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中的亲情:无处安放的渴望、珍视和赞美
人间最宝贵的就是亲情。在唐代诗坛,留下许多表现亲情的美好诗篇。一千多年来,它们以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打动各个时代的读者,拨动人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获得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我们分别从父母子女之情,兄弟姐妹之情和夫妻之情三方面来谈谈。
父母子女之情
说起亲情,首先想到的必然是父子之情和母子之情,因为他们是世间最深厚、最坚韧的天伦常情,是无法割舍的。
古人中的父亲角色是内敛而深沉的,所以表现父子之情的篇章虽然也有却影响不大。而反映母子情深的作品则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这首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前四句从母亲着笔,通过描写母亲缝衣的运作和内心想法,表达了她对儿子的无际慈爱,无限关怀,无限牵挂,也表达了她对儿子出门远行的恋恋不舍。后两句从儿子着笔,写出了他对慈母动作、神态、心理的理解和感受。
俗话说知子莫若母,反过来也可以说知母莫若子。
儿子深切地领会了母亲的一针一线中所包含的期待、关怀和难舍难分的骨肉之情。因此他深深地惶恐,生怕自己此去不能有所作为,会对母亲的期望,生怕此生不能建功立业,报答不了母亲的养育之恩。
诗中既写出了母爱,也写出了儿子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从母慈子孝的双重角度书写了母子情深。
王尧衢在《唐诗合解笺注》中曾对这首诗有过注解:“母恩如此,子意如何?譬如春阳化日,草木迎晖,浩荡之恩,如天无及。彼过草蓬心,如何报得?”这应是对后两句的解读。
《游子吟》是一曲舒缓轻盈深情的母爱的赞歌,他流淌和回响了1200多年,今后还会继续流淌和回响下去。
母爱确实是天地间最真挚,最甜蜜,最伟大的感情,也是最无私的。
兄弟姐妹之情
亲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在古人心目中,兄弟姐妹之情仅次于父母子女之情,这种感情同样令人心往神驰,梦魂牵绕。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什么始终受到人们的高度赞美,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以一种高明的方式表现了这种美好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当时十七岁的王维随父亲离开故乡山西蒲州去往长安谋取前程。诗为重阳节思念家中的兄弟而作。
这首诗抒发了对兄弟们的深切思念,流露出深深的手足深情。
刘永济在《唐人绝句精华》中说:此诗读之令人生友爱感。
诗篇的开头,作者就写出了自己作为浪子在繁华帝都的孤独无依。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眼前的人和眼前的物,都和自己格格不入,都在告诉自己身处“异乡”。
这种客走他乡的思家情怀和思念兄弟的情绪,遇到“佳节”这个点就不可抑止地爆发出来了。
国人讲究节日的团圆,独处异乡的人萌生加倍思家思亲的心理是极自然的,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没有任何人用这种朴实无华的凝练诗句表现过,所以一经道出,就成了千古之句。
而且,这首诗在写法上也是别具一格。诗的后两句很讲究技法,他并没有平铺直叙地写自己思亲,而是通过想像选取细节反过来描写兄弟们的心理,表现了体贴兄弟们的遗憾。如此一来,作品表达上就曲折有致,给人异乎寻常的感觉。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句具有经典性的概括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手足之情在佳节来临之际很容易爆发,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除夜寄弟妹》就写于除夕之夜,它表达了诗人在社会动荡之际佳节来临之时对弟妹们的思念和担忧,显露了自己深厚而宽阔的兄长胸襟。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相会,羁离各长成。
这首作于公元799年的诗,塑出一个鲜明的诗人形象:伤时悯乱,百忧萦怀,面对孤灯,独坐难眠。
创作这样一个形象,就是为了传达情怀,抒发对万里之外的家乡弟妹们的无际思念。并且寄希望于未来,给弟妹送上自己良好的祝福。
从诗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兄弟姐妹血肉相连,情深似海,患难之中也互相挂念。
白居易除了这首诗,还有一首题为《望月有感寄弟妹》的七律诗,这首写于非佳节的诗,让我们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他对手足之情的珍惜与看重。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首诗虽然不是佳节时作,却和前一首除夕夜写的诗一样,显得感情深沉而悲凉,令人读来荡气回肠,唏嘘不已。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也是一首抒写平日里思念弟弟的名诗: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中将兄弟离散的无奈、悲切及无时无刻不思念的心理和盘托出。
唐朝诗人中,表现这一类题材与主题的作品另外还有不少,如《羌村三首》、《恨别》、《忆弟》等。这些诗作无不情真意切,饱蘸血泪、感人肺腑。
夫妻之情
在亲情中不能忽视的还有夫妻之情。
夫妻虽然不是血缘关系,但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夫妻之间的感情绝对不同于一般恋爱关系的男女爱情。
它在某些方面对人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感情都不可替代的,这无疑也是亲情。
唐代诗歌中,流传下来许多以夫妻之情为表现内容的作品,它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诠释了构成家庭基础的一种特殊关系的多重含义,同样让人感到了亲情的可贵。
说起唐代表现夫妻之情的诗,首先还是不能不提杜甫。
杜甫不但是个忧国忧民的伟大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慈爱胸怀的好父亲,一位多情而富有责任心的称职的丈夫。
我们来看写于写于安史之乱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是杜甫被叛军所俘,困居于沦陷的长安,与家中失去联系时所作的一首诗。
皓月当空的晚上,他遥望月轮,对家中妻子的想念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挥毫写下了这首五律诗。
在杜甫所有的诗中,这是最缠绵绮丽的一首。
他借想像反过来写:不说思念妻子,而是说妻子望夫思月;不说思念儿女,而是怜惜孩子们还没长大,不能懂得母亲“忆长安”的心情。
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论此诗: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同是清人的李调元则指出这首诗的另一个特征:诗有借叶衬花之法,如杜诗“今夜,未解忆长安”,此借叶衬花也。总之古人善用反笔,善用旁笔,故有伏笔,有起笔,有淡笔,有浓笔。令人曾梦见否?
意思是说,诗的后一句是用来衬托前一句的,“小儿女”未解母亲“忆长安”之心,这愈突出了妻子闺中“独看”的孤苦;而通过“反笔”对妻子的形象描绘,则愈突出了“我”对妻子的牵挂、体贴和怜爱之情。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则是和杜甫的《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表达伉俪情深的又一块诗中美玉: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由于党争之害,李商隐不得不把妻子王氏单独留在长安,自己只身外出到吴越、巴蜀等地宦游谋生。本诗就是他久滞巴地梓州期间收到妻子来信写成的。
题目中“北”指北方的妻子,诗题原作《巴雨寄内》。诗的首句代妻发问,接着自己作答:你问我何时回家,唉,回家的日子还真说不准。这故乡之思,羁旅之愁,跃然纸上。
次句写景,同时也暗喻自己的愁思:客地夜雨,绵绵密密,无边无际。归家的时日遥遥无期,夫妻团聚的愿望一时难以实现。
那么,夫妻俩就只能一味的悲愁哀叹吗?并不是。
三四句忽然一转,作者撇开相思之苦,跳跃到未来生活的美妙想像之中:我们何时能再在西窗下相依相偎、剪烛夜谈呢?到那时,我们再谈起今天这些南北分离、长夜相思的时日,将会感到多么甜蜜啊。
诗虽短,意蕴却很丰富,作者对眼前处境的不满、愁闷,对妻子的怜惜、思念、安慰,对未来的憧憬、畅想,还有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矢志不渝的与子偕老的浓厚感情等都得到了表现。
在表现夫妻之情的唐代诗人中,不得不提的还有元稹。尽管其人性情风流,但他悼念亡妻所写的诗,却显得格外悲切凄苦、哀婉动人,即便在唐代诗坛也是不可多得的。
元稹的亡妻叫韦丛,是宰卿的女儿。韦丛虽从小娇生惯养,可嫁元稹后,“始知贱贫,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不戚于言”(元稹《祭亡妻韦氏》)。元、韦婚后感情很好。
就象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所云说:“直以韦氏之不妇,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
可惜结婚不过七年,韦丛便溘然长逝。一对感情纯真的贫贱夫妻,妻子故去,丈夫难免遗恨无穷,空留下满腹的悲怀悼念。
元稹把自己一腔悲情凝结成了声调低沉、泪光闪闪的行行诗句。他的悼亡诗写了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遣悲怀》和《离思》两个组诗。
《遣悲怀》共三首,分别是: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合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第一首追忆妻子自出嫁之后所过的艰苦生活以及对自己的体贴爱护;第二首通过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具体事件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哀思;第三首则于悼亡之余兼以自伤。三首诗都抒写了自己的“悲怀”。
清人蘅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首》中评论道:“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
《离思》组诗共有五首,内容与《遣悲怀》相似,其中以第四首最受人称道、广为流传: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面两句字面上的意思是:我曾经观赏过深广浩淼的海水,别处的水就再也看不上眼了;我曾经见识过神奇美丽的巫运云彩,别处的云就再也感受不到了。两句都是比喻,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表明它们的深厚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了故世的爱妻之外,再也没有能使自己动心的女子了。
诗的后两句进步说一明,自己此生只会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之所以如此,那是由修道和对亡妻的思念所致。但遵佛修道也好,修身治学也罢,对他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不论元稹后来的行为怎么样,就此诗而言,它所表达的铭心刻骨的怀念和铺天盖地的悲戚而言,确实是惊天地、泣鬼神。
说他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极品都不为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对曾有过的理想爱人思之无穷、年年难忘,除了元稹这两句诗,后人恐怕再难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了。
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曾指出: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
唐代亲情诗中,不仅有对亲人的思念,更有多种情绪的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对回家的期盼、对四季更替的感怀,无不力透纸背,但以对亲人的掂记、思念和牵挂表现的最为突出。限于篇幅,只能选取最精华的部分讨论。
——END——
(我是七月风,70后美少女,家有高三娃一枚,专注情感与自我提升领域,期待与您一起成长。本文为本人原创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网址:唐代诗歌中的亲情:无处安放的渴望、珍视和赞美 http://www.mxgxt.com/news/view/950577
相关内容
TVB视后唐诗咏曝离巢真正原因!仍期待与TVB继续合作,也渴望爱情唐诗咏童年缺爱,渴望恋爱和灵魂伴侣
唐诗咏被曝恋上44岁男星亲男方渴望结婚生娃,亲自开跑车接载对方
为什么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
【故乡里的名诗】大唐最深情的诗人!解锁李商隐诗歌浪漫密码
唐诗咏:在繁忙娱乐圈中绽放真我,每一次亮相都闪耀新光
古代诗歌与近代诗歌的区别.ppt
《大唐诗人传》:以诗言史读懂一代诗圣
《全唐诗》中的一首泣血之作,写出了唐代最心狠手辣的母亲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人白居易《暮江吟》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