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关注运动员心理健康,避免其被饭圈乱象所累

发布时间:2025-05-04 11:21

新浪财经

封面评论|关注运动员心理健康,避免其被饭圈乱象所累

□蒋璟璟

近日,中国冰雪运动名宿杨扬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近两年出现了体育饭圈化这样的现象,给一些运动员造成了巨大的困扰。”杨扬建议,对运动员的心理疏导和建设,应该成为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关于体育饭圈化的讨论,又一次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澎湃新闻)

“体育饭圈乱象”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其对于运动员身心健康、竞技状态、比赛成绩等等,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事实上我们知道,体育精神、观赛文化中,最核心的品质就是“公平、进取、包容”,狭隘偏执、动辄滋事的畸形“饭圈”,显然与之格格不入。

“老派”的体育迷,尽管也会“粉”某某运动员,但更多还是看重于赛场上的表现。应该说,这是一种“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的欣赏。然而,从“粉丝”过渡到“饭圈”,事情悄然发生了变化,种种擦边、越界的行为,于是层出不穷。从以往案例看,体育饭圈化可谓花样百出,接机、跟拍、控评带节奏、拉踩引战,甚至“侵入运动员房间”,凡此种种,贻害无穷。

体育饭圈化,对内呈现为强烈的封闭性、狂热性,那种“无脑追捧”“众星捧月”的喜爱,给运动员造成了种种不良暗示与强烈负担;而对外而言,体育饭圈则自带暴戾性与攻击性,其经常通过抱怨出征来贬踩对手、攻击裁判等等操作来刷存在感。当围绕不同的选手衍生了各自的“饭圈”,那么对于一项运动整体性、超脱性的“审美”难免会被割裂。在此大前提下,理性的、体面的观赛氛围无从谈起,而这些消极的场外因素,必然会倒灌进赛场。

过去一两年内,我们看到了樊振东对“饭圈”的忍无可忍、冲冠一怒,也见证了全红婵、陈芋汐们面对饭圈乱象时一度的不知所措。在此背景下,再来理解杨扬所提出的“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疏导和建设”,便会有更深切的体会……应该说,心理健康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其实一直在做,但也确实做得还很不够。其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事后救济多,事前引导少”“大而化之多,专项辅导少”。

长期以来,体制内的竞技体育产业链条中,“心理健康建设”与“思想工作”并非严格划分。其日常开展方式,多是教练、领队等和队员“谈话”“谈心”,旨在使之“放下包袱”“放手去拼”“赛出水平”。然而,置于新的媒介语境下,面对云波诡谲、来势汹汹的饭圈文化,继续沿用上述老思路、老办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引入更专业的心理健康团队,结合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全周期陪伴的心理健康服务,这对于从根本上保护运动员免于饭圈乱象所累,至关重要。

相关视频

相关新闻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点击查看更多

视频直播美图博客看点政务搞笑八卦情感旅游佛学众测

网址:封面评论|关注运动员心理健康,避免其被饭圈乱象所累 http://www.mxgxt.com/news/view/971124

相关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杨扬:关注运动员心理健康,应对饭圈乱象
体育时评:面对“饭圈化”,运动员需多一些“人间清醒”
追星要理智!如何避免“饭圈”误区,健康成长?
[原创评论] 加强饭圈治理,营造健康精神家园
海报观潮丨根治“饭圈”乱象,推动“流量”向上、向善、向美
极端粉丝侮辱诋毁运动员,用法律斩断“饭圈”乱象利益链
“饭圈”乱象冲击产业形态 治理需要各方联动
运动员“大心脏”背后不可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揭开饭圈乱象的面纱:从追星到失控
饭圈乱象整治,不良粉丝文化乱象网络舆情传播分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