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里有单田芳,为何没有郭德纲?

发布时间:2025-08-16 23:20

评书和相声,都是当年北方最盛行的曲艺形式。尤其河北京津一带,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各种鼓曲是以唱为主,评书和相声是以说为主。这两家离得最近,交集也最多。旧社会艺人讲究调侃儿,也就是说行话,说不好听的,叫说黑话。评书调侃儿叫“评”,相声调侃儿叫“团”,评团调柳,这两家也放一块儿。本身从艺术上,评书和相声也有相似之处。一个人站那儿说叫评书,你要往评书里加了笑料,这就能叫单口相声。同样的内容,说相声的老先生说着逗,观众就爱听。所以后来评书界的代表就找了相声界的代表,说不许呛行抢饭,给相声行分了几段评书许他们说,没头没尾,这就是后来曲艺爱好者都知道的“八大棍儿”。讲这段历史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因为艺术形式接近,评书和相声古来就有竞争。要是没行规管着,说相声的往往能占上风。

自上世纪80年代时,曲艺行业百花齐放,进入一个巨大的繁荣时代。相声和评书大师借助电视媒体发展的影响力,走红大江南北,英才辈出。相声里十大笑星,评书行刘兰芳、田连元、单老这些大师,都是在这个时段走出东北,被全国观众所知的。可再往后,时间进入1990年代后期,时代特征、媒体、年轻一代的品味都在变化,传统艺术集体没落。听相声和评书的越来越少,以致几乎从电视屏幕上消失。直到新世纪,郭德纲20年磨一剑,厚积薄发,德云社带动相声中兴,评书还是没能回头,越来越成为广播电台里的艺术。那为什么相声能中兴,评书没能中兴呢?

说没有郭德纲那样扛旗的人物,也有道理。老郭的业务本领,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在相声百年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人物。这样的领袖可遇不可求。但现实来看,如前文所述,评书确实不如相声好干。虽然艺术形式接近,但这两门艺术的精髓完全不一样。

怎么解释呢?我说一个小事儿,您一听就明白了。有一回,有一位央视3套的导演突然找我吃饭谈合作,我特惊讶,文艺频道的找我干嘛呢?坐定了,导演说,他也喜欢体育,所以知道我爱说评书。他们有一档文艺节目,里面打算放个5到10分钟的评书,想请我每期去说段书。我听完,差点儿坐地上。我说,我就一票友,那么多大家呢?那么多专业演员呢?您为什么不请他们请我呢?

导演说,他们专业的都说,5到10分钟说不了评书。

我快趴地上了。我说,是啊,人家干专业的,这行当里水平最高的,都说5到10分钟说不了评书,那我这水平更干不了了!您以为水平越低的时间越短呐!

这就是我说的现实。评书这门艺术,小不了,往短了干不了。可能有外行的朋友说了,怎么干不了?你上去5分钟,说不了一段武松打虎吗?老虎出来,砰砰砰,不是打死了吗?那真干不了。第一,您说的上来就打,打死就完,这叫讲故事,不叫评书;第二,您要加点儿笑料,这叫一个单口相声小段儿,也不叫评书。

那怎么才叫评书呢?评书评书,得评啊。光说故事不行,见面就打,打死就完,行话叫跑梁子,这事儿没意思。非得讲今比古,得有评论,有见地,有想法,有典故,行话叫“说书不评,先生无能”。不这么说,显得自己没本事,折了腕儿了,要不然人家专业的都不干呢。一段书放在这儿,起承转合,有批有讲,咱们往最少时间算,没有20分钟,很难叫一段作品。半小时以上,算是能伸开点儿腰了。说到一个小时,正是来劲的时候。这门艺术形式就这样。

可现在这时代,越来越不接受这种艺术形式了。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伙儿都是抢时间,时间不够用的。你看这个时代流行的产品,都是打给大家省时间的牌。著名的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口号就是给用户节省时间;短视频为什么能成为风口?因为它短啊!抖音为什么火?更短了,15秒,1分钟能看四段儿。

甭管什么艺术形式,时间一长,大伙儿就受不了。相声就能往短了改,30秒一个包袱,5分钟能说一个小段儿。电视相声普遍10分钟以内,春晚的相声时间可丁可卯。老郭现在做评委的专门相声选秀节目,七八分钟一段,说的可热闹了。10分钟以内能说相声,可是说不了评书。您有10分钟,您能听段相声,可除了开车听广播,在路上塞着耳机,您有时间拿半小时听一回评书吗?难呐!

再有一点,评书就更难了。评书讲究听众的心境。评书说的是故事,传统书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袍带短打,引经据典,您没一定的文化听不下去。有了文化,没有点儿静气,您也听不下去。一套长篇大书,通常100回以上,我说个《姚明传》还81回呢。您能静下来慢慢听,边听边琢磨吗?现在大伙儿焦虑啊,都像热锅上的蚂蚁,谁能静下来啊。好不容易有点儿功夫,我听段相声,就像娱乐节目一样,不用怎么琢磨,乐呵乐呵得了。我听什么评书啊?谁知道今天说哪段儿呢?万一我赶上刘备白帝城托孤呢?再把我给说哭了!我看我比刘备惨,刘备70万人马让陆逊烧了,他还有永安宫住着呢。我房子在哪儿呢?租房都快租不起了!

各位啊,因此上,相声能重回电视,相声演员能重新成为明星,再带动行业发展,评书恐怕是很难成规模回到屏幕上了。

即便是这样,评书演员也不少,有能耐的也很多。去年北京连派评书宣南书馆10周年,请了全国很多优秀的青年评书演员会演。很多演员技惊四座,让人印象深刻。有一位说扬州评话的朋友,说武松打虎,先用口技,学金风呼啸,虎入山林之声,让人身临其境。再往后音节铿锵,身上也漂亮,全不是江南软语之态,真是让人难忘。

要论说传统评书的能耐,这个行业里要找跟老郭这样的水平,也不是没人。宣南的攒底,连丽如先生的干儿子王玥波,水平真是到了。听过他书的,无不感慨。玥波的书,上有雄浑磅礴,下有街头万象,尤其是北京评书的特点,最擅讲今比古,拉典的能耐无出其右,让人听的如痴如醉。可就是一点,在评书行里,这么大艺术家也挣不了多少钱。连丽如先生的另外一个干儿子李菁,是相声评书快板三门抱,现在很少来宣南说了。说书确实不挣钱,所以评书演员们的坚持,实在不容易。

说了这么大一圈,回到头上,单老过世这儿了。因为不说这么一圈儿,您就不明白单老对这行业的意义。因为旧时评书演员,多是一人能吃透一两套长篇大书,就已经不容易。皆因书太长,耗费心血太多。因此通常是,说三分(三国)的一辈子说三分,说黄脸儿(隋唐)的一辈子说黄脸儿,说钻天儿(西游)的一辈子说钻天儿,以此扬名立万。有的能多说几部,但心里明白,像玥波说的,有的书我够卖钱,有的书我不够卖钱。但如单老,评书录了100多部,新书旧书,无所不包,把二战都改成评书了,总共12000多集。这种精神头,这把子力气,这条嗓子,可以说亘古未有。10年来您上了出租车,只要是评书,十有八九是单老的书。在这个时代,没人能把评书搬回电视上,但把评书这门艺术还留在人们的耳朵里,单老的功绩无人可比。

至此,一声长叹。

有道是: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首。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处荒丘。

前人栽种后人收,又说甚龙争虎斗。

举报/反馈

网址:评书里有单田芳,为何没有郭德纲? https://mxgxt.com/news/view/1686293

相关内容

常宝华和单田芳的追悼会郭德纲都没去,原因是因为有“仇人”!
82岁单田芳:评书界泰斗,女儿是郭德纲师姐,却因代言惹麻烦!
单田芳曾经多次被京派评书演员讽刺不会说书,其也曾评价郭德纲
天津曲艺同行爆料,郭德纲和单田芳,还有另一层关系?
单田芳女儿被传是郭德纲师姐 其实人家在单田芳公司当高管
同在曲艺界,为什么有人说郭德纲和单田芳很少有交集?
1998年,郭德纲和单田芳,一张珍贵的合影,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都是说故事,单口相声和评书有什么区别?郭德纲是这样说的
郭德纲模仿的老白模仿的单田芳: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评书大师
郭德纲恩师金文声逝世,曾与单田芳、田连元齐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