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觉:乡愁是那碗老友粉
从繁华都市到文旅名城,从普通少年到当红明星。他们不仅是一部影视作品的颜值担当、一个领域的意见领袖,还是照亮那个被称为“故乡”的城市中,一束耀眼的光芒。
对于他们来说,故乡是吃不够的港式牛腩面;是彻骨寒风下的冰灯雪雕;是庙会上老师傅捏的面人;是点缀在森林与山水中的人间烟火;是除夕夜宴开场时的热闹场面;是父亲下班后才能吃到的“剧团宵夜”;是年夜饭上外婆做的一条鱼,是童年抓而又放的小青蛙,是什么菜都可以缺,唯独不可缺的是家人的团聚。
2月2日起,凤凰网旅游携手韩寒、李治廷、黄景瑜、李光洁、尹正、黄觉、王鹤棣、韩东君、杨玏独家分享故乡记忆。
本期作客凤凰网旅游的嘉宾是来自广西南宁的黄觉。
点击此处,查看H5版本,测试你与广西的秘密关系~
在南部边陲的绿色之城南宁,黄觉完成了自己从出生到成长的历程。如今,南宁这座城市正像19岁的他一样,经历着一切新奇的变化与发生,而他也愿意像这座城市熟悉又陌生的“老友”,在街头的小吃店里消解着乡愁的滋味。
文:锡兵丝
艺人统筹:许璐
图
如果可以冲印出南宁在黄觉眼中的模样,那画面一定是绿色的。这座被北回归线穿域而过的城市拥有漫长的夏季,公园与街区之间的界线十分模糊,植物让这里变成名副其实的“绿色之城”。黄觉可以列举出好多树木的品种:法国梧桐、小榕树、扁桃树、龙眼树、紫荆树、木瓜树……“太多了,南方的树太多了”。
“我19岁之前的人生是在南宁度过的,我的出生、童年、青春。” 黄觉出生于南宁的一个艺术家庭,小时候他几乎是在剧团里长大的。爸爸在台上表演,他就在后台等着爸爸下班,因为比其他小朋友更能“熬”,他总能享受特殊的福利——剧团的宵夜。
图
那会儿,他住在广西艺术学院里,如今那栋楼已经没有了。去年回家,他还特意开着车、带着妻子麦子回到那附近,试图给她指那栋楼的位置是哪儿,自己的小学在哪儿。13岁到18岁,黄觉正是在那栋楼里面,从一个安静乖巧的小孩长成了一个调皮张狂的男生,“就是荷尔蒙”,他解释这种蜕变。
19岁,他告别家乡,从广西歌舞团辞职来到北京发展,从此在一座新的城市定居下来。
“我在南宁的生活停在了那里。小时候没去过别的地方,觉得家乡是一个很厉害的地方,也不知道自信是哪儿来的。当你离开那里,去过更多地方后,你会觉得家乡并不那么突出。但在你心里,它就是那么不一样,没法取代。”
图
如今再回去,南宁变化太大,几乎变成了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出门基本都会迷路”。他只想重新走过那些属于青春期的道路:先从自己最早的家新宁路出发,吃一些街边零食,途中会穿过一排电子游戏机房,进去玩一会儿,再去旁边的录像厅看看今天放什么片子,最后再去中山路的夜市吃个够。
图
他喜欢南宁的春节。每年爸爸都会做一只很肥壮的白切鸡给他,这里面有个挺乌龙的故事: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出差,只留下爸爸照顾自己,他看到黄觉自己一个人吃完了一整只鸡,从此便在脑子里生成一个执念,儿子是特别爱吃鸡的,于是,这个看似乌龙,实则泛着暖意的新年传统就延续了这么多年。
与在北京庆祝春节不同,在南宁过年比较特别的习俗是晚上总要“行大运”,找些有彩头的街道出去走一圈,金丝巷、水街,都是能带来好运气的名字。
在黄觉眼里,故乡是回忆,是情人。随着年纪渐大,脑子里的乡愁也逐渐化成了更加具体的形态。
图
对他而言,乡愁就是一碗老友粉,他下了飞机第一件事就是去吃的那碗老友粉。那是广西南宁最寻常不过的小吃,已有百年历史。据说,有一个食客常去一家小店就餐,有一天因为感染风寒没去,师傅便煮了碗粉,配以爆香的豆豉、辣椒和酸笋等送给食客吃,吃下那碗粉,食客的病也就好了,质朴的背后,便是人和人之间弥足珍贵的关照。
如今,回到这座城市的黄觉,吃一碗热呼呼的粉,疲惫和困倦慢慢散去,又成了这座城市最真挚的“老友”。
网址:黄觉:乡愁是那碗老友粉 http://www.mxgxt.com/news/view/991867
相关内容
《乡愁》王艺睿录抖音乡愁沈丹个人资料 乡愁沈丹的真实身份老公 乡愁沈丹首次分享个人经历
四川,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千年前,崔颢一首《黄鹤楼》让本无思乡之情的李白被勾起了离乡愁绪
特稿|笔尖乡愁
荔枝是苏东坡的乡愁
济南:乡愁也是生产力
“农耕”二十年,乡愁载十省,李文杰和他的黄梅戏民营剧团背着帐篷守护戏曲根脉
诗人雷平阳:与酒有关的乡愁不属于我
黄觉老婆家产成谜?文艺电影的老常客黄觉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