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 “人的文学”却长久因他而回归

发布时间:2025-05-26 05:12

本版撰文 东方今报记者 毛韶华

几天前,一位92岁的老人在美国去世了,他叫夏志清。这个名字对国内的读者来说,或许是陌生的,可是如果你读过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的话,你真的应该了解一下他,就是他,最早发现了他们的价值所在。

1951年,即将在耶鲁大学英文系毕业的夏志清,找了份工作:编写《中国:地区导览》,在编写这套书的过程中,原本一心研读英美文学的夏志清对自己的祖国有了更多的了解。特别是在编写《文学》这一章的时候,夏志清翻看了大量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突然发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竟没有一部像样的书”,他当时觉得非常诧异。

就是这份诧异,驱使他有了新的计划:撰写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

1961年3月,《中国现代小说史》出版。1961年4月13日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刊登了芝加哥大学中国文学教授大卫·洛埃写的长篇评论。他认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出版是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专论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本严肃英文著述,“更令人稀罕的是,现有各国文字书写的此类研究中,也推此书为最佳”。

那么,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原来,在这本书里,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张天翼被前所未有地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特别是张爱玲!夏志清是现今公之于世与张爱玲通信最多的人之一。他对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最早做出了高度评价,“《金锁记》长达50页,据我看来,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而钱钟书的《围城》,他评价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这样的话从来没人说过,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判断不仅需要锐利的眼光,更需要赤子般的勇气。

彼时,更惊世骇俗的是,夏志清从文学角度并不完全赞成鲁迅。但夏志清算得上是鲁迅的知音。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章中,他对鲁迅两本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分析非常到位,“这是新文学初期的最佳作品”。

这,不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文艺评论吗?有推崇有批判,并不急于给每个人定性,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文学成长过程中,客观精练,一针见血。 就是这样,提倡写人性、人道、人情、人伦的夏志清,以他独特的学术见地带领中国文学回归了“人的文学”。

夏志清作品推荐

《中国现代小说史》(2005.7)

作者: 夏志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有相当影响,也是有相当争议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学术著作,可以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还的治中国现代文学的专家、学者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这部著作的影响。作者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宽广深邃的批评视野,探讨中国新文学小说创作的发展路向,尤其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使此书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窗,影响深远。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2013.3)

作者: 夏志清(编注)

出版社: 联合文学

这些信件数量仅次于张爱玲致宋淇夫妇的信札,在这些信里,张爱玲谈创作、谈翻译、谈出版、谈读书、谈生活、谈友情,时间跨度非常大,涉及面非常广。通常在每封信后面,夏志清会加上或短或长的按语,对信里所载之事实及其背景做了些批注和说明,对张迷而言,这将更有助于解读张爱玲。

《人的文学》(2010.1)

作者: 夏志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夏志清先生极为著名的文学评论集。全书共收集了十二篇文学论评,归类成三辑。第一辑里的三篇讨论对象是明清小说和小说理论。第二辑里的六篇评介了当代人的作品,其中四篇是“书序”。除了《人的文学》外,第三辑收集了《追念钱钟书先生—兼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之新趋向》、《劝学篇—专复颜元叔教授》这两篇文章。

网址:他走了 “人的文学”却长久因他而回归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416537

相关内容

他曾因长相酷似马云走红,却因长胖被老板辞退,如今现状令人唏嘘
陈冠希怼余文乐,曾经的好兄弟,却因她而永久闹翻!
加入英国籍的张铁林,终于因他的“狂妄自大”,走上了“不归路”
久哲回应他叫久诚FW一事,称两人早已和解,百字长文真情流露
他是梁朝伟周星驰同期同学,长得最丑成名最晚,但是红的却最久
回顾:挣红眼的刘畊宏,终因他的野心被央视盯上,走上了“不归路”
明星代言游戏回归多久了
他是姚晨的同学,亲弟弟因他而走红,自己出道19年却不温不火
丁程鑫回归TNT,公司喊他程程令粉丝久违了,是团宠才有的待遇
百里肯定非常盼望他的兄长归来,然而他是春秋道的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