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高峰一段11分钟的聊天,读懂了他对相声的爱有多纯粹(上)
在德云社,许多演员因才华横溢而备受瞩目,但要谈到对相声的热爱最为纯粹,笔者毫不犹豫地首推高峰老师。最近在德云社官方媒体发布的周刊中,我终于看到了他对相声那份深沉而真挚的热爱,了解了他为何如此专注于这门艺术。鉴于内容丰富且充满精髓,我们将分两期深入探讨高峰老师的故事。以下是第一期。
在这一期的德云周刊中,张九来特别邀请了德云社的“总教习”高峰老师进行专访。谈到“总教习”这一称号的由来,高老师透露,十多年前,郭德纲老师为他举办了一场专场演出,并赋予他这个称号。从那时起,大家便习惯称他为“总教习”。这一称号不仅是郭老师对高老师的深厚敬意和感激,也象征着他在德云社中无可替代的地位。作为鹤字科和云字科的创始人之一,从早期的学员到如今每一科的教学,高峰老师几乎承担了德云社所有的培训工作。对此,他始终保持谦虚,并表示:“教学是互相学习,‘总教习’这个头衔我实在不敢当。”这种谦逊与实事求是的态度,正是他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高峰老师从不追逐名利,他的内心深处,唯有对相声的无比热爱。他始终以相声的传承与推广为己任,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这份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此外,高老师还拥有德云社许多演员难以企及的成就——他是德云社的“工作标兵”。回顾他在德云社近20年的生涯,高峰几乎没有请过一次假。他曾表示:“我喜欢台上的感觉,无论是大剧场还是小剧场。除了师父去世时请过几天假外,其他时候几乎都是满勤。”他自己对于演出有详细的记录,每场演出他都会录音,并记录与谁同台,演出翻的是什么场次。
根据这些记录,高老师每年光是在小剧场的演出就有近400场,平均每周演出8场。这种超高频的演出负荷对他来说,并非负担,而是乐趣。高老师坦言:“平时没有太多爱好,最享受的就是在台上为观众讲相声,观众愿意听,我就愿意说。”这种对艺术的热爱与坚持,正是高峰老师那份对相声的纯粹情感的体现。
许多观众注意到,高老师早期的风格与天津的相声名家“少马爷”马志明相似。高老师坦言,自己从小就崇拜马先生的相声,是他艺术道路上的启蒙人物。那些年,他几乎收集了所有关于马志明的相声录音,并反复聆听,直到自己对着镜子,也能完美模仿马先生的每一个细节。这种从少年时期便未曾改变的热爱与坚持,展现了高老师为相声艺术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正如郭德纲老师所说:“高峰学东西非常认真,背贯口的时候,兜里揣着豆子,背一遍就拿出一颗,真是下了大功夫。”
面对如此庞大的演出任务,高老师也有自己的方法来平衡节目演出,避免重复性内容让观众感到厌烦。他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演出计划,通过编号和安排每周的演出节目,确保每轮演出之间的间隔时间最少为四个月。这样一年下来,节目重复的频率也仅有三次左右。原本有124个节目,但他舍弃了41个,保留了83个常演的节目。那些被暂时放弃的节目,大多是适合单人演出的,或者脱离时代背景的内容。
如此严谨的态度,正是高峰老师对相声的热爱与尊重的体现,也印证了郭德纲老师的那句话:“高老师这是直眉瞪眼奔着老艺术家去的。”对高峰老师而言,他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到了那些99%相声演员做不到的事。
网址:德云社高峰一段11分钟的聊天,读懂了他对相声的爱有多纯粹(上)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424150
相关内容
相声前辈高峰与德云社班主郭德纲的座驾,对比后令人感慨刘德华与郑秀文:超越爱情的20年纯粹友谊
德云社新加入相声演员
张雪峰和德云社关系,张雪峰为什么不去德云社了
德云社相声演员高峰跟马志明怎么这么像
德云社高峰深夜发文,推出恩师相声作品集,高家门尊师重道数第一
德云社崛起到崩塌!从相声圣地到饭圈迷宫,郭德纲还能撑多久?
郭德纲:德云社是负责说相声的,其他相声演员是负责说德云社的
亿元相声航母出航:德云女孩攻陷德云社
德云社所有演员都该感谢的一位前辈,没有他就没有德云“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