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考编”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发布时间:2025-05-25 03:54

最近几天关于“明星考编”的事情,虽然热搜榜上没有“名列前茅”,但是网络上的争议其实很大。我们就暂且先不管这个热度是被“故意压制”还是其他操作,只是评论看多了,肥虫就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舆论”这个名词。篇幅有限,仅从“舆论”特点方面去和大家简单唠唠嗑吧~

“明星考编”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Part 1 定义和事件投射

新闻学中认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空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者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

投射到本次事件,可以理解为公众认为“明星考编”其实是占用了普通人考编的资源,而且存在流程不透明的情况,使得考编这件公共事务变得有失公允,损害了广大公众的利益,所以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就是:抵触这种夹杂“特权”的事件。

Part 2 特点解读

1.公开性

从分散的个人意见成为群体性的公众意见必须经过公开的社会讨论和交流,而已经形成的公众意见要发挥其影响力,必须面向社会公开传播,作为民意的显示,实现舆论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干预。

“明星考编”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针对“明星考编”的话题讨论,如果仅限于我们身边的人际传播,没有达到公开讨论的程度,就不会形成舆论,正因为大众将这件事情搬上网络,进行了公开的讨论,面向所有用户,所以才会形成庞大的“舆论”。

2.公共性

要吸引公众参与,形成广泛的社会讨论,最终整合形成一致意见,那么,这一意见的指向的事物必须具备公共性,即利益上对公众而言的切近性,或说涉及公共利益。

考公考编考研本身就是近年很火热的话题,每年的情况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作为国家级别的大型公开招录考试,任何一项细节都会涉及到公共利益,所以此次事件才会引发公众这么大的反应;其次,明星作为公共人物,本身他们的一举一动就会被打上“公共性”的烙印。

“明星考编”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3.急迫性

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现实的带迫切性的问题才能引发舆论,不但如此,公众形成舆论的目的就在于让问题解决,事件的进展能尽量、尽快顺乎公众的共同的现实意愿,合乎公众的利益。

“明星考编”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其实这次的热议本质不是针对某些明星,而是对于“特权”现象的不满。其实这种现象是一直存在的,只是迫于考编考公的难度与日俱增,大家对于这种现象的抗拒感就会更强,更希望社会资源分配不对等的情况可以早日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解决。

4.广泛性

舆论的广泛性体现在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这种存在和影响的广泛,原因主要在于舆论主体公众聚合的随机和多元舆论,以及意见指向的涵盖范围的广泛。

舆论的存在范围广泛是因为舆论主体,也就是我们广大网民,随意散落在各个渠道;而影响范围广泛,是因为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针对“明星考编疑似不公”这个现象,就会牵扯多方,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明星考编”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5.评价性

舆论是一种意见,它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而是对事物(包括社会人物、事件、问题及其方方面面的社会联系等)做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也就是具备了一种评价性。

舆论说到底也是由情绪带动的,所以主观性会较强。比如针对这件事情,反对方天然地认为明星本就享有着普通人不曾有的资源,但是现在还要来和普通人抢所谓的“铁饭碗”,就像你吃着鲍鱼,我吃着咸菜萝卜,但你还要来抢我的咸菜萝卜,那真是不能忍了;支持方则认为明星也是享有考编的权利的,网上那些“小镇做题家”们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所以认为这件事情就没错。

“明星考编”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但是客观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其实我们很难说清楚。最后哪方胜利了,他们就夺得了舆论制高点。

所以才说,舆论并非天然代表民意,民意也并非天然代表正确。

“明星考编”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茅茅虫论文写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明星考编”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400703

相关内容

蛋仔派对奶酪主播是谁
影视巨星高园园直播带货,天生丽质,这动了谁的奶酪
金灿荣教授事件到底动了谁的奶酪?竟然遭到如此多抨击……
这块“奶酪”明星爸爸们都在抢
释永信动了谁的奶酪?网络如此波涛汹涌!
当初让说的是你们,现在停播的也是你们。金星动了谁的奶酪?
蒋方舟被日本包养上热搜,她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明星力荐!百菲酪水牛奶,口感与营养的双重享受
爆料!肖战走红,动了谁的奶酪,为啥总被人乱喷?
刘亦菲 108 万项链风波:明星晒奢侈品,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