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在治愈着你的2021?心理健康自测11题,答对率不到50%,你都做对了吗?

发布时间:2025-05-04 12:42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促进心理健康”作为15项重大专项行动之一,提出了“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焦虑障碍、抑郁症、失眠障碍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等目标。

正值岁末,时尚健康对话《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副主编陈祉妍教授,在10大关键词中探索2021年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NO 1.家庭生活

《中国婚姻报告2021》指出,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2013年的1347万对持续下滑至2020年的813万对。传统的婚姻家庭生活模式深受单身、独居的冲击。而《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显示,与2008年相比,2020年调查样本在以住房和车为代表的的物质生活质量上满意度更高,但在家庭生活、精神生活、生活压力等各方面的满意度略低。

物质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否以家庭生活和身体健康为代价,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NO 2.青少年

在青少年阶段,随着年龄增大,心理健康指数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抑郁和焦虑水平则呈现增高趋势。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面临着高考等很大的学业压力,是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这也可能导致他们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更加消极——高年级青少年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比低年级更消极,父母关系和睦、家庭经济宽裕的青少年更愿意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提高心理健康素养要从低年级开始,同时和睦的家庭也是青少年心灵的避风港湾。

NO 3.老龄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预计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翻倍,从6亿人增加至20亿人。由此必然给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需要更多资源投入到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去。

发展报告调查显示,老年人自认为身体健康状况和身体锻炼情况较好时,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抑郁程度较低。同时,平衡互利的相互支持会给老年人带来更好的心理体验,有利于老年人的正向情绪。因此,老年人应该适量运动,同时也给子女提出了建议:在父母力所能及且主观愿意的情况下,子女应愉快地接受老人一定程度的帮助。

NO 4.职场内卷

《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指出:51%的职场人在经历“无意义感”,其中64%的人感到焦虑,情绪低落抑郁的占40%。如果将职场情绪问题简单归因于薪酬、工时的内卷,未免过于片面。调查显示:收入2000元以下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人群,但并未发现月收入水平中等与较高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过低收入不利于心理健康,但中等收入以上,薪酬提高对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

一个建设性的提议:公司给员工提供更多人性化的福利,比如在年会时邀请员工家属一同参加,把家庭生活的时间和氛围融入到工作之中,提升员工的心理灵活度与幸福感。

NO 5.性别差异

简单心理平台调查显示,心理咨询的女性来访者是男性的3倍。无独有偶,发展报告也指出,女性各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均高于男性。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调研中,女性得分比男性高;但在幸福感等积极情绪调研中,女性得分仍高于男性。这一结果提示,在情绪感知上,女性始终比男性更敏感,同时女性对心理健康知识也有着更为主动和迫切的需求。

NO 6.情绪调节

当人们谈论心理健康时,关心的是什么内容?《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显示,答案是“抑郁、焦虑、压力”。而发展报告调查的各类心理知识需求中,选中率最高的是“自我调节”,大约占调查对象的70%。

在这里,陈祉妍教授推荐了几本有利于自我情绪调节的书:

《学会幸福》 主编 陈赛

《这样活,不抑郁》 作者 威廉·克瑙斯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作者戴维·伯恩斯

《如何改变自己》 作者 乔治·威伯格

NO 7.心理服务

调查心理类课程培训的获取便利程度,结果显示:感到“很便利”和“比较便利”的人仅占42%。可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获得心理健康服务仍是不便利的。

原因可能有几方面:

1.“便利度”隐含了对品质的要求,也就是说不仅能随时找到它,还得值得用户信赖。

2.大众是否真的知晓相应流程。对于心理咨询、心理培训,大众还有很强的陌生感。

3.还有一个是否支付得起费用的问题。

NO 8.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生理健康,对心理健康也有显著影响,尤其表现在睡眠、运动和饮食三方面。《2020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人均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相比2013年的睡眠时间少了近2小时,这其中也包括7成高中生。而研究指出,睡眠欠债严重容易触发抑郁风险。

另外,健康饮食(主要是摄入水果蔬菜的比例)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蔬菜和水果中富含抗氧化剂,可以抑制氧化应激对精神健康的不良影响。研究发现,蔬菜摄入量每增加100克,抑郁风险会降低3%~5%。

缺乏运动是当代人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另一个生活习惯。提高运动频率可以有效缓解抑郁,因为运动可以通过生理和生化反应改善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通过多种细胞和神经免疫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甚至会改善大脑结构,是防治抑郁的“天然良药”。

NO 9.信息化社会

60%的人在家庭聚会时玩手机,90%的人熄灯之后还会看手机。社会的信息化削弱了家庭互动,也损害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睡眠时长与质量,同时也破坏运动习惯——在手机与运动之间,很多人会选前者,运动意愿也就被压抑了。

信息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种缓慢的、长程的风险,它会随着信息化越来越丰富,从而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症状。

NO 10.未来预期

相比10年前,人们感到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但对比一年前,人们感到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上升。对于未来5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的预期多余消极的预期。

这一结果提示,尽管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人们仍然对未来生活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与10年前相比,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知晓度、关注度有大幅度提升,目前整体的心理健康程度也较高。

专访陈祉妍:

首先要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调查覆盖全国东部、中部、西部的12个省市,调查总样本量超过6万份。总报告抽取其中5098个核心样本,并与2008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与热情明显高涨,但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也亟待提高。

陈祉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

参与编著《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等。

有人一份问卷做9遍

陈祉妍在调研中的一个明显感受是: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热情提高了。前些年做问卷调查,经常需要派红包才能找到足量的调查样本。但是2018年初调研时,50个知识题的调查问卷完全是自发传播,大家互相转发,还在朋友圈里晒出测试的结果。

“很多人在后台留言,问自己为什么得分那么低,到底错在哪里了。有人为了提高分数,甚至不厌其烦地做了9遍。”陈祉妍和她的团队意识到,这是一个宣传科普心理健康的好机会。她将题目无私地分享给在中学工作的心理老师,让他拿到课堂里给学生做测试、讲知识。同时,她还将这些题目和对答案的解析编成了一本书《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调研结果还反映出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心理健康意识方面,人们的回答普遍利好,比如被问情绪调节是否重要,大部分人都给出了肯定回答。但知识方面的测试结果却不容乐观,许多人在心理健康上仍存在着严重误区。而这也让陈祉妍意识到,想要大众心理更健康,首先就得提高全民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心理健康素养是基础

陈祉妍以养育孩子方面的两道题目为例,来说明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性。这两道题分别是:

1.如果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应该对孩子的好成绩多多鼓励。

2.经常表扬孩子聪明,能够使孩子更加自信。让答题者判断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

遗憾的是,答对率不到50%。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但很多人觉得“很正确呀,专家不是告诉我们要多鼓励、多表扬嘛”?然而事实上,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众多研究已经证明,过多地表扬孩子聪明,反而会让这个孩子更有防御性。他会更加介意自己在人前是否显得很聪明,而不是专注于学习本身,如此一来这个孩子就更容易焦虑。

类似这样的知识点其实是大众的盲区,更需要研究者与媒体人一起去科普。陈祉妍的目标是持续不断地测评与培训,而我们也希望每一个追求幸福的人,能够持续一生地保持学习。

心理健康自测11题

Q1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情绪不好就是抑郁症吗?

不是

Q2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产妇经常出现情绪失控、易怒等状态,可能是患了产后抑郁症吗?

是的

Q3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为了减肥吃完东西又催吐,这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是的

Q4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抑郁症服药好转后,可以自己一边逐渐减少药量,一边观察吗?

不可以

Q5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家庭暴力的施暴方,只要诚心悔过,就不会再犯了吗?

不是

Q6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真正要自杀的人是不会说出来的吗?

不是

Q7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一旦发现孩子有口吃问题,大人就应该立刻纠正吗?

不应该

Q8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应经常表扬孩子聪明,对吗?

不对

Q9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用难听的话刺激孩子,很可能带来长久的心理伤害吗?

是的

Q10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打完孩子之后,好好哄一哄就不会留下心理阴影了吗?

不是

Q11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自闭症的孩子都表现得安静沉默吗?

不是

参考资料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主编/傅小兰 张侃 副主编/陈雪峰 陈祉妍

《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著/陈祉妍 王雅芯 明志君 刘亚男 翟婧雅

《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出品/简单心理团队

《中国婚姻报告2021》作者/任泽平团队

每日聊天室:

11道心理健康测试题,你都做对了吗?

连续一周内在评论区出现三次

有机会获得神秘礼品噢

编辑 张鸣

采访/撰文 书吉

插图 大康

特别鸣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新媒体编辑 昀

本文原载于时尚健康

ID: shishangjiankang22

网址:是什么在治愈着你的2021?心理健康自测11题,答对率不到50%,你都做对了吗? http://www.mxgxt.com/news/view/972326

相关内容

有关吃豆的6个问题,你答对了吗?
爱上你治愈我孙树最后和陈一凡在一起了吗?孙树陈一凡结局是什么?
明星心理健康测试,你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吗?
6部心理学的爱情剧,爱上你,治愈我
关系测试(你的关系是有害的还是健康的?)
童星邓鸣贺患白血病 开始化疗治愈率50%
千亿心理健康赛道留白,中国1.8亿老人的“心”如何安放?
情侣必答的20个问题,测测你们的真心
蓝洁瑛的悲剧人生:你知道心理健康对明星有多重要吗?
明星公开焦虑症,如何应对你的心理健康危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