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鹿鸣》,鹿鸣背后的礼乐内涵
在尊卑分明的古代社会,臣子需要依附君主才能生存,君主具有绝对权威,一旦君主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就可能出现君臣异心的局面,造成政治统治的不安。因此需要君主与臣子同心同德,尊重臣下。 可是本质上来说,这种对臣子的诚意未必是真心的,只是一种利益需要。
我们现在了解的古诗中,有大量的唐诗,宋词,而《诗经》中的内容,相对会少了一些。
可是《诗经》的意义,我们是不能小看的。《诗经》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源头之一,后世的诗歌不论是内容还是格律,都深受其影响。
而《史记》有云:“《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可以看出,《鹿鸣》在《诗经》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小雅·鹿鸣》
一.一首典雅的宴会饮酒之诗
作为一首格调欢快的宴饮诗,《鹿鸣》因其体现出的宾主上下之间的欢和气氛、典雅和谐的韵律韵味,受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广泛关注与由衷喜爱。
我们不妨走入这个宾主满堂的世界,感受那个世界的欢乐氛围。
诗的首章,先将宴会的盛况做一个整体的描写:鹿呦呦地鸣叫不停,唤来同伴一起吃野苹。我的宾客们呐真是好,席上有人弹瑟,有人吹笙。吹起笙来鼓起簧,捧上礼物满竹筐。诸位宾客也都很喜欢我,慷慨教我治国之道。
满座的宾朋齐聚于此,又是弹瑟,又是吹笙,喝完酒以后礼品还满筐满筐地松,氛围快乐又和谐。看来这位主人待客很有诚意。
讲完盛况,就要夸夸客人的美好品德了,还是以鹿呦呦鸣叫作为开头,正文又开始了:我的客人们呐真是好,他们品德高尚,简直高风亮节,非常合适做我们的榜样。我这儿的酒香得很,嘉宾们不用替我省酒,只管开心喝!
到了第三章,宴会已经到高潮了,大家弹琴鼓乐,不亦乐乎,大家喝酒喝得都美滋滋的。
纵观这首诗,我们能看到,《鹿鸣》的每一章都以“鹿鸣”作为引子,先把野鹿们和睦群处,相互呼唤共食的画面给呈现出来,再引出大家宴引群乐的画面。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疑惑,为何这首诗要拿“鹿鸣”作引子呢?
这当然不是巧合。
鹿
在周朝的礼乐文化中,鹿往往被赋予仁爱灵敏、知礼聚类的人格品性。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和鹿的习性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鹿味道鲜美,易于捕捉,逐渐成了上流人士的主要食物,因此具有“雅”意。除此之外,鹿还有一个意向,我们在下文将会看到。
而在《诗经》的其他诗句中,鹿也常有出现。
《野有死麕》《小弁》中“鹿”跟男女婚恋有关系;《灵台》中以鹿的悠闲起兴,暗示文王的美好品德;《桑柔》中写林中鹿成群,暗示朋友之间的活动。
其实《鹿鸣》,最初只是周王宴请群臣嘉宾的乐歌,随着历史的发展,因为大有称颂德音之意,这首诗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出现在了各种宴会上。如曹操宴饮群臣时作《短歌行》,便引用了此诗的首章。
二.《鹿鸣》背后的君臣关系
周朝建国时,有三大制度,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乃分封制,也就是封土建国。当时周朝交通不便,天子对地方的把控较弱,因此选择把土地分封给下面的诸侯,诸侯再把土地向下分封。而底下的诸侯既然拿了天子的地,便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定期给天子上贡,帮天子出兵,听天子的话。
那么分封下来的土地要怎么一代又一代地往下继承呢?这就要靠宗法制来维系。
什么是宗法制?就是从天子、诸侯到大夫等,统统按照血缘的亲疏远近来分配土地遗产等,如嫡长子往往是第一继承人,更小的嫡子继承的少一些,庶子则几乎没有。
有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后,周朝好像少了个仪式性的东西,来专门明确君臣之间的关系,于是就出现了礼乐制度,定下了等级森严的君臣关系。
当然,这种君臣关系不是臣子一个劲地向君主效忠,而是一个相互的关系。
在儒家看来,臣子和君主虽然不是平等的,但起码是对等的。儒家倡导以德治国,主张施行从上至下的道德教化,认为君主的言行品德乃是一国为政之基,君主对待臣子的态度关乎国家的团结和政治的稳定。
为求政治统治的安定,君王必须严修道德,以身作则,以诚恳之心对待臣下,使臣子能够尽心竭力,戮力报国。
这一点,我们便能在《鹿鸣》中便能看出端倪。
首先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从鹿的本性除非,我们可以看到鹿得苹草却不独食。
这是因为什么呢?没错,因为鹿有赤诚之心,以此对待同伴才能保持群体的和睦,放到朝堂之上,便是只有君主以诚意对待臣下,才能使臣下尽忠报答。
君臣之礼
古人之所以特别强调诚意,不仅与儒家政治理念有关,也与中国古代君尊臣卑的伦理关系有关。
换句话说,君子对臣有诚意,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驾驭臣下的手段。
在尊卑分明的古代社会,臣子需要依附君主才能生存,君主具有绝对权威,一旦君主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就可能出现君臣异心的局面,造成政治统治的不安。因此需要君主与臣子同心同德,尊重臣下。
可是本质上来说,这种对臣子的诚意未必是真心的,只是一种利益需要。君臣之间的身份毕竟有别,君为主,臣为仆,中央权力集帝王于一身,臣子只是王权的依附者,极少会有明君真心以臣民为重。
而后来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后,加强了君主专制,形成了臣卑君强的局面。
自此之后,礼乐制度更多是用来限制臣下的。
对君主来说,此时的臣子不过是倡优之流,根本无足轻重,如贾谊之于汉文帝,东方朔之于汉武帝,重用与否全凭君王一时喜好,因此君主对臣下偶尔彰显的诚意就显得弥足珍贵,而得到君王的诚意对待也就成为臣子们期盼的目标。
不过这种关系,臣子们也打心眼里明白,所以他们对君主有一个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你总该给我一个对等的礼节,不能让我蒙羞吧。
君臣宴席
在儒家看来,圣王贤君的明德很大程度上由其所用礼制是否符合规格体现出来。其中又以饮食之道最能见君臣之礼。
《鹿鸣》作为宴饮诗,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展示“至诚之道”,即君王对臣子的尊重与诚意。
孟子有云:“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礼衰则敬衰,贤者之去就亦当决于此欤?”可见,待臣以礼是吸引贤者归顺的有效手段。
《鹿鸣》之所以能成为后世称道的范本,很大原因在于该诗所展现的君臣有礼的美丽图景能够完美体现出儒家的治国理念,符合儒家对君王以德治国的政治要求。
参考资料:
[1]丁丁.浅析《小雅·鹿鸣》的内容及其文化内涵[J].戏剧之家,2014(8):370-371
[2]刘淑文.《鹿鸣》的文化阐释[D].河南大学,2014(5):1-65
[3]周春健.《小雅·鹿鸣》与《诗经》中的燕飨诗[J].,2018(6):23-33
网址:《小雅·鹿鸣》,鹿鸣背后的礼乐内涵 https://mxgxt.com/news/view/1767536
相关内容
鹿鸣 (鹿鳴)的意思《鹿鸣》
鹿鸣宴
鹿鸣是什么意思
鹿鸣是什么意思、拼音读音、词语解释、鹿鸣的英文翻译、近义词、反义词、鹿鸣的相关成语词语诗词名人明星
“白鹿:鹿系女星闪耀娱乐圈,她与梅花鹿的优雅共鸣!”
“鹿鸣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鹿鸣宴主要是庆祝什么?
“呦呦鹿鸣”是什么意思?
鹿鸣的意思
吃大瓜!全娱乐圈听我心声爆大料鹿鸣宁鹿鸣宁热门网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