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与粉丝的关联:从“过激恋”到准社会关系的深探
01明星与粉丝关系
▣ 偶像产业中的“过激恋”
在偶像产业中,谈恋爱往往被视为明星的“失业”之举。自从选秀时代到来,一种崭新的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关系逐渐塑造。顶流明星背后有粉丝的大力支持,粉丝通过消费与付出支持偶像,他们投入巨额资金、付出大量精力,进行数据打榜、营造声势。在日语中,这种迷恋被称为“过激恋”。
在这种“过激恋”背后,粉丝们的情感往往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的界限,他们对那些平日里难以接触到的偶像产生了极度的迷恋。这种情感支持了偶像的事业,同时也反映了粉丝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
▣ 准社会关系的定义与成因
美国布法罗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希拉·加布里埃尔在接受《赫芬顿邮报》采访时阐述道:“当我们对某人产生关心,即便是明星,他们仿佛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因此他们遭遇的好事会让我们感到愉悦,而坏事则让我们深感痛心。
准社会关系是粉丝与偶像之间的纽带,形成原因包括人类的社交需求以及大脑对现实与虚拟面孔的混淆。这种现象并非孤例,早在1956年,社会科学家唐纳德·霍顿和R.理查德·沃尔就已观察到美国观众与电视节目的紧密联系,并指出这种联系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颇为相似。
当粉丝与偶像之间产生这种“准社会关系”,粉丝们会误以为自己真正了解偶像,尽管从逻辑上我们知道这并不可能,但原始的大脑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因此这种依恋感显得格外真实。
▣ 准社会关系与自我认同
专家指出,准社会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在多个方面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就如同我们在情感或身体上可能被现实中的某人所吸引,同样地,屏幕上的角色也能激发我们相似的情感反应。准社会关系帮助粉丝塑造自我身份,并提供一种安全感,与明星互动被视为情感支持的来源。
休斯顿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杰伊·L.德里克进一步指出:“那些自尊心较低的人,往往会借助准社会关系来提升自我认知。尽管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这种互动方式有所变化,但明星通过杂志等传统媒体发表言论的情况仍然较为罕见。”
▣ 明星崇拜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准社会关系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同样需要把握尺度。心理学家运用明星崇拜的“滑动尺度”来衡量粉丝的情感变化。过度崇拜可能带来上瘾行为和心理问题,但适度的崇拜可以是正向的情感寄托。忠实的粉丝会逐渐被他们所崇拜的明星所吸引,直至这种情感变得类似于上瘾。研究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参与者出现了所谓的“明星崇拜综合症”的症状。
这种狂热崇拜不仅仅限于情感上的付出,有时候甚至可能造成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社交障碍等。
▣ 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明星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触手可及。然而,这种近距离的接触并非总是有益的。娱乐媒体通过包装与揭露明星生活,影响粉丝崇拜行为,社交媒体改变了粉丝与偶像的距离和互动方式。
阿罗诺维茨博士对此表示了认同,并指出,娱乐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超级明星”的神化。当粉丝们处于脆弱状态时,媒体会趁机大肆宣传这些形象,通过多方面的宣传手段,进一步拉近与粉丝的距离。
专家提醒,粉丝们应当认知明星是生活中的娱乐元素,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伴侣。成为“健康的粉丝”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享受明星带来的乐趣,而不是让他们主宰我们的生活。
举报/反馈
网址:明星与粉丝的关联:从“过激恋”到准社会关系的深探 https://mxgxt.com/news/view/1655209
相关内容
《梅艳芳》——粉丝与明星的“准社会关系”社交媒体中体育明星与粉丝准社会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从偶像到朋友:粉丝与明星的新密切关系探秘
从追星到共鸣:探秘‘1秒钟传递’技术重塑明星与粉丝的关系
关于粉丝的深度解析:粉丝文化的社会影响
准社会关系:对健康和情感幸福的影响
粉丝互动信息:探究粉丝与明星之间的亲密关系
明星与粉丝:探究明星的雇佣关系
准社会交往理论视角下明星与粉丝亲密关系的多元主体建构及其维系研究
青年体育迷与体育明星之间的准社会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