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犯事身价反涨? 娱乐圈的“丑闻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5-09-24 21:32

  因为吸毒,演员高虎成了丑闻明星阵营中的一员。但似乎正是拜吸毒所“赐”,其大众关注度陡然攀升。而在某知名视频网站的首页,某档综艺节目的预告海报也适时地改成了高虎参加节目的画面——纵然高虎在节目中早已被淘汰。高虎吸毒事件,在成为社会反面教材的同时,也成为娱乐圈丑闻经济学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在常规的逻辑推理中,明星在负面事件之后,无异于自废武功,演艺事业、品牌代言遭遇滑铁卢,说白了就是“钱途”走下坡路。不过事实却是,这一理论似乎只适用于一线大牌明星。对二三线明星,甚至N线明星来说,负面事件甚至可能成为其人气攀升的契机,关注度比出事之前更高,身价不降反涨。以歌手李代沫为例,因为容留他人吸毒而身陷囹圄的他,据媒体报道说,“成了演出商眼里的香饽饽”,档期满、身价涨,据说他出狱后的商演早已排满。

  是不是有些病态?但这恰恰就是眼球经济土壤滋生出的娱乐生态:有了关注度,就能吸引眼球,有了眼球,就意味着财源滚滚。精明的商家早已深谙此道,他们信奉一点:不怕有丑闻,只怕没新闻。至于其他,比如“唯有知耻,才有自尊”之类的道德评价,姑且靠边站。

  探究起来,娱乐圈丑闻经济学的产生,大致依托了三个维度的助推。

  首先是第三方营销。文章“出轨门”之后,电视台嗅到了“商机”,文章、姚笛主演的旧作《裸婚时代》、文章与妻子马伊琍主演的《小爸爸》都开始“回炉”热播。在某卫视,原本播的是《大追捕》,但只播到15集就被紧急腰斩,由《小爸爸》接棒……电视台的心思显而易见,借助话题明星提升收视率,而收视率就是经济效益。

  其次是自我营销。在娱乐圈这个大秀场,不乏以“无丑闻不火”“有演技不如有话题”为炒作规则的人,不惮以丑闻经济学为吸金术。最典型的便是某女模特“不雅视频”曝光,从此由三流模特跻身一线,代言网游、签约视频网站、当北京车展嘉宾主持,甚至担任某视频网站世界杯期间原创节目主持人……事实上,像这样麻雀变凤凰的“传奇”还有很多,丑闻成了麻雀们自我营销的重要武器,哪怕是为人所不齿的低俗营销。

  很多时候,第三方营销与自我营销会珠联璧合地“勾结”起来。比如,那些请不起真正大咖的商演、商业活动,邀请话题明星无疑更有槽点,更有炒作之料,比如“某某某吸毒事件后首秀”“某某某艳照门之后首秀”,而娱乐媒体也乐于去追捧。还有,正经品牌代言对“丑星”敬而远之,可那些山寨品牌呢,没准儿正抓紧时间赶制巨幅代言海报呢,因为追求关注度、网络流量才是“硬道理”。

  要想提高关注度就得犯点儿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娱乐圈的丑闻游戏规则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运行着,疯狂消费着负面新闻。吸毒门、出轨门、艳照门、嫖娼门、打架门、牵手门、车祸门……问题明星在各种“门”进进出出,充分发挥自身最大“资源优势”——聚合高关注度。

  只是,有些“门”,一入深似海,或许想出都出不来了。

网址:明星犯事身价反涨? 娱乐圈的“丑闻经济学” https://mxgxt.com/news/view/1815573

相关内容

明星犯事身价反涨? 娱乐圈的“丑闻经济学”
娱乐圈丑闻经济学:新闻越负面 身价越高涨(图)(2)
娱乐圈丑闻经济学:新闻越负面 身价越高涨
丑闻明星带动“病态”经济学:新闻越负面身价越高涨(6)——中新网
酒井来华演出? 丑闻经济折射娱乐圈病态审美
李胜利丑闻牵出连环案 韩国娱乐经济“爆雷”
媒体盘点丑闻明星境况:身价砍去至少一半
金秀贤经纪人性犯罪曝光,娱乐圈再现丑闻
娱乐圈逗比经济学
为什么明星偏爱“单身贵族”?揭秘娱乐圈的经济学真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