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追求“综艺感”,是吸了粉丝,还是崩了人设?

发布时间:2025-08-20 21:14

文 │ 崔百珎

明星是身份,演员是职业,艺人是统称。

近几年,综艺节目野蛮生长。它似乎缩减了大众与艺人之间的距离感,带给了观众更多的欢笑,带来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综艺感”的明星;然而,它也模糊了不少原本倾心于演戏事业的演员的未来之路。

一个拥有专业演技的演员可能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明星”,但一个个人风格极其标签化的明星演的戏却不一定有足够的代入感。

即便是已经夺得过十分具有含金量奖项的专业演员,一旦在综艺节目里透支掉自己与观众的“距离美”,再想要在影视化创作的过程中,依旧保持观众对自己的演技认可,难度就徒然加大了一个等级。

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综艺节目的衍生品——“艺人的综艺感”也不例外。

新兴艺人能借“综艺感”博路人缘

“综艺感”的“第一路军”包围了新兴艺人。他们的出道的第一个身份可能是歌手、演员......各不相同,然而,他们身上统一的特质是都踏入演艺圈不久,即便是有粉丝群体也并非为大众所熟知。

这些浑身上下都冒着“新鲜气息”的演艺圈新人,参加综艺节目时恰到好处的“综艺感”,首先就能收获一波“路人粉”。无论是歌手、演员、甚至是说相声的,都能借此扩大一下更广泛范围内的知名度。

而能够带来正向影响的“综艺感”,节目和艺人本身的定位相辅相成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以如今在娱乐圈已经“玩的很开”的王嘉尔为例,2014年正式出道的这个90后的中国香港籍男艺人,已经在中韩综艺中摸爬滚打了三年多,“综艺感”已经被很多人认可,本人的知名度也逐渐,比较显著的一个原因是他的“呆萌”属性鲜明。

相较于他有个被誉为“医学泰斗”的外公,以及父母都曾是体坛知名人物的出色家庭背景而言,这个中文、粤语、英语、韩文都能说,却都说不明白,也因此常常闹笑话的“呆萌”少年本身更能博取路人缘。

之所以王嘉尔的“呆萌少年”立得住,一方面是因为在综艺节目里,他呈现出一种“语言不灵光”的搞笑感,另一方面在于他似乎并没有为了“综艺感”而硬凹。出演了多个综艺节目的王嘉尔,在每一个综艺节目里,似乎都是这个样子,形象稳固且没有违和感。

和王嘉尔年纪差不多的白敬亭,也是在2014年出道的。他出道的第一部作品,是出演青春小说改编网剧《匆匆那年》中的暖男男二。紧接着,又有了青春小说改编电视剧《旋风少女》中另一个暖男角色的加持,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从此有了“暖男”设定。然而,并非他个人属性的“暖男”设置并没有走太久。

在《跟着贝尔去冒险》的宣传中,还能看见猛夸他“初显男人本色”“零畏惧男神”等沿袭了暖男路线,为了迎合节目宣传方向而写的文字。然而,真的让大多数人get到小白逗趣综艺感的并非此套路,而是在综艺《明星大侦探》之后,白敬亭露出的跟“暖男”没太大关系的“不会撩妹注孤生还有点小污的傻直男”属性。

新兴艺人可以借着刚刚好的“综艺感”圈得更多粉丝,加大更广范围受众的知名度。甚至,这个利好还能蔓延到不依靠演技而生存的“综合型艺人”们身上,比如说,早在2003年就出道的Angelababy,就借着在2014年《奔跑吧兄弟》这个综艺的东风,圈了一波“接地气女神”的粉丝、扩大了知名度,也因此而提升了了个人的商业价值。

专业演员想要“一鱼两吃”不好办

“综艺感”的“第二路军”瞄上了专业演员。对在表演事业上已经有所建树的职业演员而言,能够不用背台词、不用挖空心思磨演技,顺利畅快的拍综艺节目就能获得巨额酬劳,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

作为专业演员的他们,在无限拉近了作品之外的个人与观众的距离之后,“戏路”会不会受到影响难以评说。但是,观众对个人风格过于标签化的演员,出演影视作品中角色的观感一定会受到影响。

笔者今年夏天在影院看了电影《建军大业》,在这里,片子本身的热血与被牵动的国家自豪感暂且不表,仅说一个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段落。影片开场不久,陈赫饰演的斯励上场,黑漆漆的影院里不止一位大人、小孩同时笑起来,“陈赫啊!”“哈哈,快看,陈赫!”

上戏本科班出身的陈赫,本身的演技是过关的。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因为这是个群戏,陈赫所演绎角色的时间有限;另一方面,频频以综艺节目出现在大众面前的陈赫,有着过分鲜明的个人标签。

除非是在足够戏份的作品中,塑造与在综艺节目中打造的颇具“综艺感”的本人反差较大的角色,否则,观众很难入戏。

还是以传播度广、曝光度强的《奔跑吧兄弟》中的嘉宾为例,提到邓超,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会是“综艺节目大哥”还是“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邓超的诡异之处在于,他在综艺节目里的曝光时长是足够的,高密度的曝光几乎让他抹去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但他的综艺定位却不清晰,总让人觉得他的“综艺感”不那么高级。对此,邓超的演技粉是心痛的,这个男人明明可以靠演技吃饭,为什么要跑去综艺节目里靠蹩脚的“综艺感”刷存在。

当邓超把女装大佬、尬笑、恶搞等具有个人风格的综艺属性,从综艺节目蔓延辐射到了大荧屏,对邓超的演技有要求的观众们毫不吝啬的给了他的《分手大师》打出了5分,又给后来的《恶棍天使》以4分的成绩。好在,当邓超脱离了为难自己也为难观众的“综艺感”的情况下,演技迸发出演的电影《烈日灼心》广受好评。

撇开“强迫路人闭眼吹”的粉丝思维,专业演员想要“一鱼两吃”,既想保持深入人心的“综艺感”,又想持续不断的塑造多元化的好角色,不容易。但如果将综艺节目中呈现给观众的恰到好处的“综艺感”和塑造角色时的专业演技,能够完美的分割开来,也并非不可。然而,这个“黄金分割点”在哪里?

── ──── 推荐阅读 ──────

寻找手艺 │ BAT │ 侯小强 │ 李炜

漂亮的房子 │ 无证之罪 │ 白夜追凶

爱奇艺悦享会 │ 优酷秋集 │ 鹿晗恋情

举报/反馈

网址:艺人追求“综艺感”,是吸了粉丝,还是崩了人设? https://mxgxt.com/news/view/1698282

相关内容

艺人追求“综艺感”,是吸了粉丝,还是崩了人设?
上了个综艺,她人设全崩了?
因综艺真人秀而人设崩塌的女艺人,宋丹丹还不算惨,最惨的是她
明星人设一个个崩塌,还能不能好好追星了?
房琪人设崩塌!2000万粉丝滤镜碎于综艺双标现场
天使弟弟变“渣男”,人设崩塌,网友:艺人人设太多变了
王一博队友人设崩塌,女友在线怼粉丝,是他追的我!
艺人走设路线到底是对错?张艺兴、马思纯人设崩塌是杨天真的错?
你知道为什么华晨宇形象崩塌了吗?只是因为他的人设崩塌了
刘特上综艺不讨喜还人设崩塌,知道真实想法后,误会他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