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影视圈中,能经得起时间考验,持续红一辈子的演员极为罕见。有些演员凭借颜值一时风光,有些则依靠炒作来维持热度,真正靠演技和口碑立足的,张凯丽绝对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自1990年《渴望》中的刘慧芳一角崭露头角以来,张凯丽便用34年的时间证明了一个道理:演员的真正底气,绝非来源于年龄,而是源自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如今,62岁的她依然活跃在荧幕前,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国民妈妈”,同时,她的女儿张可盈也凭借实力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演员。
1980年代,正是中国电视剧行业初露锋芒的时期,而张凯丽当时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话剧演员。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后,她便投身话剧舞台,日复一日地揣摩角色,直至深夜。这种几近“修行”的态度锤炼出了她扎实的台词功底和细腻的表情控制能力。
然而,直到1990年,《渴望》导演鲁晓威才为她提供了让她走进千家万户的机会。为了演好刘慧芳这个从20岁到40岁的角色,张凯丽在剧组期间连续三个月每天仅睡四小时,反复研究不同年龄段女性的表情、动作和气质。最终,这部剧不仅让张凯丽走红,全国收视率更是突破90%。北京街头一度掀起了“学慧芳发型”和“穿慧芳围巾”的潮流,连公安部也发文表彰《渴望》对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
然而,张凯丽并没有被短暂的成功迷惑。即便事业如日中天,她也选择了回归话剧舞台,因为她认为电视剧的模式容易套路化,而话剧才是能保持表演纯粹性的艺术形式。这一决定,为她日后多次成功的角色转型埋下了伏笔。
进入2000年后,许多与她同龄的女演员开始焦虑“中年危机”,而张凯丽却成功地完成了一个经典转型。2011年,滕华涛导演开拍《裸婚时代》,他需要一个能够演绎出市井气息却又不显得尖酸刻薄的“丈母娘”角色。47岁的张凯丽接下了田淑云这一角色,并特意去北京的胡同里观察大妈们的生活细节,甚至学会了用指甲敲桌子表达不满的动作。她的那句“没房没车凭什么娶我女儿”成为了当年最火的台词之一。
此后十年,她相继在《咱们结婚吧》、《逆流而上的你》等15部都市剧中塑造了多种形象各异的母亲角色。与一些演员逐渐固化的表演模式不同,张凯丽总是给每个角色注入鲜活的生命,使得她所饰演的“妈妈”角色总能给观众带来真实的共鸣。许多观众表示,“凯丽老师的妈妈角色,真的是像隔壁邻居阿姨一样亲切。”
在拍摄过程中,张凯丽每接一部戏都会做详细的“角色档案”,记录角色的成长背景、教育程度,甚至是日常饮食习惯。在拍摄《爱情万万岁》时,她为了演好退休医生的角色,特意在社区医院跟随医生学习了两周,连量血压时的动作都反复琢磨,力求精准。
虽然事业繁忙,张凯丽的私人生活却相当低调。1995年,她与作家张建全结婚,随后减少了工作量,全心全意照顾家庭。女儿张可盈出生后,张凯丽更是将自己几乎完全投入到母职中,五年间几乎完全淡出荧幕。这段时间的经历使她对母亲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她曾坦言:“带孩子比演戏难多了,你得时刻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能像演戏那样NG重来。”
在教育女儿张可盈方面,张凯丽也有一套独特的理念。当张可盈六岁时开始登台演出,张凯丽坚持不给她任何关系网的帮助,让她从最基础的龙套角色做起,积累经验。2013年,16岁的张可盈考入北京人艺学员班,张凯丽唯一的忠告便是:“永远记住观众席里有比你妈更挑剔的眼睛。”
如今,27岁的张可盈已经在《幸福到万家》、《老酒馆》等多部热播剧中担任重要角色,而她依然坚持不借用母亲的资源,几乎没有在社交媒体上与母亲互动。这种“放手不放纵”的教育方式,或许正是她在演艺道路上能够独立打拼的原因,也让张可盈的表演风格与母亲大为不同。
张凯丽的女儿张可盈更偏向挑战复杂多变的角色。在《幸福到万家》中,她饰演的打工妹何幸运,从一开始的怯懦到后来觉醒的转变,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为了准确演绎因性骚扰受到心理创伤的角色,张可盈深入查阅了大量心理学资料,还到法律援助中心做志愿者,这种较真的态度无疑是受到母亲影响的结果。
张凯丽的故事打破了娱乐圈的两个固有认知,她用34年的演艺生涯证明了真正的演员生命力源于不断输出生动鲜活的角色,而好母亲的标准,则是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如今,62岁的张凯丽依然活跃在荧幕前,正如她所说:“观众还需要我唠叨,我就继续演妈妈。等哪天大家看烦了,我就去给年轻人当绿叶。”她那份通透和豁达,或许正是她成为“国民妈妈”最动人的底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