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生物医药把脉产业转型
中国绿色时报10月18日报道(记者:焦玉海)进入2011年,中药材价格一路狂飙,出现了惊人的上涨,这让福建省三明市的林农们喜上眉梢,也让“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三明寻找到了产业转型、后发赶超新的着力点——大力建设药用、特用植物林下种植基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多花黄精是我国名贵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具有抗衰老、抗辐射、降血糖血脂等功效。从2005年开始,福建万家药业有限公司开始在三明市梅列区洋溪乡毛竹林下种植多花黄精,目前已有种质资源圃5亩,繁育基地50亩,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在万家药业带动下,洋溪乡有近百户林农开始在毛竹林下种植黄精。
上街村林农杨其烬就是其中之一。“种植3年后开始收获。挖大留小,每年亩产量在80公斤—100公斤,按现在的市场价40元计算,年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杨其烬说。
2005年,万家药业以每月800元工资雇用杨其烬照看黄精基地,负责栽种、收割、除草等工作。看到发展潜力的杨其烬也在自己的毛竹林下种起了黄精,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杨其烬说,毛竹每年每亩能有近千元的收入,竹笋每年也能收入500元以上,再加上林下种黄精,毛竹山就是林农的金山银山。
草珊瑚与黄精一样,也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品种,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功效,在三明市三元区4万多亩生态公益林中有1万多个野生草珊瑚群落,这成为三元区林农发展林下中药材的独特优势。
“种草珊瑚就像种韭菜一样,可以收割很多茬,每一两年就能收一次。主要是前期购买种苗投入稍大一些,管理就是锄草,到后期一年只要锄一两次就行了……”三元区岩前镇林业站站长王生华说,粗放式管理,基本没有病虫害,让林下种植草珊瑚颇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岩前村林农王源楠从去年初就开始培育草珊瑚种苗,今年已经成功卖出1万株种苗,收入1万多元。同时他还在村里200多亩生态公益林下套种了草珊瑚。得知三元被正式命名为“中国草珊瑚之乡”,又立即追加投资5万多元,购买了喷灌设备。
“培植草珊瑚,还能管护天然林,一举两得!”吉口村林农郑德希在自家林里也套种了30多亩草珊瑚,年底就可采收,他估算到时可采收草珊瑚干品5000多公斤,一家中药厂按每公斤6元保价收购,可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他希望能继续再租些林地扩大种植规模。
目前,三明已发展中药材及特用植物20多个品种,面积达29.7万亩,其中5.1万亩红豆杉、1.8万亩草珊瑚、3.6万亩雷公藤,人工种植面积均居全国之首。全市现有生物医药企业85家,2010年全市实现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产值43.58亿元。重点培育的汇天药业、麦丹生物、华建生物、南方制药、百事达等5家重点企业完成产值12.24亿元。2009年底,三明市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全国首个“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称号。 (来源:国家林业局)
网址:三明,生物医药把脉产业转型 https://mxgxt.com/news/view/1632010
相关内容
民生证券:两大战略抓手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转型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继续领涨,多元配置医药仓位
刘松林委员:科技助推中医药事业产业转型升级
免费把脉、药膳奶茶、非遗手作…这届阜新中医药夜市太炫酷了!
心脉医疗™2款明星产品成功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
从药品分销到终端医疗服务——美国三大药企巨头的转型和崛起历程
医脉通、丁香园:相爱相杀20年,如今都和医药代表们抢饭碗
益丰药房借力数字化 实现医药零售业转型
2021年把脉医药基金,让你一文看懂下半年医药板块行情!
“万店时代”来临数字化成风向标 医药零售业进入转型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