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眼光独到——访69届校友林永成教授

发布时间:2025-05-05 09:05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1-11-15

温文儒雅,和蔼可亲,想不到作为化学系和药学系的双聘教授原来是这么平易近人,虽然我们提早到了,但是林永成老师已将茶水备好,笑吟吟地在客厅等候我们了。

“我很崇拜他的”,林老师第一句开口就如是说,而林老师口中的他正是龙康侯先生。龙先生1981年成为博士导师,而林老师刚好就是龙先生的第一批博士。一谈到龙先生的时候,林老师格外精神,眼神中流露着仿佛回到当年跟着龙先生一起做学术时的喜悦。

博学多思,敢于尝试

龙先生长期接触世界动态,尽管年过六十科研方向仍然看得很准。其中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博学的龙先生通晓多国语言,除了英语跟国语,还有德语跟法语,阅读文献资料时较为方便。同时他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外文文献的习惯,有一次龙先生要求林老师写海洋天然产物发展动态的综述。这个看起来的不深的题目其实需要查阅很多世界各地有关于海洋天然产物的材料,综合起来,找出规律,根据自己的眼光判断出发展趋势,确定以后的研究方向,这一系列的过程需要很深的基础知识积累与平时对动态关注。而且龙先生强调说,外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看完就算了,要做到“快,多,全”,就好像你读一篇外语笑话,你都不笑的,因为你没有读懂他们的文化。换言之,在学习中读一篇文献,如果我们纯粹是翻译,把基本意思看懂,那就没意思了。看完文献,我们应该要总结出其重点内容,读懂其叙述的发展趋势,这才是读文献资料的意义所在。

70年代末,龙先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积累,判断趋势,把目光放在有巨大资源的海洋。他是全国第一人去系统研究南海的珊瑚。当时,没有前人的经验,也没有相关的理论书籍文献,可以说是什么都不懂。一开始,他们坐船去捞,渔民不懂他们要捞什么,而且当时珊瑚也不是很多人知道,难以解释,只能捞上来之后跟之前他们在生物实验室拿到的资料对照,相似的捞起来,做简单的分类之后运回去实验室,不是珊瑚的就扔回去海里,过程很费劲。而且开始的时候因为不熟悉环境,有的渔民被鱼雷炸伤,大大增加了收集珊瑚的危险性。但是龙先生丝毫没有害怕,克服一切困难,成功把这些来之不易的珊瑚送去实验室,系统地研究,发现了五十多种新化合物,研究成果受到世界的关注,再一次验证了龙先生高瞻远瞩的目光。

淡泊名利,斗志顽强

最难得的是龙先生在经过文革艰难的时候斗志,能力都没有消减,特别是炸药炸死学生的事情后,本来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的龙先生被批斗得更加厉害,科研道路受阻,但是龙先生并没有因此放弃,忍辱负重,等待科学春天。那时,龙先生无法与国外联系,跟世界接触少了很多,也无法获悉当时国外发展动态,并且经常被人批斗也使得正常科研无法顺利进行。龙先生艰难地熬过这一段身心俱疲的日子后,不但科研思维没有减弱,而且对科研动态的把握到位,判断发展趋势的眼光依然锐利。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在研究南海项目的时候,龙先生刚刚进行完一个胃部手术,身体需要休养,但是一到文革结束,龙先生又迫不及待马上开始科研工作。研究的时候,查阅资料并不像现在网上一搜就齐全了,七十岁高龄的龙先生需要到资料室慢慢寻找,经常要爬高爬低,但是他坚持下来了,凭着的就是龙先生对科研工作的热情。林老师还语重深长地跟我们说,如果你真的把科研当成是你的兴趣,你不会觉得累,并且乐在其中。

特别的是,龙先生平时很少出席一些学术会议。在他的眼里,科研才是他的使命,相比于出席学术会议,他更加喜欢在实验室里继续工作。因为经过了文革十年,他知道时间对于他的科研生命来说有多宝贵。“龙先生把名利看得很开的”,林老师一直强调这一点,确实,他专注于科研,平时交谈也是“三句不离科研”,他觉得如果出席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的时间多了,用在科研的时间必然会减少,虽然前者可以提高知名度,不过龙先生一直都不在乎这些,排在首位的永远是他的科研事业。

林永成校友回忆恩师

性情中人,待人友善

“在化学院说起龙先生,没有一个人不会伸出大拇指。”林老师开始给我们介绍龙先生的为人,他待人友善,真心对待每一位师生。平时从来不会发脾气,也从不跟人吵架更不会骂人,即使遇上意见不合的人和事,也都只是婉转地说可能不行而已,不会随便否决。对老师如是,学生也一样,在他眼里,这是对人的尊重。或许很难想象一位成就这么高的教授一点架子都没有,但是龙先生确确实实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好榜样。除了待人亲切之外,龙先生也是一位性情中人,文革时期曾经有红卫兵没礼貌地冲进龙先生家要火药配方,后来为了这件事他的其一位大三学生在教学楼试爆炸药的时候发生意外身亡,当时龙先生收到消息马上赶过去,他觉得这件事他也要负责任,看见尸体时更加是泣不成声,毫不掩饰自己的哀痛。

开放思想,创新为先

龙先生要求学生要有创新精神,什么是创新,林老师就给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如果你发现一加一等于二,是一个创新,然后发现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那也是有意义,但是如果你此时发文章说一个香蕉加一个香蕉等于两个香蕉,那就是为发文章而发文章的,不是一种创新。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龙先生不会给他的博士生一个固定的题目,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翻书籍文献选择有价值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开放学生去想。他觉得学生将来要有发展不能纯粹跟着老师后面走,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过程,要揭开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有太多墨守陈规。

如果有人问起,龙先生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有人会觉得是建立高分子学科,成为学科之父,有人会觉得是在国外发表了很多重要论文,受到世界关注。而龙先生的回答是晚年把海洋天然产物在中国确立起来。的确,龙先生这么一位踏实的化学人,他最在意的就是中国的科研事业,至于名利,他一点都不关心。我们尊重龙先生,不仅仅是他在有机化学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更是他诚诚恳恳搞科研的态度。

林永成校友与同学合影

网址:高瞻远瞩,眼光独到——访69届校友林永成教授 http://www.mxgxt.com/news/view/989786

相关内容

高瞻远瞩图
霍格沃茨从此再无校长 麦格教授永远离开
与林青霞谈心——访《谈心》作者金圣华教授
北大教授林毅夫媒体曝光率最高
多位文体名人当高校教授?你怎么看
“网红教授”罗翔5天走访多所高校,受聘中南大学兼职教授
“网红教授”罗翔5天走访多所高校,并受聘中南大学兼职教授
卢基林教授
“网红教授”罗翔5天走访多所高校 并受聘中南大学兼职教授
林琳教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