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12]
“冕”由“冃(mào)”和“免”组成。“冃”的字形像古代的帽子,实际上就是早期的“帽”字,后来到了楷书当中,演变为“⺜”,而“免”则表示读音。
有学者认为,“免”是“冕”的早期字形。“免”在金文中写成图A等形状,像一个人头上戴着一顶大帽子。不过,“免”表示的不是普通的帽子,而是丧帽。虽然还不能确定“免”就是早期的“冕”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免”在“冕”的字形当中不仅仅表示读音,一定程度上也把它跟帽子有关的含义带入其中。
“冕”在篆文中还曾经有过另外一种写法,即由“糸”和“免”组成(图2),表示“冕”是用丝织品做成的。例如《荀子·正名》:“乘轩戴絻。”不过,这种写法并没有流传下来。
“冕”最初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跟冠相比,冕的形制更为繁复华丽。“冕”后来特指帝王的礼帽,也就是皇冠,由此才有了登基加冕一说。
“冠”和“冕”分别是古代官员和帝王戴的帽子,然而二者又常常合在一起作为冠帽的总称。“冠冕”还有很多比喻用法。比如,它可用于比喻仕宦,《后汉书·郭太传》:“(贾淑)虽世有冠冕,而性险害,邑里患之。”有时也指仕宦之家,比如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也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还可以用来比喻体面、光彩,例如《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小弟而今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而今竟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
正因为“冕”是皇冠,所以,体育竞赛中将保住上届取得的冠军称号叫做“卫冕”,“卫冕冠军”“卫冕成功”等说法由此而来。“冕”后来还用于比喻那些形状像冕的事物,比如“日冕”。 [11-12]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crown
《左传·桓公二年》:“衮、冕、黻、珽。”
三国魏·曹植《七启》:“九旒之冕,散耀垂文。”
冕旒;加冕;冠冕
形状像冕的事物
日冕
比喻竞赛中冠军的荣誉地位
卫冕
动词
戴礼帽
《尚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
《礼记·曾子问》:“诸侯适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祢,冕而出视朝。”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 [9]《汉语大字典》 [10])
古籍训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七下】【冃部】亡辡切
冕,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紞纊。从冃免聲。古者黄帝初作冕。
絻,冕或从糸。 [5]
说文解字注
“(冕)大夫以上冠也”注:冠下曰:“弁冕之摠名。”渾言之也。此云“冕者,大夫以上冠,”析言之也。大夫㠯上有冕則士無冕可知矣。《周禮》:“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五采繅,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筓朱紘。諸侯之繅斿九就,琘玉三采。其餘如王之事,繅斿皆就。”戴先生曰:“實六冕而曰五冕者,陳采就玉之數止於五也。亦以見服自十二章至一章而六,冕璪自十二旒至三旒而五,其天子大裘之冕無旒也。概舉諸侯又申之曰繅斿皆就者,明九旒至於三旒,其就數九,公侯伯子男無降差同也。”
“䆳延垂瑬紞纊”注:䆳,深遠也。延者,鄭云:“冕之覆。”《周禮·弁師》:“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謂延上玄下朱,以表裏冕版也。古者以三十升布爲之,故《尚書》《論語》謂之麻冕。用三十升布,上玄下朱爲延,天子至大夫所同也,其字《左傳》作“綖”。垂瑬,詳玉部瑬下。紞纊,糸部曰:“紞者,冕冠塞耳者也。”按,紞所以懸瑱也,瑱亦謂之纊,詳糸部紞下。據許紞系於延左右。據《周禮》注,王后之祭服有衡垂於副之兩旁當耳,其下以紞懸瑱,是專謂后服也。然《左傳》:“衡紞紘綖,昭其度也。”似男子有衡簪於冕覆而系紞。
“从冃,免聲”注:亡辨切。按,古音當在十三部,讀如問。許書無“免”字,而俛、勉字皆免聲,蓋本有免篆而佚之。或曰,古無免、兔之分,俗强分别者,非也。冕之義取前俯,則與低頭之俛關通。
“古者黄帝初作冕”注:《大平御覽》引《世本》曰:“黄帝作旃冕。”宋衷注云:“通帛曰旃。”應邵曰:“周始加旒。”《周易·辭》曰:“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絻,冕或从糸作”注:从糸作者、謂冕延用三十升布也。《周禮》曰:“玄冕朱裏。”謂玄表朱裏。注云:“冕延之覆在上,是以名焉。”延之覆猶云延之表也。“是以名焉”者,釋經文“玄冕”之冕字也。以其最居上,故專得冕名也。《覲禮》注云“今文冕皆作絻。”許或之者,許意從古文也。亦見《管子》、《荀卿子》及《封禪書》。 [6]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冂部】 冕;部外笔画:9
《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正韻》美辨切,並音免。《説文》: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纊紞。从冃,免聲。古黄帝初作冕。徐曰:冕,上加之也。長六寸,前狹圓,上廣方,朱綠塗之,前後邃延。斿,其前垂珠也,俯仰逶迤,如水之流。纊紞,黄色也,以黃綿綴冕兩旁,下繫玉瑱,又謂之珥,細長而銳若筆頭,以屬耳中,無作聰明,虛己以待人之意。冕之言俛也,後仰前俯,主於恭也。《禮·玉藻》:諸侯裨冕以朝。《禮器》:天子之冕朱緑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此以文爲貴也。
又《韻會》:或作絻。《荀子·禮論篇》:郊之麻絻。《集韻》:亦作㡈。
又《正韻》:禮記,士玄端,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端皆作冕。
又《集韻》武遠切,音晚。冠有延,前俯也。 [7]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 [3]
书写提示
“冕”字书写笔顺
“冕”的上半部是“⺜”,两横与左右的竖不相接,不要写成“曰(yuē)” [1]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冕
免
山
上声
二十八狝
明
开口呼
三
次浊
亡辨切
mjæ̆n
集韵
晚
山
上声
二十阮
微
开口呼
三
次浊
武远切
ɱiɐn
冕
山
上声
二十阮
明
开口呼
三
次浊
忙晚切
miɐn
免
山
上声
二十八
明
开口呼
三
次浊
美辨切
miæn
礼部韵略
上声
狝
美辨切
增韵
上声
狝
美辨切
中原音韵
沔
上声
先天
明
齐齿呼
次浊
miɛn
中州音韵
上声
先天
忙扁切
洪武正韵
免
上声
十一铣
明
莫
次浊
美辩切
mien
分韵撮要
免
阳上
第一先藓线屑
明
(参考资料:汉典 [8])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m
i̯an
先秦
王力系统
元
m
ǐan
先秦
董同龢系统
元
m
juan
先秦
周法高系统
元
m
iwan
先秦
李方桂系统
元
m
jianx
魏
元
jian
晋
元
j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jiɑn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山先仙
jiwɑn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山先仙
jiwɑn
隋唐
高本汉系统
m
i̯ɛn
隋唐
王力系统
m
ǐɛn
隋唐
董同龢系统
m
jæ̆n
隋唐
周法高系统
m
ian
隋唐
李方桂系统
m
jän
隋唐
陈新雄系统
m
ǐɛn
(参考资料:汉典 [8])
网址:冕 https://mxgxt.com/news/view/1667244
相关内容
yy王冕微博(查一下王冕的资料)王冕
王冕故事
三生传奇三世传承 冠冕大师CHAUMET,为爱加冕
演员王冕个人资料 演员王冕拍过的电视剧
王冕介绍
王冕档案
历史中的王冕和《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拓展)
关于王冕的诗
王冕是哪个朝代的 王冕成为画家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