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愿】背着巨石的姜宇星,还能
昨晚稍微熬了下,填完了,如释重负。和以往一样,等有空会校一下。不知道会不会有下一篇了,谢谢支持。
人是社会动物,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在他人眼里,姜宇星是个什么样的球员?
冲击力强,技术细腻又全面,基本功扎实,身体条件出色,攻防俱佳,与丁彦雨航对飚的男人,初入联盟时,这些都是他的标签。
后来,舆论的风向有了微妙的摇摆,不知道什么时候,“没三分”“太矮”总在提到他时如影随形。
现如今,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国家队有力人选,后来又被屡次推到相关话题风口浪尖上的他,在联盟新星不断涌现的今天,在双姜的另一位临危受命在国家队走了一遭之后,在舆论场里已然沉寂,颇具明日黄花之态。除了零星有念旧的国区球迷玩玩“驴”“铁人”“琼累赢想爱星”的梗,只有吉林队的球迷时而还会提到他:大姜太累了,大姜怎么变软了,大姜低级失误了,大姜怎么不能练练三分呢?
曾经每次国家队、全明星阵容时都还是大热人选,到现在,尽管他的数据依然可观,任何荣誉没有他,几乎连他的球迷都已经习以为常。
舆论会对你追捧,会对你批判,而对你最大的惩罚就是沉默。他也曾经是一名充满了希望的球员,一名在话题中心的球员,到现在,他仿佛成为了一名注定被忘记的球员。
这一切,在六个赛季里,是怎么发生的呢?不提传播者的有心为之,不提传播信息的损耗。姜宇星是怎么从联盟球星变得默默无闻,为什么在吉林这台缺人的小戏班里也不唱主角?他对吉林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不断与之搏斗的命运究竟诅咒了他什么?他还有没有摆脱眼前泥沼的可能?
此文仅以球迷视角,将这段历史讲述出来。也许在以后的某一天,亲历者们会发现,自己见证了一颗明星在绽放出全部光彩之前,不断走向暗淡的全过程。
但我更以诚挚的心期盼,有一天他能走出这片阴霾,能笑着回首这段往事,如同曾经与并肩战斗的队友一起打赢的一场场不可能的战役一般,英雄会有属于他的奇迹。【命运会苛待人,但努力不会骗你。人的一生充满坎坷,但随波逐流从来不是英雄的选择。】
因为年初工作繁忙,只能利用碎片时间整理材料并落笔。此次长文以连载的方式呈现,更新随缘,每次会在标题上提示。之前有JRS对本文之前的标题有异议,这次从善如流给粉饰了一下。无篮球,不生活,可篮球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能尊重别人,所有人都有权利开心。
一、 矛与盾
我想本赛季,很多看了吉林球的人,都有说这样一个话题:“怎么好像感觉大姜的终结变差了?”
本着“先问是不是,再说为什么”的求真精神,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的数据。
从投篮命中率一栏来看,虽然姜宇星本赛季的场均命中率排名联盟22名,仍是全联盟外线球员或两米以下球员中排名第二高的(53.7%,仅次于广州队摩尔的53.8%),但也确实是他自己除菜鸟赛季(50.7%)之外最低的。
这么说来,姜宇星似乎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结合数据和场上表现来说:他进攻的侵略性在减弱,他进攻的选择、持球的频率在减少,而防守的完成度在提高,篮板和抢断稳居前列,盖帽数几乎翻倍……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块可塑的金属,如果要求他哪里都覆盖地到,那么势必会摊成薄薄一片;要你无坚不摧,对尖锐度的要求会让你失去厚重。而至于姜宇星,他在攻防两段从一补到五,几乎一己之力在维持阵容的“厚势”,而这势必会有损他的锋利。围棋界说:搏二兔不得一兔,正是这个道理。
相比较刚刚过去的2223赛季与他曾经大放异彩的1920复赛阶段,他在本赛季面对了更多的问题:没有琼斯意味着进攻时更少的舒服的传球、要承担更大的防守压力;而防守时必须做更多的事,以往琼斯对内线的协防大多由他来补,更多体力的消耗也促进了命中率的下降
1920赛季,他可以专心做箭头人物;2223赛季一味埋头苦干已足以耗尽体力和精神;而到了本赛季,特别是越来越缺兵少将的局面,突然把这件事摊到了大家面前:大家对你的期待,是进攻的24分钟无坚不摧,防守的24分钟无所不能,整场数据的疯狂炸裂,关键时刻的力挽狂澜。
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向大姜要很多东西,要你拉满防守强度,也要你保持联盟前几名的命中率,要你在内线搏斗地过中锋,也要稳定的三分投射;要你四十分钟的高质量输出,也要最后的关键球能力。那么,姜宇星交出了一张怎样的答卷呢?
截止第33轮打完,吉林队共有7名国内球员出场了超过2/3的比赛,他们的各项数据在全队范围(国内)排名如下:
姜宇星的数据是时间第一、得分第一、抢断第一、盖帽第一、犯规与失误第一、篮板与助攻第二。
即使加上拉科,皮特森和威尔斯,他的数据并没有显得更难看:
他好像无处不在,什么都干,你甚至很难从他的数据里判断他是打什么位置的
可以说,他这张保护罩,全方位地在托着吉林的底线。你很难说这种全面的数据下他没有为吉林队竭尽全力。但为什么,并没有多少人夸赞他打得有多好呢?他为什么不是俱乐部官方运营口中,带领吉林队“披荆斩棘”的那个人呢?
事实上,即使你拥有让人心想事成的魔法,又怎么可能真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呢?
人不是机器,不是装上电池就能飞天遁地。姜宇星一次次冲击,一次次奔跑,一次次拼抢。不拒绝,不申辩,始终保持沉默,却好像永不停歇。他的沉默仿佛是对一切的纵容。
大家逐渐默认他可以场均打四十分钟小case啦,集体记忆也仿佛被统一修改,就好像他一直以来都是打四十分钟的。再到后来,说“大姜太累了”的人也变得小心翼翼,仿佛当他在场上犯了什么错误,没有做到什么事的时候,“太累了”已不再是一个客观原因,而是类似“我哥哥已经很努力了”了的带着滤镜的借口。
你是铁人,这曾经是一个形容你辛苦疲惫的修饰语,人们会为此给你在评分系统记上一笔,但是不要觉得这是一种夸赞或者认可。因为这很快就会成为你的本分。
如果你信“任劳任怨”这一套,到最后,梦醒了你会格外空虚。因为职业篮球是这样的,他如同其他所有聚光灯下的职业,永远只会聚焦在最高光的地方。球星之所以是球星,不是因为他在所有地方都在默默地为球队补短板,而是他足够张扬和尖锐。再无坚不摧的“盾”在神兵利器面前都是暗淡无光的。人们之所以百般强调得分不是全部,正是因为得最高分,得关键分在球场上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事情,这就是篮球世界的吸引力法则。
得到自己球迷的这种评价,就是不肯遵循法则的恶果。
那么,姜宇星究竟是因为什么,没有继续担任吉林的进攻箭头呢?下次更新,将带来第二章《长与短》。
二、长与短
这一部分的写作本来可以是最轻松的。我只需要把他的生涯数据,投篮热图一贴,复读一下国区、吉区经典语录“作为前锋太矮了”“作为后卫没篮子”“关键时候老失误”“打不了1”痛斥一下吉林队过于看重成绩没让他练级,惋惜一下他没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把三分练出一流水平,完事大吉。
但事情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继续局限在跟后卫比投射,跟前锋比身高的循环里确实是一种对本质的回避:是否相似身材条件的其他球员也要面临“后卫&前锋”的双重标准评价?姜宇星为什么会面临这种身份不明打法不清的窘境?他究竟在打什么位置?又本应像什么方向发展?
说到这儿不能不再次拿出这张图,请问从图上看,姜宇星在吉林队从事什么工作?
你还在谁的数据统计里看过如此丰富跨度大的履历?
只有搞清楚这些事,去分析他的长短才有意义,否则就好像说郭艾伦前板冲抢不行不是个好前锋,刘泽一太矮跟中锋对位吃亏一样,你说的确实都很对,但是没什么用。
1.菜鸟时代——既灵动又扎实的小前锋
而搞清楚姜宇星问题的第一步,是弄明白吉林是一只怎样的球队。
其实虽然这些年一直有人说,吉林是三分大队,打吉林就是要掐外线。但王晗时代的吉林其实是一只非常在意节奏与空间合理性的球队。节奏上的快慢转换,空间上的均衡也是吉林的球好看的原因之一。
当赊店老酒的当家后卫,顶着nbllMVP、新科状元的名头来到球队之后,王晗迎来了这样的阵容
在得到基础上场时间的前十个人中,只有三个“新”面孔,分别是从青年队升上来的姜伟泽,选秀的姜宇星,以及大外援马齐兰佩。
首发阵容琼崔张李,替补基本框架兰代柴小姜,这里面缺的是什么其实显而易见:防守、年轻的“冲击力”与机动性。进入联盟先被告知“从防守做起”的状元郎,彼时是担任这个角色最好的人选。
现在想来,虽然意料之中有磨合的过程,开始时也是波折不断。但直到唯一的本土中锋李安伤停之前,那其实是王晗时代的吉林队阵容最合理,最充满希望的时光,以至于赛季后,大家都在畅想,当钟诚回归之后,这套阵容能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当时,吉林场均投27.5个三分,均匀地分布在琼斯(5.5)柴长易(5.3)代怀博(4.6)姜伟泽(4.4)兰佩(4)身上,再加上中投靓仔李安和张彪,和有不错投射稳定度的崔晋铭刘天意,可以说不管哪套阵容,都至少有三个稳定的投射点为篮下拉开空间。
在这个阵容里,从防守做起的新人姜宇星,既没有投射的需要,也没有投射的终结权,他既没有控球的球权,球队也需要他打无球或者找机会往里打两个。虽然摸不到什么球,但凭借出色的位置感和身体素质,不断攀升的防守能力,以及在队中前列的处理球能力,大姜的菜鸟赛季虽不像在nbl的初赛季一样艳惊四座(菜鸟赛季即拿MVP),但cba最佳新人的表现也足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当时的吉林,很不错的阵容搭配,合理的年龄梯度都是优势。四节六人次之下,一个好的大外援能够充分弥补篮下的空虚,并且大大减少了内线攻防的压力,而且这个角色并不是非谁不可的;后卫线储备的非常厚,只要留下多米尼克琼斯,外线的攻防都有保证,保持这个阵容的主体,只需要再补充有防守能力的小前锋,等李安归队,补充回钟诚,“进一步”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在这种形势下,姜宇星可以很轻松的完成需要他承担的工作,并在处理球上展现出潜力。如果四节六人次的体系不变,那么无论是补充两个有防守能力的小前锋让他去打2,还是留不住琼斯换得分能力强但不那么carry的小后卫让大姜打组织前锋,都是不错的发展方向。
2.第一个转折——需要提升三分的双能卫
然而现在回头看,姜宇星无忧无虑的新人时代和吉林进取的梦想一样结束的很快。复赛成为他cba生涯中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从此以后,吉林也迎来了为期两年半的 有琼|无琼随机切换模式。
琼斯是一名出色的球员,他的职业精神、求胜之心、出色的技术、领导力等等都是年轻球员最好的学习对象,但他的存在天然地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使学到这些,国内球员在有他的情况下,也并没有机会在场上进行实践。
1920赛季复赛与随之而来的2021其实成为了一个契机,在考验王晗的同时,给双姜证实可能性的机会。
1920复赛阶段,姜宇星球权大幅提升,高效的得分、在队内前列的支配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他是一名很不错的后卫,为避免样本太小(16场),我们继续加上2021赛季琼斯没来的前15场球
这三十余场具有时间延续性的比赛,我觉得足可以说明姜宇星消化球权与支配球能力上的潜力。他场均可以得到19.2分,4.4次助攻以及5个篮板(1.5+3.5)。在后卫这个位置上,他的身体优势很大,终结能力很强,但打法却不算“独”,反而很团队。
后卫线上的其他主力,也并没有显现出比他强得多的天赋。
双姜前三年进攻综合高阶数据(助攻率|回合占有率)注:其实应该单独比较全华班数据的,但是我懒得弄,就这样吧,感兴趣可以自己对照前几张图看。
而与此同时,三分也确实是他的短板,无论是产量还是命中率,都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当然产量这个问题,也和球队体系的角色功能化程度关系很大,后面会展开说明。)这个时候,就像大家普遍在说的,好好练练篮子,会是很出色的后卫。
3.第二个转折——煎熬的“大前锋”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希望也未尝会就那么消失。真正改变了大家命运的,其实是俱乐部毫无底线的人员紧缺。
2122赛季,送走了张彪和郭金林之后,吉林的原本框架变成了这样:姜伟泽、琼斯、崔晋铭、姜宇星、丁皓然、代怀博、钟诚和李安。这里面,有四个后卫,一个中锋,两个大前锋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丁皓然。而替补席上,坐着191的刘天意,188的孔德高,181的付博文,最佳喜剧人、三篮小球之王耿铭旸、在队内对抗“连球都拿不起来”的新秀刘禹涛。想要打正常的篮球,王晗就只能寄希望于新援李盛东和张正昕。当然,这两位也用自己第一阶段的表现,给晗子好好上了一课。
在此情况下,季后赛的目标几乎把王指导逼的走投无路,球队的轮换越缩越紧。于是,姜宇星重新打上了“以防守为主”的小前锋。他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替补,到了最后十几轮,伴随着代怀博问题的逐渐严峻(详见链接)
【不是树洞】关于顶薪2.0
吉林的阵容里其实已经基本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主力大前锋,钟诚、丁皓然、姜宇星轮番顶上,而琼斯在防守端留在篮下的时间越来越多。
伴随阵容问题,到来的是战术安排的空间越来越狭窄。王晗的极限体系,就是依靠着琼斯的核动力,以及国内球员的球商、纪律性、执行力,让每个人在场上的角色越发鲜明,每个球都力求打的合理,要让最合适的人出手, 才得以运转的。这同时也意味着国内球员严格的角色化。以三分为例,还记得在这部分开始,我说过的合理而均衡的三分出手吗?在2122赛季,同样是全队27.5次三分出手,姜伟泽一个人要投超过1\3,与琼斯两个人加起来,近乎2\3。(小姜是最合适的人,琼斯掌握节奏和拆炸弹的人)
那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球队“最困难的时期”。十七年最好成绩就是在“七武士”每个人都咬着牙,流着血和汗,把自己压榨到极限的情况下取得的。过程很苦,结果很甜。我想全队没有人会忘记战胜自我与困境之后的荣耀时刻。
但问题是,荣耀之后呢?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之后,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火力,那么再遇困境,也只剩血肉之躯能舍生取义了。极限状态不能成为常态,至少王晗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他不止一次公开表达补充力量的迫切需要,一直到了最后一场季后赛的发布会,最后他失去这份工作,多多少少与这件事也脱不开关系。
姜宇星职业生涯的最大转折,也是最大的困境就来自于随后的2223赛季。这一赛季,他成了球队的首发4号位,也失去了几乎所有荣誉。对他而言,这个赛季除了纯粹的“消耗”,几乎没有任何的正面意义,在绝大部分时间,他都需要以己之短,攻人所长。他拼得满身疮痍,也拼得一无所有。
如果正常来看,2223赛季吉林的阵容其实是一个极端的小阵容,四个后卫加一个中锋,面对球不够分的情况,曾经的发动机琼斯,以及国产主控崔晋铭,在这个赛季,都打了更多的无球,琼斯在三分线外的出手越来减少,崔晋铭则投了更多的定点三分,而他们分享出来的球权,就交给了只能向1号位发展的小姜。而当教练安排李安向外再走一步之后,身体更壮的琼斯和大姜越打越往里。在很多比赛里,他们是唯二能上场的前锋,荒诞的让人想笑。
大家在说,大姜太累了。但是累的其实并不仅仅是过长的上场时间。更累的其实是,你曾经持有的所有优势,在现在的位置上都仅仅是勉强不吃亏而已。他在进攻与防守上都格外吃力。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赛季陈林坚、曾凡)博、刘礼嘉等等高锋线在面对吉林取得好表现之后部分球迷的态度。可这不是必然的吗?上个赛季的宁波是联盟垫底的弱,可是无论场均前板后板,都要领先吉林。你队的内线已经烂到底了,之所以还是季后赛球队,是因为有两个本可以不做的糊裱匠在燃烧自己罢了。
而在这一赛季,其实也可以看出俱乐部对大姜的态度:有你很重要,但是你的未来无所谓。姜宇星和琼斯的存在,帮助俱乐部很好地完成了节流的梦想。至少剩下了四个前锋的花费,同时又可以随时干回后卫的活,这样钟诚可以去打中锋,哇塞五号位也省了。没有大姜,这一切实现不了。而对于姜宇星本身,在内线扛住了范子铭还是谁,在国内前板排行榜抢到前十几,对他进入国家队有什么帮助呢?即使他打大前锋一样能进国家人才库,谁会选他呢?
这是在最该打出来的时候,摸不到球干着蓝领的他。让我们再回忆一下,两个赛季之前的他呢?
其实这个身材打前锋的苦闷有人亲自说过,比如这位球员
他说
是姜宇星格外适应吗?是3、4摇摆比纯3好打吗?还是不说话的人就无所谓?老实人就应该被拿枪指着?
我当然知道俱乐部存在的客观困难,那么谁导致了这些困难,并应该为此买单呢?阵容不好难道不是应该用成绩来买单吗,为什么我们要去牺牲球员的健康和未来,去追求俱乐部的成绩呢?事到如今回过头去看,一切真的值得吗?
三、新与旧
纵观姜宇星的cba生涯,其实现在基本可以定论,吉林对他的培养期停止于2021赛季,从那以后,基本上就是纯粹地反哺与牺牲。他不断地为球队的人员短缺买单,看似很重要,实际上也很重要,但究其根本像是一种被漠视的重要。曾经的双姜,一人已然是这个戏班的男主角,另一个人,不好意思,你连b角也不是,因为这场戏想要唱起来,还需要三四个配角没人演,需要你一个人去客串。你是咱们球队的基石,也是个好人,一定没有问题吧?
前三个赛季,以新人的标准衡量,他成熟得可怕,第三个赛季就能成为球队攻防的箭头角色。而从他第四个赛季开始,他储备的东西开始被百般消耗。到了现在,终于来到了最尴尬的境地:帮人做脏活累活,你的身体越来越疲惫,越来越老,伤病的风险越来越大,联盟里不断地在补充更足尺寸、更年轻的力量,你是真正已被看透的“旧人”了;而挑大梁,对不起,这三年既然我们没有培养你,没有给你成长的容错率,那么以后也更不会有。
在后厂村体工队《吉林大小姜,距离国家队有多远?》一文里,放了三张本赛季初期的动图去说明大姜处理球的失误:他错失过关键球,推进的时候被断过,突分的时候也有失误。其实姜宇星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1,没人在评价你的时候会有像强队比赛一样的样本数,对很多人来说吉林的球没有什么好看的。你只有偶然会被看到。2.就算你一个人真能干三个角色球员的活,也没有人在意,你之前消耗全部精力的搏斗,并不是人们对球星,对国家队球员的期待。3.大家现在想要看到的,是经过充分锻炼得到成长的进攻型的成熟的人才,而你,昨日因今日果,在这支吉林队,并没有得到任何进一步的锻炼。没人还会拿有“再练练什么”的潜力来看待你,而你,在很多方面都还跌跌撞撞。
头几年本应该去试错——投丢一些关键球,在场上不惜输球或者大量打铁去锻炼投射,面对包夹紧逼的高压去处理球哪怕失误——的时期,在姜宇星身上从来都没有到来,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到了本赛季,他需要去补新人时期缺的课,去积累经验,但是球队一如既往不会给他这个机会,这个机会属于皮特森、威尔斯、姜伟泽、孔德高、付博文甚至刘天意,而你,你要好好防守,场上还有很多短板需要你去补,在此基础上你摸到球就得把每一个球打进,毕竟这些你做得最好,毕竟你是顶薪,毕竟你已经是老队员了。
所以现在,到了后卫线突然短缺时候,球迷突然发现,他去控球确实即插即用,但是不可避免会有失误,因为再成熟的球员切换打法都需要时间经验的积累。但是姜宇星永远有其他事情需要去做,对于球队来说,这堂课上与不上都无所谓。对舆论和球迷来说,这五年你好像什么都没干,什么本事都没涨。
前文说到,收紧轮换之后,姜宇星打得格外累,不单单是时间过长的问题,还在于他总是过重的防守任务,以及总是要在内线跟尺寸更大的人缠斗。换言之,他在后卫线上的优势现在是前锋线苦苦支撑的劣势。而本赛季,他疲态显得更为明显,这主要来自另一个方面:如果说前面苦苦挣扎做螺丝钉,伤害自己但是能换来球队体系的运转,那么现在他做的这些事有什么意义呢?
2122的“七武士”时期,大家幻想着咬着牙坚持一下吧,过去了就好了。接着2223人员没有得到任何有效补充,而到了现在我们其实都知道了,吉林的困难时期永远不会过去,人员的缺乏永远不会改变,如果困难还不够多,俱乐部总有办法给你创造新的困难。大家的付出看起来现在像一个荒诞的笑话:你想表达我们还有潜力,再给我们一些投入我们能更进一步,而领导看到的则是:嘿,原来这样都行,在此之前我花的真是冤枉钱。
本赛季,缺琼很重要,但其实只是问题的表层原因,皮特森+拉科的组合加上原本的班底,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但是,很多事都变化了。我们不再拥有遥遥领先的核心,现在没有谁还能单独托起原来的“合理”篮球的体系了;我们有的是成长期的教练,你不能要求他第一个赛季就拿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把有明显阵容缺陷的球队捏合到一起。如果不能换个活法,输球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个境况里,做堂吉诃德是很可笑的。“从防守做起”“我们每个人都很无私”“打得更合理些”这些姜宇星一直相信的信条,现在就是困住他的魔咒。大部分比赛,我们都是战术上的局部成功,战略上的必然失败,然后靠个人能力的成与不成决定比赛的胜负,无尽的循环。所以,坚持出手的纪律性,要在最合理的地方,要在战术划定的点,很多时候只能越打越沮丧。大家都在扔,你在折返跑的时候,你很难不怀疑自己是不是才是小丑。
现在回过头去看姜宇星的前路,他真实的新人时期与其他“相似”的球员相比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差距,他的身体素质、全面细腻的进攻技术,和很不错的处理球能力在初期不比任何人差,而差距的拉开就是一两个赛季的事。其实我们前文的这些废话,就建立在这件事的基础之上。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姜宇星本来就控运、投射皆废,吉林队为了掩饰他的弱点,突出身体好的优势,只好让他打前锋,又为了好好培养他,故意在几个赛季不引入其他前锋,不惜让琼斯防内线,只为给他充足的成长空间呢?
我想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结论。但问题是,之前整整五个赛季,吉林队甚至从来没有给他证明自己不能打好后卫,不能抡出篮子的机会。
“抡”不仅仅是球员在球队地位价值的体现,它有时真的能决定和改变很多东西。
姜宇星与另外两位身高相似、在国家队射程内的球员的nbl初赛季(崔晓)龙初赛季时间太少,放了头两年)
他们和一些身材相似球员的cba经历(第33轮一起截的图,懒得重新弄了,姜宇星的在统一修正时会填上),也可以看到跟最好的球员差距到底是什么时候拉开的
公平地说,全联盟没有哪个球员比你打杂打得更好,能从1到5帮人擦屁股的192国内球员也是闻所未闻,在这条赛道上你独一无二,问题仅仅是没人在乎而已。本应该稳步上升前进之路,就是这样成为一条西西弗斯之路:困难只是一方面,最大空虚来自无意义。曾经你可以骗自己为了球队,为了胜利,可是现在又是为了什么呢?
姜宇星,下个赛季你就30岁了,就这样了吗?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满意了吗?
四、远与近
常言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如果对于未来没有规划,不能未雨绸缪,那么危机其实就在你身边。
在被问道,你的职业生涯有什么目标的时候,姜宇星的答案和很多球员一样:目标是想进国家队,现在就是要把每一场球打好。在这一点上我非常信服,姜宇星绝对是一名言行相符的球员。
可问题在于,怎么才算把每一场比赛打好呢?
我们队现在在场上,最经常看到的阵地场面是这样的:皮特森或者小姜拿着球,4或5做挡拆,2号位等着接球,大姜在弱侧底角站好,负责带着一个防守人,等场上小姜或者外援吸引夹击或者补防,然后定投或者把球传给对方战略性放空的那个人。所以强投那个人和被放空那个人的手感,往往决定这场比赛的胜负。那姜宇星参与进攻的机会,除了偷鸡就是抢篮板。现在谁还会放他去溜底线呢?而更多的时候,他还没在底角站稳,球已经投完了。大姜在场上,相比以防守为主,逐渐有走向专心防守的倾向。
其实我知道姜宇星不是已经放弃了追求的球员,我也注意到,在进攻手段上,从季前赛就开始注重使用背筐进攻的脚步和转身,到现在赛前投篮时会练的撤步三分。但想要不止于此,和真正做到之间,有梦想与现实的天堑。
姜宇星身上的巨石究竟是什么?一边是客观上球队阵容的畸形,是球队的不合理使用,另一边上,则是我要听从安排,我要任劳任怨,我要合理一点,我要多做一些的思想枷锁。
问题明显地摆在这里,从一开始“咬牙撑过去就好了”到现在积重难返。但找答案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如果你想打进关键球,不要在前面那么拼命地防守和奔跑,不要再打40分钟以上。人是有极限的生物,在高强度的一场比赛里没有人能够一边做领袖,一边当苦力。你不能总以别人没有真的实现过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要害怕影响战绩,如果战绩这么重要,俱乐部早就会在自己能做到的一切范围内去争取,领导不动如山,摆明了开摆,为什么你就要在乎这个东西呢。
如果你想打得合理一点,把场上五个人都调动起来,那么别人不能把球传出来就自己去支配球。现在无法做到最好就去练。不要在乎球迷说了什么,是不是会喷你。现在的每个赛季,都已经是你最后的机会,你的境遇不好比现在更差了。如果继续这么打下去,等你连身体都垮了,该喷你的人一点不会因为你现在任劳任怨少喷两句,看看小崔就知道了。
如果你还想进入国家队,在场上多扔一些三分球,在实战中寻找手感和出手的技巧。究竟你会遇到的防守强度下,什么技巧才是需要去练去找的。在三分线外多站站,有没有前场板跟你没有什么大关系,你只有192,别总是想着拯救世界。你要相信俱乐部的智慧,老板想要篮板就得储备适合抢篮板的人,不买一定就是无所谓。
但是你做得到吗?更重要的是,你决定的了吗?这些话,球迷说出来轻飘飘的,对你来说,就好像比登天还要难。
在赛季之前的小代篇里,我说小代的问题不仅仅在他自身,更重要的是球队结构的问题,调整了就有助于他走出阴霾,所以我送他一句话:往前走,别回头。而到了这一篇,我也很想写点什么,鼓舞大姜摆脱困境。然而一切在姜宇星身上,好像一切都那么沉重,那么无奈,那么无法解决。
我好像很希望他不要再这样任劳任怨,很希望他能“独”一点。但我也非常清楚,球队之前做到的几乎不能的奇迹,就建立在他甘愿牺牲和奉献的基础之上。我更明白,他是那样一名谦逊、宽容、诚实的球员。我因此更加地尊重和爱他。
于是说到底,我并没有什么寄语能送给他,谢谢其实很苍白,加油听起来也很虚伪。我希望他求仁得仁,也希望他被珍重以待。所以最后可能也就只剩下这一句了:
姜宇星,我祝你健康,更祝你好运。
--
网址:【还愿】背着巨石的姜宇星,还能 http://www.mxgxt.com/news/view/998688
相关内容
跨界之恋:金宇硕与姜娜言的甜蜜挑战与无限可能巨石强森最近屡遭挫折,但他为什么还能成为收入最高的演员?
姜振宇的老婆,姜镇宇(姜振宇是哪里人)
姜振宇
跨界之恋:金宇硕与姜娜言的甜蜜故事与人生挑战
香港顶流姜涛背后的老板,原来是首富的儿子,还坐拥数千亿的资产
你可能不知道,姜昆还有个儿子,背后的故事值得为他点赞
金宇硕与姜娜言:热恋中的星光情侣
我愿意称其为雪迷宫的感觉,姜小海在其中,章宇也在
姜伟泽与姜宇星的关系是什么?姜伟泽身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