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职到结婚男:探究“新郎”称谓的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25-05-05 17:53

结婚,这一人生大事,自古至今都备受瞩目。在探讨“新郎”这一称谓的历史演变时,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起初,“新郎”并非指新婚的丈夫,而是与科举制度紧密相关的官职,全称为“新郎官”。到了汉代,“朗”这一称谓开始与官员相联系,然而那时的“新郎”并非专指新婚男子。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朗是负责守卫门户、管理车骑的官员,包括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人数众多,可达千人。随着时代的演变,“新郎”的称谓逐渐与结婚男子相关联,并沿用至今。
再来看汉武帝时期,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令各郡、国每年举荐一位孝顺和廉洁的人士。这些孝廉在举至京师后,并不会立即获得实职,而是先进入郎署担任郎官。这表明,“郎”在汉代确实是一种官职。唐代时,这一惯例得以延续,六品以下的官员都被统称为郎,即郎官的简称。据《旧唐书‧韦澳附从子虚舟传》记载,韦家兄弟因举孝廉而入仕,多人身居郎职,当时被誉为“郎官家”。因此,普通百姓常常尊称这些身居“郎”职的人为“郎君”或“郎官”。

自隋代始,中国历史迎来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完善,并形成了“明经”与“进士”两大核心科目。自此,凡是通过进士科考试的人,便初步获得了入仕为官的资格。然而,要正式成为官员,还需通过吏部的进一步考核。在此之前,新科进士们通常会被委任为中央官署中的校书郎、秘书郎等“郎”职。因此,人们逐渐将新科进士称为“新郎官”,这一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此外,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子常被尊称为“郎”,而婚姻被视为人生中的重大事件,需要一切从“新”开始。将“新”与“郎”相结合,便形成了“新郎”这一称呼。结婚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而新婚之夜,即洞房花烛夜,其重要性不亚于金榜题名之日。这一夜能为人生带来巨大的转变,因此被美誉为“小登科”。或许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人们才喜欢用“新郎官”来为新婚男子增添光彩。

由上文所述,“新郎官”这一称呼,原本是唐代某些中下官员的称谓,但如今已演变为民间通俗用语。这背后的演变过程,与民俗学紧密相关。从民俗学的视角来看,这反映了制度术语如何逐渐被大众接受并转化为日常用语的文化流动现象。这种现象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且内涵丰富。例如,“相公”一词,最初是对摄政丞相的尊称,源自三国时期的曹操以相职摄政并受封魏公的背景。随着历史的演变,它逐渐成为对宰相的敬称,并在明清时期进一步演化为百姓对富家子弟的称呼。又如,“郎中”和“员外郎”,在隋唐时期是三省二十四司的官号,分别指正职和副职。后来,这些称号不仅被用于官员,还扩展到读书人,甚至泛化到所有“员外同置”的官员。到了明清时期,“郎中”更是成为南方人对职业行医者的专有称呼,而“员外”则被民间用来尊称土财主。

除了官名之外,还有一些原本专属于社会上层人士之间的相互称谓,也逐渐被底层社会所接受和使用。例如,“大家”一词,最初是官中近臣以及后妃们对皇帝的亲切昵称,但在唐代以后,它的含义逐渐扩展,士林阶层开始用“大家”来称呼大伙或众人,最终这一称谓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得以广泛使用。再来看“小生”一词,它原本是官场中下级官员向上司或新学后进者向前辈所使用的自我谦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转变为年轻读书人对自己的一种谦逊称呼。

举报/反馈

网址:从官职到结婚男:探究“新郎”称谓的历史演变 http://www.mxgxt.com/news/view/996959

相关内容

新郎官最早用来指什么?揭示新郎官的历史背景
婚礼与摄盛——从“新郎官”说起
「历史解密」“新郎”的来历和汉代官员选拔
新郎官最早是指什么,历史起源与婚礼习俗解析
从“郎君”到“老公”:中国丈夫称谓知多少?
新郎官的由来是什么,古代结婚新郎新娘叫什么 – 百场汇
新郎官,为什么叫新郎官?婚后,女子称丈夫什么
为何男方在结婚当天被称为“新郎官”
新婚男子为什么被称为“新郎官”?
新郎官为什么称为新郎官(新郎官为什么称为新郎官)(关于新郎官为什么称为新郎官的2点解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