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魅力:审美价值和科学理念的完美结合

发布时间:2025-05-12 16:04

自《蒙娜丽莎》产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其间,社会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都在改变,然而她却跨越时空,吸引了小孩,吸引了老太太,抓住了众人的心,甚至是君王或总统都对她表达出不尽的敬意,她依旧被誉为最有价值的画作。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

我们知道,一幅作品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艺术家的审美价值。德国美学家盖格尔认为,审美价值由两部分组成,即生命成分和精神成分。生命成分即组成作品的物质形式,精神成分指艺术家给予作品的内在禀赋,两者构成审美价值的心脏。

窃 以为,艺术家高超的技法是实现作品审美价值的前提,它能使审美价值发挥到最大,但高超的技法也需要以科学的思维为指导。一幅作品的审美价值则主要取决于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意识,只有高超的技法与良好的审美价值完美结合,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不朽作品。《蒙娜丽莎》这幅作品之所以历久不衰,除了以科学和经验理念为指导的精湛技艺,也充分说明达·芬奇赋予这幅画的审美价值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

1 高超的技法———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结合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之所以能达到欧洲第一次高峰,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当时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同时都是科学家。他们意识到,艺术既然是模仿自然,就要把艺术摆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达·芬奇在阐述文艺和现实的关系时就曾说过: 如果诗所处理的是精神哲学,绘画所处理的就是自然哲学。他认为,绘画是一种智力状态和活动向外部的延伸,画家不应单纯地反映所绘之物,而应投入自己的思考; 另一方面,对艺术技巧的重视还和对劳动的经验密切相关,艺术是基于合理经验上对自然进行的模仿。正是基于艺术是科学技术与经验结合的指导思想,为他高超的绘画技法奠定了基础。

体现在蒙娜丽莎的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蒙娜丽莎的四分之三侧面也是先创,在此之前的肖像画则是全侧面。而且人们发现从侧面看蒙娜丽莎比正面的表情更丰富。因为他有意将视平线微微倾斜。

他用透明淡色层的手法表现形状,擦晕轮廓线,而在此之前的画家只停留在用链条造型。法国科学家运用X 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包括《蒙娜丽莎》在内的7 幅达·芬奇作品进行了研究。这种检测法无需从画作上提取颜料,就能将蒙娜丽莎脸上的涂料层层分解。根据用料的不同,研究人员将其分为9 张面孔。他们发现,达·芬奇选择异常细腻的颜料和添加剂为蒙娜丽莎上色,他还在已干的颜色上添加了近乎透明的淡色,后者的厚度大概只有1 到2 微米,而所有颜料涂层的厚度加起来也不超过40 微米。科学家们认为,正是采用了这些诀窍,画作才产生了朦胧的效果,同时也使人物变得更加立体。

在不同的光线下,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却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现实中,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引起人们的视觉错觉,从而达到了逼真传神的效果。

高超画技是画家实现审美价值的前提保障,然而审美价值中的精神成分( 精神世界) 除了需要依靠扎实而科学的技法,更主要是看艺术家自身的修为,即他自身有着怎样的精神世界。那么,达? 芬奇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成分呢?

2 超前的审美价值———生命本质的体现

达·芬奇主要以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手部及身体姿态体现情感和思想,然而,在达·芬奇之后,数以千计的画家都临摹过蒙娜丽莎,但却没人知道为什么她做出这种姿势。她侧坐着,双手交叉放在腹部。她的年龄只有二十多岁,可她的手却微微发肿。佛罗伦萨的达·芬奇研究团队从达芬奇的学徒的笔迹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线索,即《蒙娜丽莎》作品的模特在达·芬奇画她以后不久就生下了孩子。这充分说明达·芬奇在画她的时候她还是一名孕妇,她的姿势之所以很特别,是因为她用毯子盖住了自己的腹部,而要用手拿着毯子。

据史料记载,达·芬奇白天画这幅画,晚上就去圣玛利亚努娃医院解剖女性尸体,这让他对女性生产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虽然当时大多数男性都认为传宗接代是她们的责任,但达·芬奇认为女性的重要性可能更重于男性。他还创作过一幅震惊之作,被称为伟大的女性,旁边记录的文字奠定了日后的新科学—— 胚胎学的基础。“一名婴儿开始形成,他的器官随着怀孕的时间逐步发展出来,同时接受养分直到出生为止”。当时他非常执着于研究生命的本质,以及生命在人体内被制造出来的过程。他研究解剖学最感兴趣的就是生命、死亡及成熟的循环。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就可以想象达·芬奇在画蒙娜丽莎的时候并不仅仅是看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而是看到一个正在孕育新生命的伟大的女性。

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卡罗·佩德雷蒂教授研究,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亚诺山谷。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 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这正和前面的蒙娜丽莎有着巧妙的呼应,画的前景是一个正在孕育着人类的女性,后面的风景让人想到万物变化、生生不息的循环。当我们在看画作的时候会觉得后面的山峰高耸险峻,冰湖里涨满了水,好像能把桥压断冲走,让人不由地想到人类在演化之初的形体。达·芬奇看到的不仅仅是亚诺山谷秀丽的景色,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地貌世界,他想表达的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绵延不绝的特色。

达·芬奇生前一直将蒙娜丽莎这幅画带在身旁,这幅画伴随他十几年,直到他死在法国国王的怀抱。为什么他如此眷恋这幅作品? 有专家认为达. 芬奇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画入了蒙娜丽莎这幅画中。达芬奇自幼父母离异,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母亲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幻影,一个空缺。所以这幅画也可以说是他对母亲的情感寄托。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理解,《蒙娜丽莎》为什么会成为艺术史上最知名的作品,那是因为达·芬奇所画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存在,更是他自己审美价值的体现。无论历史怎样变化,世界怎样发展,生命这个主题是永远不变的主流价值观。达·芬奇以这种价值观绘出一位即将孕育出新生命的女性—— 一位母亲,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源泉,又通过背景中绵延的山峦、险峻的地貌表达大自然的周而复始。作品包含了对超自然东西的反思,在有限之中再现了无限,从而体现了客观理念———生命的本质。对于达·芬奇来说,《蒙娜丽莎》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表现,更是情感的寄托,他穷极一生将自己对世界的探索,生命本质的歌颂表达在蒙娜丽莎中,赋予她哲学的灵魂,将作品提升到超越了画作本身的新高度。

达·芬奇为艺术找到了科学的基础,那就是艺术是基于合理经验对自然进行的模仿,他的艺术以现实主义为指南,以体现精神为目的。《蒙娜丽莎》代表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代表了行动服务于思想的宗旨,体现出达·芬奇的两个理想: 对真理的求索,对美的渴望。

这对我们后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也是一种启发: 艺术家不应该仅仅以提高技艺为目,更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用艺术作品去宣泄对社会等不满情绪,还有一些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做一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作品。但是不论以什么目的创作都不该忘记艺术的本质,那就是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表达真善美的审美价值,只有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才能创作出雅俗共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艺术作品。

网址:《蒙娜丽莎》的魅力:审美价值和科学理念的完美结合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46716

相关内容

价值8.3亿美元的《蒙娜丽莎》诡异微笑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达芬奇的这幅“男版蒙娜丽莎”价值31亿,放大10倍,让人赞叹
蒙娜丽莎的微笑(美国2003年迈克·内威尔指导电影)
蒙娜丽莎西梅果实,以其绝妙口感成为了果中的明星产品
西梅苗明星:蒙娜丽莎西梅树苗,热销背后的秘密
蒙娜丽莎月季的优缺点分析
迪丽热巴2025年ELLE封面:闪耀魅力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加索尔陪伴瓦妮莎逛迪士尼,展现爱意!42岁科嫂美丽动人,青春活力十足
周秀娜:性感与自信的完美结合,揭示魅力背后的故事!
关晓彤剑灵海报,古装魅力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

随便看看