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的文章中,小编提到了“藏族明星”:“央吉玛”,有读者在文下留言:央吉玛是门巴族。于是,小编详细查阅资料。因为在小编的知识储备中,一直认为,门巴族是藏族的分支,归属藏族,就如同摩挲人和纳西族的归属关系一般。所以,想借此机会,列专题向大家详细介绍门巴族,以及藏族和门巴族有哪些差异。
门巴族,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和藏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先民早在吐蕃统一西藏之前就生活在藏南群山峡谷的温暖地带。公元9世纪初,门巴族已出现在藏文的史料中,但由于人口总数较少,大约只有4万人,而且地处边陲,被高山阻隔,因此长期以来不被人们熟知。
所谓“门巴”,意思是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门隅地区和墨脱县,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大多都通晓藏语,通用的是藏文,信奉喇嘛教,一些地区还信奉原始的巫教。
门巴族也是一个口头文学丰富的民族,其喜剧由民间的舞蹈演变而来,并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因此在内容上有不少因果报应和劝善惩恶的成分。门巴族人能歌善舞,舞蹈朴素粗犷,歌声高亢嘹亮,极具淳朴气息。
在历史的发展中,这两个民族互通往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关于门巴族和藏族的联系:
“藏族和门巴族,都是从西藏六大原始氏族种姓中繁衍而来的,属同根同源。”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原副院长、藏学家巴桑罗布日前发布这项研究成果,证明藏民族与门巴族千百年来在雪域高原上共生共进。
门巴族主要居住在门隅地区,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有分布。门隅在古代藏语中意为“隐秘乐园”,这一词汇几乎与“蕃隅(西藏)”同时出现,近现代以来专指“门达旺”地区。
巴桑罗布介绍,在西藏历史上,有关“门隅”“门巴”的记载几乎与藏族的历史一样久远。远古类人猿在西藏进化出四大始祖种姓:色氏、穆氏、董氏、东氏,后来加上热氏和竺氏,成为六大种姓。西藏人,包括藏族和门巴族都是从这六大种姓繁衍而来的,属同根同源。
门巴族和藏族的差异:门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也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擅长竹藤器的编织和制作各种木碗。由于门巴族人民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通婚,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最后,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位众所周知的门巴族人: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1683~?),西藏六世达赖喇嘛,是西藏历史上很有才华的一位诗人。出生于藏南门隅之宇松的一个农民家庭,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他只在和母亲艰难度日。1697年,仓央嘉措被第巴·桑结嘉措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被接到拉萨,法名是阿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是年十月二十五日,仓央嘉措被迎至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1706年,仓央嘉措被“解送”北京途中,据说行至青海湖滨时去世,时年24岁。有的记载中说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藏印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
仓央嘉措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他创作的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仓央嘉措的情歌多是六言四名的“谐”体诗歌,内容纯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民歌风味,在民间广为传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