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是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体检医生、预防医学医生、健康教育专家、医学信息管理人员综合体。是从事个体和群体从营养和心理两方面健康的检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以及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一个新兴行业。
人力资源专家分析,我国未来5到10年,大概需要1000万的健康行业服务人才,对专业健康管理师的需求高达800万。
健康管理师相比表面风光背里凄凉的营养师好就业、能力强、服务范围广,机遇大,比心理咨询师就业范围大,面向人群广,待遇高,有保障。
而我国目前职业的健康管理师只有10万人,健康管理师这一职业缺口很大。
三级健康管理师考试科目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01
基础知识科目
《基础知识》共16章,其中,第1章属于健康管理总论的内容,是健康管理师学习的基础。其余15个章节属于分论的内容,有医学基础知识、慢病管理师相关、营养理论、中医概论、心理、康复等众多科目,内容较多,考点分散,复习的是时候需要重点复习。
02
操作技能科目
技能知识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讲的是健康信息收集的知识,侧重填表和数据录入的问题和要求;
第二部分着重强调健康风险的评估,评估这个人未来患有某种疾病的可能;
第三部分对于健康教育和指导内容作了详细的讲解,提高他们的健康认知能力;
第四部分就是对危险因素进行的干预,着重讲了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烟草的干预。
学习技能知识主要和基础前八章的内容联系较多,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03
健康管理师考试题型
温馨提示:由于健康管理师目前是属于职业技能鉴定类的考试具体的考试题型,以本省为准,此图仅为参考!
04
知识点总结
1、生活方式指导的基本内容(掌握)
对生活方式的管理是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和重要方法,生活方式的管理是慢性病预防与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①营养指导 ②体力活动指导 ③控烟指导等
2、营养指导的原则(掌握)
营养指导的原则可以简化为“一多三少”,即“摄食种类多、量少、盐少、油少”
3、体力活动水平的测量方法(熟悉)
通常用能量消耗量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一次运动的身体负荷量,也可以是一段日历时间里,各种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体力活动的加和。
4、体力活动测量的主要类别(掌握)
体力活动测量的主要类别有:
①有氧和耐力运动量的测量、②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测量、③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测量。
5、心率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了解)
运动时的心率作为训练时运动强度的监测指标,成为目标心率或靶心率;
运动中的心率可以通过颈动脉或四肢动脉触摸直接测量,时间可以为10秒,更方便的方法是采用有线和无线仪器设备监测心率;
最大心率按年龄估算。中等强度的心率一般定义为60%-80%最大心率。
6、代谢当量的概念及计算(熟悉)
代谢当量METs,指相对于安静休息时身体活动的能量代谢水平,1METs相当于每分钟每千克体重消耗3.5ml的氧,或每千克体重消耗1.05kcal能量的活动强度。
7、主观用力程度的分级(掌握)
对运动负荷量和主观用力程度的感觉可以反映身体实际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按照自觉运动强度分级,中等强度的干预通常在11-14区间内。
8、肌肉力量的概念及测量(熟悉)
肌肉力量指肌肉用力的能力。传统上用可重复3次以下的负荷测试力量;
包括:
①静力或等长力量:测试限于指定肌群和关节角度,不能全面反映肌肉力量,峰值用力常用最大主动收缩(MVC)表示;
②动力测试:有控制、良好姿势、全范围关节活动完成的动作所对抗的最大阻力(1-RM),测定值为特定肌肉或动作的特异指标。现在也可用多个重复来测量肌肉力量。
9、肌肉耐力的概念及测量(了解)
肌肉耐力指肌肉持续用力或重复用力的能力,传统上用可重复12次以上的负荷测试耐力;
肌肉耐力的测试:给定频率、重复抗阻力动作的次数,如蹲起次数;
测试中肌肉耐力的度量应能综合阻力(重量)、时间(频率)和重复次数3个指标。
10、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概念(掌握)
日常体力活动包括职业活动中的体力活动、业余时间的运动锻炼、出行往来过程中的体力活动和各种家务劳动,因此实际反映总体力活动水平。
11、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常见测量指标(掌握)
常见测量指标包括能量消耗、行为观察、机械和电子装置监测、问卷调查、间接观察(如设备使用率)、职业分类、参与的运动项目等。
12、活动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掌握)
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一天中各种体力活动的情况和时间,综合不同活动形式的强度,根据代谢当量计算能量消耗,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总的体力活动水平;
举例:体重75kg,每小时4km的速度快走30分钟(30/60=0.5小时(h)),代谢当量=3kcal/(h.kg),能量消耗为:75×3×30/60=113(kcal)
(计算公式:能量消耗=体重(kg)×代谢当量(kcal/(h.kg))×运动时间(h),本例75×3×0.5=112.5(kcal))
13、体力活动干预的目的(熟悉)
体力活动干预的目的在于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减少缺乏运动和运动不足人群的比例,指导合理运动,避免运动伤害,预防和辅助治疗疾病,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
14、体力活动干预的内容(掌握)
①运动训练前常规体格检查
②有关信息收集
③运动量的选择
④运动内容的选择
⑤运动进度
⑥意外情况和不适的预防及处理
15、运动量的选择(掌握)
有氧耐力运动一般强调中等强度,从锻炼心肺功能的角度考虑,应达到相对强度中等以上,推荐每周运动时间累计150-180分钟;
从维持体重的角度考虑,建议总的能量消耗达到每周1500-2000kcal;
肌肉力量和耐力锻炼的强度应能维持对肌肉的一定刺激,推荐每周2-3天,每次15-20分钟。
16、运动内容的选择(掌握)
体力活动干预所选择的内容一般包括耐力、肌肉力量、灵活和柔韧性活动:
①有氧耐力运动
②肌肉训练
③柔韧性练习
④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
17、运动进度的影响因素(熟悉)
运动进度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健康情况、年龄和运动训练目标。
18、体力负荷的影响因素(了解)
机体承受体力负荷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关节系统和有关的代谢过程等都会发生反应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体力负荷量、机体对体力负荷的适应程度、身体运动素质、健康和疾病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