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被道德绑架“逼捐”网络舆论的力量有利有弊 理智该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5-05-25 12:24

什么叫道德绑架,就是形指那些“慷他人之慨”,用 道德绑架他人的人。道德“绑架”事件的严重性可 大可小,不论是在虚拟社会还是现实社会,都很常 见。例如:青年人必须在公交车地铁给老年人让座;乘客通 过正当渠道购买的火车座位被强行“让”给老年人 或小孩;遇到灾害,明星被逼迫捐款做慈善,或者是黄晓明杨颖夫妇捐款少要求多捐;比如韩国明星雪梨去世,网民强迫公众人 物宋茜在社交网络上悼念等等。道德绑架事件已经 侵犯到了他人的利益,在当下社会有愈演愈烈的 倾向。

“道德绑架”表面看来是对道德行为的一种 促进,但实际上是打着道德的口号滥用自己的权 利,这是社会心态扭曲的表现,也是社会道德失声 的表现,归根结底是道德观出问题了。对于“道德 绑架”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内部的心理制,从而才能在改善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这对促 进社会和谐文明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道德“绑架”事件背后的社会心理值得讨论,大概有两种类型,第一是以个人意愿强迫他人行善;第二是强 迫他人中止自己认为不善之事。这些事件无一例 外的涉及到了传统美德方面,多数事件受害者遭 受到“尊老爱幼”“乐善好施”“知恩图报”等美德的 绑架,当道德被强行设置,就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 法规,道德准则应该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下,全社会 人都应该遵守的,不应该只是强迫一类人去履行。实际上,道德绑架本就是一件不 道德的事,当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绑架他人 时,我们同时也忽略了他人应该享有的社会权益, 甚至是剥夺了他人的利益。

但道德绑架是通过极强的舆论压力对名人施加影响,捐款给明星带来正面效益,有权利就有义务,后续的执行上不能打折扣。一旦承诺,必须履行此义务。

正是因为舆论监督,让诈捐和缓捐无所遁形。2010年1月22日,一网名为“善款去向”的网友在天涯社区发帖称,章子怡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宣布过的多宗捐助善款,根本没有兑现。随后,网民们启动“人肉搜索”,质疑其善款是否完全到位以及善款去向。更有一位美国当地的网友爆料称所谓的“章子怡基金会”已变成了英语学习班,目前已经“名存实亡”。至此,章子怡身陷诈捐门。2008年512汶川地震捐款赈灾时,除了章子怡外,陈坤捐20万,黄晓明捐15万,周迅捐10万,赵薇捐10万。章子怡爆出“诈捐门”,其他明星也被殃及。网友查询章子怡捐款数目的同时,也查询了赵薇等人的捐款数额。结果到2010年,发现除了陈坤所捐20万符合外,名为赵薇、黄晓明的人在2008年4月份后没有捐出一笔超过5000元的款项。

道德不应该作为一种强迫他人、夺取他人权 益的武器。为了将自己更好的形象展示在他人面 前,人们会对自己进行印象管理,但是道德不应成 为被利用来逼迫人屈服的工具。我们对事件的判 断也要做整体的把握,不应该被负性情绪所控制, 不做负性情绪的传播者。应加强逻辑思维、分析思 维和自省的认知方式、服从真理而不是权威、批判 地继承传统等途径避免求同心理的消极影响。

所以我们要做好两点:一,既尊重自己的主体 意识,又尊重他人的主体意识;二,坚持利己与利 他的辩证统一。在社会教 育和道德导向方面做出努力,不再让“道德绑架” 成为一种全民风尚,少一分逼迫和谩骂,多一分理 解和宽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明星被道德绑架“逼捐”网络舆论的力量有利有弊 理智该怎么做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405974

相关内容

「舆情冷处理」网络舆论中名人明星道德绑架
“马云遭逼捐”不仅是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怎样看待网络关于明星艺人在救灾捐款中言行的评论
明星捐款排行榜就是一种逼捐的道德绑架
明星被吐槽“捐不配位”:是道德绑架,还是舆论监督?
明星捐款遭道德审判:慈善被舆论暴力强迫式逼压
网络舆论中道德绑架的传播机制分析【3】
捐款要与咖位相符?媒体:“逼捐”是用道德绑架慷他人之慨
该不该道德绑架明星捐款
明星捐款遭“道德绑架”:被用捐款数额衡量善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