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风2025》这档节目中,房琪表达了自己加入叶童组的愿望。然而,她因担心叶童姐姐的体力问题,最终决定不加入,并表示希望姐姐能够开心、一直玩得开心。房琪的这一番话,引发了观众们的热议,很多人认为她情商较低,因为她无意中传递出了某种对年龄的偏见——毕竟叶童已经62岁,显然年龄较大,精力自然也会有些不足。
不过,情商的高低其实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你对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觉察。说房琪情商低并不为过,因为她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看法表达了出来。虽然她并没有恶意,但她无心的话语却暴露了潜在的偏见。情商,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你是否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各种概念,是否能避免情绪化和偏见的判断。
房琪的言论之所以引发争议,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着价值预设和隐含的判断。她不自觉地将年纪大与精力不足划上了等号,认为62岁的人一定没有精力,这种观点背后隐藏了对“年老”这一概念的片面理解。她后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向叶童道歉,承认自己的话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然而,光是道歉并不足够,最重要的是反思并修正自己的潜在偏见。
如果房琪不深入思考自己言辞中的潜在偏见,下次在类似的场合,她或许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她的失误,正源于她对“老”与“精力”这两个概念的模糊定义,并将它们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
关键问题就在于“老”这一概念的理解。什么是“老”?房琪对这个词的理解过于狭隘,并且没有意识到社会对年龄的看法其实是多元化的。而关于“精力”的定义,她也没有做出清晰的区分。老不等于精力差,这一点在许多高龄明星的例子中得到验证,比如郭富城,依然能够保持高强度的演出,这足以证明年龄与精力并非成正比。
叶童的例子尤为典型,62岁的她依然充满活力,敢于挑战节目,展现出她的舞台自信。相比之下,房琪则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当作了不容质疑的事实。她没有意识到“老”这个词并没有固定的定义,年龄与精力的关系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么,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呢?关键在于深度觉察和修正概念。房琪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情商,就需要更加深入地反思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她应该学会反思背后的价值预设和潜在偏见,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纠正错误的言辞。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我们日常的交流中,许多话语已经变成了习惯性的表达,而背后往往潜藏着一些未被察觉的概念和判断。
因此,房琪应该考虑加入一些心理学课程,或者阅读相关书籍,帮助自己更好地觉察和理解潜意识中的思维偏差。不过,我的建议,也带有一定的价值预设,认为这些方式能帮助房琪改进自己。而这一切,最终取决于她自己是否愿意走这条自我觉察的路。
总结来说,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在日常交流中,如果缺乏对自己概念体系的审视,哪怕是出于好意,也可能无意中伤害到他人。对于房琪来说,道歉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要持续觉察并修正自己的思维惯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应该时常反思自己是否因为模糊的概念和不恰当的联系做出了武断的判断。通过不断推敲和完善我们的概念体系,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情商,做出更加明智和全面的决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