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转换的问题和对策.pdf
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转换的问题和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30T15:16:58.630Z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2月第5期作者:吴婷婷
[导读] 厦门市第八幼儿园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吴婷婷
厦门市第八幼儿园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摘要
厦门市第八幼儿园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通过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转换进行研究,能够呈现幼儿角色转换这一行为的一般情况,可以结合具体研究分析出在游戏中幼儿角色转换行为的总体特点,幼儿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动机以及影响幼儿角色转换行为的因素,深层挖掘隐含在角色转换过程中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契机。从而丰富角色转换的相关理论研究,给予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幼儿角色转换引发的问题时一些指导参考与理论支撑。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转换
1问题
1.1 幼儿角色转换都是影响游戏秩序、无益的吗?
在研究幼儿角色选择中,认为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处于角色“混沌”时期,幼儿在角色意识上“知己”不“知彼”。难道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角色转换就完全的负面的,没有一点游戏价值吗?研究者在经过这两个月的观察过程中发现,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发生角色转换,和转换时候选择的其他角色的过程中虽然有凸显的矛盾,但并不都是毫无意义的,不全是因为中班幼儿的角色意识处于混沌期,通过参与式观察发现,很多时候幼儿在“选”角色和“换”角色时都有不同的原因和内在的意义建构。角色转换动机和意向类型不同,体现了其不同的认知水平和社会性发展水平,反之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也影响着幼儿角色的转换。细化分析,中班幼儿在游戏时候,角色意识上处于从单一角色向双重角色或多重角色转换的过渡时期。有些幼儿已经明显有了在一场游戏中身兼两个或多个角色的意识,只是没有很好的兼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幼儿已经朝向角色适应性转换的方向发展了。
1.2 角色转换能够提升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吗?
黄人颂根据角色游戏的内容,把角色游戏水平判断的指标项目分为目的性、主动性、担任角色、角色表现形式、角色关系、遵守规则和保持时间等。通过角色水平判断的指标项目和角色游戏的构成要素,我们知道角色游戏是由角色扮演、角色转换、角色关系持久性构成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角色转换涉及到有目的、主动性的转换角色,并在转换过程中幼儿就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等有直接的互动或交流,运用语言对有关游戏的主题、情景、角色扮演进行交流,并且因角色转换提升了游戏的情景趣味性,幼儿游戏的持续时间变长,精力投入多。也就是说,幼儿角色转换反应出的角色意识呈过渡性发展的过程中,当幼儿处于意识性转换和适应性转换的阶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角色意识、角色选择能力、扮演能力和社会性互动及持久性方面均有提升的表现,因此,这时的角色转换是有益于提升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的。
案例:旭鑫的成长
一、10 月 10 日旭鑫在大游戏时间首先选择在娃娃家当了爸爸,妈妈由另外一位女孩子担任,两个人在豆豆小屋忙着照顾宝宝,此时小 A 在建筑工地上丢了一块大积木在豆豆小屋门口,咣当一声引起了旭鑫的注意,旭鑫停下手中的动作,跑到豆豆小屋门外捡起积木跑到建筑区和小 A 攀谈,旭鑫指着积木“你在个放出界了”,小 A 说:“可以我不知道放哪里比较好,好想是多出来了”。旭鑫拿起积木帮小 A 搭起高架桥来。十五分钟后,老师间娃娃家空无一人,找到建筑区的旭鑫,“旭鑫你怎么东跑西跑的。”旭鑫放下手中的积木赶紧回到豆豆小屋。
(游戏结束后访问旭鑫:“在小屋当爸爸的时候为什么跑去建构区了”,旭鑫说“把玩具还给小 A”。“那你为什么又回到娃娃家了呢?”“老师让我回来的”)
二 10 月 28 日旭鑫一个人在豆豆小屋做饭,我是旭鑫的搭档,娃娃家中的妈妈,我说:“我需要去超市买点东西,你要照顾一下宝宝哟!”旭鑫欣然答应了,我离开娃娃家,二分钟后,旭鑫也离开了娃娃家,去了建筑区,建筑区正在修建温江公园,我从超市回到豆豆小屋时,大声的朝着旭鑫喊了一声:“我回来了哟。”旭鑫看了看我,继续和伙伴搭建,直到游戏结束。在整理玩具材料的时候,我问旭鑫:“你这次游戏当的谁呀?”旭鑫回答:“我是爸爸呀!”“爸爸怎么离开家里?”旭鑫说:“因为看着宝宝睡着了。”我笑着说:“咱们下次可不能留宝宝一个人在家了,不安全。”旭鑫吐了下舌头和我一起收玩具。
三 “我出去上班了”“我要回去才行”
10 月 31 日,大游戏开始了,旭鑫最开始是娃娃家的“爸爸”,另一位女孩子在照顾“宝宝”,旭鑫不断在用小铲子在锅里铲,在炒菜,雪花片当菜。过了一会儿,“爸爸”做完饭对“妈妈”说:“我出去上班了,来不及了!”然后他跑到建筑区那里和别的幼儿当起了建筑师,开始盖房子,经过和其他幼儿商量,他盖好房子,说:“快完了,我要回去才行。”于是下班了他又跑回娃娃家玩了一会儿。
在“旭鑫的成长”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中班幼儿在游戏中担任角色逐步从单一角色向双重或多重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从自发性转换——意识性转换——适应性转换的进程中,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和目的性逐步增强,角色扮演意识增强,在言语交流和同伴关系处理上越来越和谐,社会互动逐渐增多,担任当下角色的持久性和投入性也越来越好,让看似因换区会混乱的游戏场转为游戏区之间的较为和谐的联动,让原本死气沉沉的角色游戏向生机勃勃的游戏转换,促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让中班幼儿从平行游戏向合作游戏逐步过渡。因此,角色转换能够提升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
处于无意识转换阶段的幼儿的角色转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游戏的矛盾,很多时候幼儿无意识、无目的、随意的游逛而转换了角色不仅对提升幼儿角色游戏水平无意义,还会导致游戏混乱,区角人数分部不均匀,争抢游戏材料引发的同伴冲突等。
网址: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转换的问题和对策.pdf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407597
相关内容
毕业生角色转换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大学新生角色转换和自我同一性地位的相关研究.pdf
角色游戏互动=快乐.docx
手游职业转换全攻略,轻松实现角色蜕变
基于好奇心理论的角色扮演类游戏设计
角色转换
角色扮演游戏有哪些 最新角色扮演游戏推荐
浅论新入职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问题
最经典的十大游戏美女 游戏美女角色盘点 最美的游戏角色是谁
婚姻中的角色转换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