贴吧向微博等更加“无边界”的社交媒体转移。大量粉丝团体账号和个人微博的出现,成为新生代偶像一个事实上重要的包装和营销途径:打榜、应援、拍图、修图......完整的一套围绕明星的粉丝链条逐渐完善,粉丝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明星影响力、商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与此对应的是,粉丝团体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与明星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
与以前80年代围绕港台歌手和影视明星的“追星族”不同的是,粉丝群体已经脱离了“特殊群体”的指代,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粉丝与明星之间也由自下而上的单向流动走向双向互动,明星不再是一个人在舞台上熠熠生辉,而更像是和一群粉丝并肩作战。对于经纪公司而言,无需付费而又忠实的粉丝群体已经是一条无法舍弃的传播途径。
事实上,自2005年《超级女声》引爆全民娱乐狂潮后,粉丝文化正式在内地起步。而在10年后,在韩国娱乐产业的影响下,内地娱乐圈大打鲜肉牌、粉丝文化也趋于“韩范儿”。随着前线、站子、应援等韩国粉丝文化的流入,担负着不同职能的粉丝团体不断涌现,在新时代成为“小鲜肉”式明星事业的重要推动群体。
炙手可热的TFboys,前不久试水美拍,不到1小时的直播互动,打赏金额近30万,算是粉丝经济通过直播变现的经典案例,之前也多次出现的明星偶像在各类直播平台上引爆的超高人气和打赏金额。
那么问题来了,打赏模式是否能够在一些特定的机遇下,逐渐成为互联网领域的主流变现模式呢?
众所周知,BAT的主要营收就在这三大类里各占其一,比如腾讯收入的大头是游戏,百度是搜索广告,阿里是电商。其他中小型公司想要赚钱,也得在这三个方向上动脑筋。变现模式配合上入口流量的优势,让BAT从一头一尾把创业类公司和新兴互联网产品牢牢掌控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但是,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些“异类”。
比如做秀场业务的YY,就是通过打赏这种方式变现的。并且靠着这部分的收入,一路闯进纳斯达克一度达到市值40亿美金,跟在其身后的9158和六间房也分别通过类似的方式实现了在港股和中国内地A股的上市。
虽然打赏模式的确能帮某些业务赚钱,并且获得挺滋润。但是,一个好的变现模式不能只适用于一类业务。目前来看,打赏模式和主流商业模式之间确实有较大差距,但是,它有没有成为主流的潜力呢?让我们回到打赏模式的本质,来回答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1、是什么因素限制了打赏在过去成为主流商业模式?
2、打赏在今天能成为主流商业模式的机会点在哪里?
一、直到随时随地的互动成为可能,打赏的潜力才有可能爆发
众多常态化打赏场景里,其实可以发现共同一个特征:实时互动。也就是说,你可能会看偶像拍的电影,买他的书,用他代言的商品,但要你做出这种自发的非强制的付费行为,必须是在现场的能和偶像直接互动的状态下完成的。
这其实不难理解,在有现场互动的场景中,用户的参与感是完全不同的,在互动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打赏的冲动。表演者,打赏者和其他看客,组成了一种微妙的生态圈。
在没有互联网以前,现场观赏某个表演,基本上是属于少数人在少数时候的专利。除了一般人可能没钱又没时间的因素之外,也是因为这些活动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地点才能参与,这就导致了打赏行为的发生在所有商业行为中的比例是及其低的,无法成为一种主流的商业模式。
二、有互动,还要有内容
到了PC互联网时代,工具的解放让大规模的互动终于有了可能,但是内容的多样性依然是匮乏的。由于必须固定在电脑前的原因,除了秀场上的唱歌跳舞和一些游戏比赛直播,就没有更多的内容可以选择了。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随时随地的内容生产和随时随地的内容消费终于成为了可能,也就是说,随时随地的实时互动终于实现了。
从映客等平台越来越秀场化的内容来看,相信如果要让打赏成为平台主营收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如此一来,从变现模式上看,这不过是复制了传统秀场在PC端的历史而已,靠打赏赚钱依然会是个小众的选择。
但是,全民直播最关键的核心,是内容多样性的问题,被解决了,终于有之前不大感冒的网友能够持续观看且不low的直播内容了。比如在美拍上就出现大量诸如联合国选举、巴黎时装周、戛纳电影节这样高大上的直播内容。
除了泛娱乐平台,各类将直播作为工具接入的互联网产品,也数不胜数,大类的有比如社交,电商和教育类平台等,小的有比如医疗、财经和线下音乐演出等,各方都在积极尝试。
粉丝经济的根源之一:愿意为偶像花钱,才是新时代粉丝!
这个时代,追星不仅仅是体力活,也很考验财力。网络也流传着这样的调侃语录:“我们之间本无无缘,全靠我花钱。”
“愿意为偶像花钱”成为新时代粉丝的重要特点,以90后为主导的粉丝群体正是摆脱了温饱困境的一代。比之80后,90后更愿意为文化娱乐付费。也正因如此,在大打粉丝经济牌的今天,粉丝成为一个明星经济号召力的体现。
所以直播之中的道具系统更是粉丝乐此不疲的、也让主播们充满成就感的有开发前景的功能。在这个利益链条中,其实被用来打赏的道具其实就是走个过场,在屏幕上显示几秒钟而已。但通过给不同的道具标价,一个主播一个月能拿多少钱,才可以被计算了。而为了娱乐性和趣味性的需求,直接打赏人民币并不好看。
现在的各大直播平台,尤其是独立的直播平台,缺乏一个为主播深度定制的道具变现系统。这种傻大黑粗的道具系统,在YY时代,清一色主播表演唱歌跳舞,也就是内容单一的情况下,可能还影响不大。但是得记住,这种道具系统是一个偷懒的,对内容取了最大公约数的结果。
在全民直播时代,内容丰富度大增,每个主播的内容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用户和主播的互动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的情感表达就更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的打赏绝不仅仅是雷同的我爱你和跑车可以代替的。
TFBOYS在美拍上的这场直播,多了四种专属道具,他们分别是三位高中生的昵称:汤圆--王源,千纸鹤--易烊千玺,小螃蟹--王俊凯,还有四叶草--代表整个TFBOYS。
你不得不承认,粉丝在打赏这样的个性化道具时,肯定会比打赏一些鲜花、黄瓜和冰激凌等这类毫无独特感的道具,动力要强数倍。只有做好了道具系统,才能真正对网红变现起到帮助。
银小瑞说:
所以,移动直播平台由于天然的实时互动属性,使得打赏成为其主营收入没有半毛钱压力,只不过在移动直播领域的内容丰富度,相对传统秀场的唱歌跳舞有了指数级的提高。而在道具(虚拟物品)上的的细节设置,决定了网红经济的变现效率,甚至是打赏模式能否逆袭成为主流的关键。
希望早日看到有深度定制的个性化道具系统的直播平台,个性化程度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个主播,甚至细化到同一个主播的不同场次的直播,这样,才有可能激发起全民打赏的热情。也只有到那时,打赏才有机会,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
全面直播的时代已经到来,全民打赏的大潮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网址:粉丝vs偶像——市场蛋糕越做越大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98425
相关内容
杨紫32岁生日引热议,鲜花蛋糕背后的粉丝经济与偶像管理大揭秘看到男粉丝给 杨超越 送蛋糕,醋意满满,这波操作让芒妈狠狠上头!
在看到男粉丝送给 杨超越 蛋糕时吃醋了,这波操作让芒妈狠狠地嗑到了!
叶珂吃蛋糕VS angelababy吃东西
看到男粉丝送给 杨超越 的蛋糕竟然吃醋了,这波操作让芒妈狠狠嗑到了!
蔡依林做蛋糕竟然是为了她?
拒绝给劣迹艺人做蛋糕 商家竟被粉丝网暴
安静公主过生日排场真大,一个蛋糕20w,粉丝安排全国大屏应援
祝绪丹给粉丝买蛋糕被拍,百元甜品比千万代言更能打动人心
近七成粉丝曾为偶像消费 偶像市场具有一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