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化解家园冲突的几点做法
处理家园矛盾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处理不当,小事件可能引发大冲突,给家园双方特别是幼儿带来不利影响;处理得当,小问题就可以化解于萌芽之中,家园之间增进信任,携手同行,促进幼儿的成长。而处理家园问题的关键在幼儿园的管理者,管理者会体察家长心情,能真诚理解家长困难并帮助家长解决难题,能用有效的方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就能化解家园冲突。以下通过几个案例说明我园化解家园冲突的几点做法。
体察家长的心情,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
幼儿入园后,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会持各种各样的态度。对一般的小问题、小误会,大部分家长可能会选择包容、隐忍,而遇到实在无法忍耐的问题时,他们就会提出与幼儿园正式沟通的要求。此时,幼儿园的管理者或教师应在倾听家长心声的基础上,尽可能体察家长的心情,并适时适度做出回应,这样就能及时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并顺利扑灭家园冲突的小火苗。
案例 园长,孩子摔了,你问过她疼吗?
刚担任园长时我心气有点高,想实现自己所谓的教育理想,户外尝试开展综合体能活动,即孩子们自由摆放玩具,全园大混龄玩,老师们则按区域负责安全问题。当然,孩子们自由摆放玩具的方式是经由老师研究和设计的,孩子们参与摆放主要是激发他们的自主性,锻炼自我服务能力。
综合体能活动开展了近两个月,一天,大班的然然从吊环上掉了下来,桡骨骨折。当天从医院回来后,他姥爷在幼儿园大门口很客气地跟我说:“园长,真是让你们费心啦,给你们添麻烦啦。”我连忙说:“哪里的话,是我们没有照看好,让孩子受罪了,也让家里人操心了,后期我们会配合好家里,护理好孩子,尽快让孩子恢复健康。”姥爷离开了,我心里还挺过意不去的,跟班子成员说,先配合家庭好好照顾孩子,等孩子好了,咱再研究怎么弥补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同时,安排保教主任、保健医和班长,孩子每次去医院都要陪着,孩子每天在园都由班级老师单独陪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心里一直觉得,家长真是好,没有找麻烦。
过了几个星期,然然的妈妈突然跟老师说,要约见园长。我一直是放松的状态,虽然也预估了家长会提出什么诉求,但鉴于前期跟姥爷的那次接触,又觉得不太可能,甚至侥幸地想,不会是因为我们照顾得好,来感谢的吧。所以,在我完全没有想明白家长意图的情况下,就答应了家长的约谈。晚上,姥爷和妈妈来到办公室,姥爷说,孩子摔了这么长时间了,想听听园里的说法。我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讲了一大通开展户外综合体能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好处,同时强调,这样的体能活动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都是正常的。说到这儿,姥爷一下激动起来:“你们搞什么创新,弄什么业绩,那是你们的事情,但是看着孩子的胳膊,我心疼啊,我真的心疼,我都不知道孩子长大了我该怎么跟她说这事儿。作为园长,孩子摔了,你问过她疼吗,你问过我们家长的感受吗?”看到姥爷这样激动,我尽量让自己平静,让姥爷发泄。等姥爷说完,我立即道歉:“然然姥爷,我做得不好,我只是安排了保教主任、保健医和班长每次陪同看病,嘱咐她们做好然然在园的单独陪护,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对家长的关心,是我做得不好,是我考虑不周。看您还有什么诉求,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尽力配合。”听到我道歉,姥爷挺得高高的胸膛放松了下来,气顺了,还对幼儿园做得好的地方一一进行了点评。就这样,我们达成了一致,以后还是由保教主任、保健医或班长陪同去医院看病,所有费用由幼儿园负担。姥爷满意地离开了。
反思
事后我反复琢磨了姥爷的那句话:当孩子摔了,你问过她疼吗?确实,我们时时刻刻都把幼儿为本挂在嘴边,但是我们实际上做了多少?我不由地对姥爷产生了敬佩之情。在那之后,我每天都会抽时间去陪然然,她也特别喜欢和我玩,每次我离开时她都依依不舍。很快,大班毕业了,我收到了然然送我的水墨画,上面写着:送给园长妈妈。这幅画一直摆在我的办公室,每当看到这幅画,我都会想起这件事,在心中默默说出:感谢你,然然,让园长妈妈成长了。
姥爷之所以情绪激动,一是孩子骨折后确实心疼,然然是他的第一个外孙女,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感觉,加上孩子从来没有受过这么大的伤,姥爷从心理上根本无法接受;二是听到我说,体能活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受伤是正常的,姥爷有点受刺激,就好像我在说,孩子受伤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
姥爷的反应让我深感懊悔和歉疚,我反思自己的不妥之处在于,没有真正体察家长的心情,导致事后的处理欠妥:虽然做了很多善后工作,但没有让家长感受到我作为园长的关心和温暖,从而让家长心生不满。另外,在与家长交谈时我表现出“运动时受伤是正常的”这样一种冷漠的态度,也让家长不满。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关注孩子的感受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刻都应该先想到孩子,关心孩子,理解孩子,这才是真正的以幼儿为本。同时,开展家长工作的前提是真正体察家长的心情,特别是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这应该贯穿于幼儿园各项家长工作中。只有我们会体察家长的心情了,才能真诚理解家长,才能有效沟通,才能化解矛盾和冲突。比如,在每日离园反馈中,过去大部分都是反馈孩子的问题,希望家长配合改进。现在我们建议老师以具体事例反馈孩子的优点,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进步,同时,根据家长的性格特征,以提供教育策略的方式,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发展的弱项。这样的反馈,家长从内心上是愿意努力尝试的,而不是抵触、懊恼,甚至反感的。
理解家长的困难,真诚提供帮助
近两年,为减少人员流动对疫情防控造成的不利影响,幼儿园参照义务教育的寒暑假安排集中放假。每到寒暑假,总会有个别家庭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向幼儿园提出托管需求。针对此情况,如果幼儿园认为家长是故意的,那就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家长,在与家长沟通中就会显现出不适宜的态度和言辞,就会引发家园矛盾。如果幼儿园能真正理解家长的困难,真诚帮助家长去解决困难,那将是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案例 家长到底有没有困难
再过一天就要放假了,小班东东的家长给主任打电话,说家里有困难,希望幼儿园能帮忙托管孩子,还问:“别的幼儿园都有托管,咱们园怎么没有?”主任第一时间向我汇报,我们班子成员也第一时间碰头商量,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家长在给我们出难题。因为半个月前就发放假通知了,如果家长有困难应尽早提出来,而不是等到现在。明天就是本学期最后一天了,这不是给我们出难题吗?
正在此时,我们接到班级教师的电话,说下午家长给她发信息要园长电话,但她当时在路上,回家看见信息后马上就给家长回过去,家长首先问“以后假期能不能有托管班”,说“家里没人看孩子,今年已经安排把孩子送回老家”;还问“别的园都有托管班,咱们园怎么没有”;另外还问“孩子们都放假了,老师是不是也都放假了”。班级老师耐心进行了解释,特别强调老师们还有一周要做总结和集中培训,家长听了说“啊,原来你们也挺辛苦的”。老师给我们的信息是,这个假期家长已经安排好了孩子,没有托管需求。而且老师强调,家长平时还是挺支持和配合幼儿园工作的,不是那种“事儿多”的家长,让我们放心。
按道理讲,教师已经明确表示家长没有需求,我们可以不再考虑此事。但我总是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原因是教师和主任反馈的内容有所不同。家长到底有没有困难?如果没有困难,何必兴师动众,打两通电话?如果有困难,为什么又跟老师说已经安排好了?而且我们还听说,他们家里还有个15岁的姐姐,平常家长忙的时候,姐姐确实来接过孩子,但是在假期里,让15岁的姐姐全天照顾这么小的弟弟,也确实有点不放心。综合以上信息,我判断,家长确实有困难,但是又没有明确提出需求,只是关心以后的假期安排。我有点犯难了,想帮着解决困难,但对幼儿园来说,为一个孩子单独开设托管服务,很多事情不好解决,尤其
网址:【家园】化解家园冲突的几点做法 http://www.mxgxt.com/news/view/942070
相关内容
幼儿园是如何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您了解吗?孩子在校园中如何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
多措并举营造“家园文化”
如何化解师生冲突
书法名家进校园 墨香浸润少年心
北京新怡家园里的名人张笑是做什么职业的
心理学家智解奥运“段子手”傅园慧五句极简名言
学生打人、顶嘴老师……面对校园冲突,老师如何变危机为育人契机?|支招
如何化解亲子关系的冲突
和同事发生冲突,千万别示弱,这三招教你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